趙 莉,湯曉明,張曉陽
(湖南省煙草公司張家界市公司, 湖南 張家界427000)
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是傳統煙葉生產由向現代煙葉生產轉變的一項基礎性步驟,是保障卷煙原料品質的一項戰略性措施,是促進煙葉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項保障性工程。加快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對煙草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家界市植煙歷史悠久,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質地疏松,理化性狀較好,特別適合種植優質山地旱土煙葉[1]。張家界煙區有桑植縣的官地坪、龍潭坪和白石標準化煙草工作站,慈利縣的江埡和高峰標準化煙草工作站,以及永定區的沅古坪標準化煙草工作站等6個站。基層煙葉技術隊伍主要由標準化煙草工作站的在職員工和基層煙農輔導員組成。在煙葉生產實踐中,基層技術隊伍是煙草企業和煙農之間的紐帶,承擔著基層烤煙生產各環節的技術指導、煙草收購及行業政策的宣傳落實等具體工作。
煙葉生產的工作場地主要在各種產煙鄉鎮,受山區地形的限制,煙田分布較廣泛且稀疏,基層技術隊伍負責的煙區范圍較廣,這就要求基層一線人員必須具備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據調查,全市標準化煙站中在職員工的平均年齡為41 歲,30 歲以下的青年人數為20 人,占在職員工總人數的35.7%,30~45歲壯年人數為14 人,占在職員工總人數的35.9%,45歲以上中年人數為22 人,占在職員工總人數的39.3%;基層煙農輔導員的平均年齡44 歲,30 歲以下的青年人數為8 人,占輔導員總人數3.6%,30~45 歲壯年人數86 人,占輔導員總人數的38.4%,45 歲以上的中年人數為130 人,占輔導員總人數的58%。由此可看出,基層煙葉技術隊伍以45 歲以上的中年人為主,年齡結構老齡化較為嚴重,不利于在范圍較廣的煙區有效地開展工作,滿足不了煙葉生產指導工作的需要。受年齡結構的影響,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多數人受傳統生產習慣影響較大,思想相對固化,對新政策、新技術接受較慢,制約著煙葉生產的發展。另外,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后備力量較薄弱,也影響全市煙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煙葉生產是一項環節復雜且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因此對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全市標準化煙草工作站的在職員工有1 名農藝師,18 名助理農藝師;1名技師、13 名高級煙葉分級工和37 名初、中級煙葉分級工。另外,直接指導煙農的輔導員均為業務外包人員,都不具備技術職稱或技能水平。基層煙葉技術隊伍技術力量薄弱,不能及時準確地宣傳煙葉生產政策,無法高效地對煙農進行技術指導,離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極大程度制約了當前煙葉生產發展。
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的工作地點分布在各產煙鄉鎮,具有人員組成復雜、文化結構參差不齊、下鄉工作時間較長等特點。而現代煙草農業實際工作中的交流和溝通,主要依靠電腦、網絡和移動通訊設備等現代媒介工具,這就要求基層工作人員具備使用現代媒介工具的能力。全市標準化煙草站在職員工中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2 人,占在職總人數的3.5%;大專學歷24人,占在職總人數的42.8%;本科及以上學歷30 人,僅占在職總人數53.5%;全市煙農輔導員高中及以下初、低學歷人員186 人,占輔導員83%;大專學歷32人,占輔導員14.3%;本科及以上學歷6 人,僅占輔導員的2.7%。基層技術隊伍學歷層次低,與現代煙草農業信息化管理還具有很大差距。
2014年,張家界市煙葉生產面積5 600 hm2,實際收購量422 800 kg。全市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由標準化煙草工作站的在職員工56 人和基層煙農輔導員224人組成。一個標準化煙草站標配人數15 人,而全市6個標準化煙草工作站實際在職人數,與基層隊伍建設規范要求相差甚遠。根據標準化煙站管理規范要求以及實際工作需要,煙站在生產季節應設置技術指導組、物資供應組和后勤保障組崗位,在收購期間設置分級收購組、倉管組、財務組和后勤服務組崗位,須機構健全,責任到人。在實際生產工作中,僅有專職的后勤組人員,其他的崗位由煙農輔導員根據實際工作靈活安排。在煙葉收購期,煙農輔導員的數量遠不能滿足當季工作需求,需要聘用大量的臨時人員充實各個崗位,以保障煙葉收購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現代煙草農業的新形勢下,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綜合素質需求相對過去有較大的提高。在煙葉生產過程中,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普及應用等,都要求基層隊伍具有一定的綜合業務水平。然而由于張家界市基層技術隊伍學歷較低、人員結構老齡化等問題,導致其在實際工作中習慣性的采用傳統技術方法指導生產,對新技術和新方法接受較慢,不能深入學習和掌握,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不能及時運用新技術指導煙農進行煙葉生產。另外,綜合業務水平偏低還表現在基層隊伍對煙葉生產形勢的變化以及政策的更新理解不到位,向煙農傳達相關信息不精準。
在煙草行業要求保障卷煙原料質量水平的形勢下,產區大力推進基地單元建設、訂單生產和精益化生產,以市場需求來進行煙葉生產,提高煙葉質量,保證煙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年齡結構老齡化,大部分人員對煙葉生產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缺乏主動學習和技術創新。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的主觀能動性差,致使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阻礙著基地單元建設、訂單生產和精益化生產,不能很好滿足工業企業的需求。
標準化煙草工作站人員配備不齊,而煙葉生產工作繁多冗雜,造成了工作分工不明確、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標準化煙草工作站人員大部分是業務外包人員,他們的工作、生活主要在產煙鄉鎮,工作條件較艱苦,生活環境條件較差,加上考核機制不完善,激勵措施不健全,干多干少、干好干壞的差別不明顯,致使他們未能全身心地投入煙葉發展中,工作中存在拖沓、推諉及應付等現象,僅限于完成基本任務和上級檢查,積極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識。
基層煙葉技術隊伍人員配置不到位,且儲備人才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工作關系難理順、工作開展難度大、協調力度小、考核管理不到位、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張家界市煙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各基層煙草站點在生產季節一般只配備了站長、培植員和后勤3種崗位,收購季節則大量聘用臨時人員充實其他崗位,造成了煙站機構設置空心化,各項制度措施難以落實到人,一旦出現問題也就無法追究到人。
人員是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組成的基礎,人才則是隊伍建設的核心。針對基層技術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引進年輕的、有文化的人才,調整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完善基層煙站組織機構,充實隊伍的儲備力量,執行“老帶新、一幫一”的措施,加大對新進人員的培養力度,使其成為基層煙葉技術隊伍的主力軍和先鋒隊,并保持隊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教育培訓是增強基層技術隊伍人員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有效途徑。在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中,須創新培訓方法,改變傳統的參訓人員被動接受培訓的習慣,比如讓煙站技術員和煙農輔導員在培訓活動中既是學員又是老師,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提高技術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訓中獲得認同感、實現自我價值,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溝通,學習其他優秀技術員的工作方法及技術措施,結合實際,運用到自身工作中,提高綜合業務水平。另外,還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培訓效果,建立長效的教育培訓機制。
基層站點是企業與煙農、地方政府溝通和聯系的紐帶。在基層煙葉隊伍建設中,完善基層的辦公設施和生活設施,改善基層人員的工作條件,豐富基層人員的業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較舒適的生活環境,營造和諧氛圍,能夠增強基層隊伍人員的團隊凝聚力、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等,對煙葉基層技術隊伍建有積極的影響[2]。
良好的機制對隊伍既是一種約束力又是一種激勵。完善考核機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優化考核目標。根據山地特色優質煙的生產要求,優化考核目標,避免因為考核目標單一而影響煙葉技術員和煙農輔導員忽視煙葉標準化生產過程。二是注重考核鼓勵方式的完善。豐富考核鼓勵方式,注重實用性,堅持考核兌現,將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比如可以通過舉辦學習討論、技能競賽和進行煙葉生產評比等評選出優秀者進行表彰,同時建立獎勵基金,從物質上給予一定獎勵,使個人在心理上產生榮譽感和成就感。三是暢通隊伍晉升渠道。通過考核、競聘等方式搭建隊伍晉升平臺,暢通隊伍晉升渠道,讓優秀人才真正成為基層煙葉隊伍的中流砥柱,有效激發基層隊伍奮發向上的活力。
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能促使基層員工提升職業素質和能力、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推動張家界市煙葉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基層煙技術葉隊伍建設,必須立足全局,放眼長遠,高度重視,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力爭在張家界市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技術煙葉隊伍。
[1]趙 莉,湯曉明,彭業敏,等.張家界煙區基層煙草工作站點的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8):10030-10031,10048.
[2]韋學能,莫進雄,莫海南,等.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平南縣保得豐植保農化有限公司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概述[J].廣西植保,2012,(1):34-36.
[3]孟學斌.基于旬陽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的思考[J].農機服務,2012,29(7):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