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玲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京210028)
蘇黃止咳膠囊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觀察
胡曉玲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南京210028)
目的: 觀察蘇黃止咳膠囊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風熱夾痰證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咳嗽變異性哮喘風熱夾痰證患兒 80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 40例。治療組予以蘇黃止咳膠囊口服,對照組予孟魯司特鈉口服配伍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霧化吸入,療程均為2周,觀察治療后兩組中醫主癥、次癥和證候積分及血嗜酸性粒細胞數目(EOS)、血總IgE水平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組治愈37.5 %,顯效25 %,有效32.5% ,無效5.0 %,總有效率95.0 % 。對照組治愈20.0 % ,顯效20.0 %,有效47.5 %,無效12.5%,總有效率87.5%。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病癥總積分、主癥總積分、次癥總積分及證候總積分均明顯降低。治療后各項積分的改善情況,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總IgE及總EOS水平均明顯降低。治療后治療組總IgE和總EOS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蘇黃止咳膠囊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風熱夾痰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表現為慢性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咳嗽,無明顯喘息癥狀,無發熱等感染征象,肺部無明顯陽性體征,患兒往往有相關過敏性疾病病史。CVA 一般病程較長,易被誤診,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CVA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相關文獻報道也很多,但療效不一。根據中醫藥理論,我院兒科近年來對CVA患兒給予蘇黃止咳膠囊口服治療,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臨床資料 本研究入選病例來源于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就診于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門診的患兒,篩選符合入選標準者80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嗜酸粒細胞計數及IgE水平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診斷標準 西醫標準參考我國2008年修訂的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1]中所提出的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中醫則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的基礎上,結合CVA臨床特點,綜合擬定CVA (風熱夾痰證) 的中醫辨證標準:咳嗽不爽,咽干癢,初為聲咳,繼而連聲咳或嗆咳,常在夜間和 (或) 清晨發作,痰少難以咯出,可伴發熱,或伴有鼻塞濁涕,口干喜飲,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或浮數。
治療方法 上述兩組均兩周為1個療程,每周復診1次。治療組:蘇黃止咳膠囊 (國藥準字Z20103075)由麻黃、紫蘇葉、紫蘇子、五味子、前胡、地龍、蟬蛻、牛蒡子、枇杷葉等組成,規格:0.45g/粒。服用方法:4~6 歲,0.45 g/次;6~14歲,0.9~1.35g/次,每日 3 次,溫開水送服。對照組: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國藥準字J20030002),服用方法:<6歲4mg,>6歲 5mg,>12歲 10mg,1次/d,夜間睡前頓服。同時加用萬托林(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 國藥準字J20110040)霧化吸入,0.1mg/次,2次/d。
療效標準 治療前與治療后中醫臨床療效、病癥積分、證候積分、外周血嗜酸粒細胞計數及血清總IgE的變化情況。中醫主癥積分指標包括咳嗽發生頻率、咳嗽的程度和有無氣急三方面,等級:無、輕、中、重,分值分別為:0分、3分、6分、9分;次癥積分指標包括咯痰情況、咽干咽癢情況、出汗情況和食欲情況,等級:無、輕、重,分值分別為:0分、1分、2分;證候指標包括舌苔、脈象、痰的性狀和大便情況,等級:無、輕、重,分值分別為:0分、2分、4分。病癥總積分=主癥積分+次癥積分+證候積分。根據主要癥狀積分減少的百分率判定,計算公式:療效指數=(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 ①痊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95%。②顯效:主要癥狀明顯好轉,積分減少70%。③有效:主要癥狀有所好轉,積分減少30%。④無效:主要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積分減少<30%。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選用χ2檢驗,而組間數據的均數差異比較,當資料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時采用One-Way ANOVA來分析,否則應用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P<0.05 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兩周后,經χ2檢驗統計學分析,治療組臨床有效率為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兩相比較,其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周治療后患兒總體療效比較[n%)]
兩組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病癥總積分、主癥總積分、次癥總積分及證候總積分均明顯降低,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治療后各項積分的改善情況,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積分的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總IgE及總EOS的比較 研究表明,與同組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總IgE及總EOS水平均明顯降低,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治療后,治療組總IgE和總EOS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2周后兩組總IgE及總EOS的比較
討 論 蘇黃止咳膠囊以風邪犯肺、氣道攣急理論立方,方中炙麻黃、紫蘇止咳平喘,宣肺散邪,為君藥;五味子止咳化痰,收斂肺氣,為臣藥;前胡為佐,增強麻黃疏風之效;地龍、蟬蛻、牛蒡子為使,疏風散邪,利咽止癢。近年研究表明,麻黃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黃堿、偽麻黃堿、甲基麻黃堿等,低濃度時即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減少過敏介質的釋放,平喘作用明顯,同時有研究表明,麻黃作用于犬氣道,可緩解組胺或乙酰膽堿所致的氣道阻力增加[3]。紫蘇子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并加速纖毛運動從而增強化痰效果。地龍、蟬蛻為蟲藥,除松弛氣道外,還可減少毛細血管滲出,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微循環有改善作用,與組胺受體結合,還可有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功效。紫蘇葉中提取的紫蘇醛則有鎮靜的功效。枇杷葉中所含的杏仁苷,在體內水解釋放少量氫氰酸,后者可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平緩,從而鎮咳平喘。甘璐等[4]隨機選取CVA患兒分成治療組 (口服蘇黃止咳膠囊、酮替芬) 和對照組 (美普清口服),療程14d,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5.00%,對照組62.50%,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韓淑慧[5]隨機選取對照組 (給予息斯敏和硫酸特布他林) 和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蘇黃止咳膠囊) 各54例,結果表明治療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臨床治療受益率、中醫癥候改善總有效率則高于對照組。代育中等[6]予治療組患兒蘇黃止咳膠囊加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對照組則予西替利嗪加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結果治療組癥狀緩解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本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在治療一個療程后,主癥、次癥及證候方面,治療前后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同時組間比較,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并且治療組治療后血嗜酸性粒細胞 (EOS) 計數及血清總IgE水平明顯下降,說明蘇黃止咳膠囊治療CVA優勢明顯,既能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減輕患兒痛苦,而且有助于減輕機體變態反應。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防治指南(試行)[J]. 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2): 104-107.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286-287.
[3] 趙 陽, 王 謙, 劉會平, 等. 射干麻黃湯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Meta分析[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 19(15):324-328.
[4] 甘 璐, 徐 娜, 李 茜. 蘇黃止咳膠囊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3, 22(1):138-139.
[5] 韓淑慧. 蘇黃止咳膠囊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7): 1254-1255.
[6] 代育中, 范愛紅. 蘇黃止咳膠囊聯合西藥治療嬰幼兒咳嗽變異性哮喘150例[J]. 陜西中醫, 2013, 34(7):790-791.
(收稿2015-07-29;修回2015-08-25)
哮喘/中醫藥療法 @蘇黃止咳膠囊
R2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