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彬 陳婉麗
陜西省中醫醫院腎病科(西安710003)
中藥結腸透析改良法治療慢性腎衰竭療效觀察
楊淑彬 陳婉麗
陜西省中醫醫院腎病科(西安710003)
目的:探討中藥結腸透析操作改良方法對提高慢性腎衰竭效果。方法:將慢性腎衰竭患者64例按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中藥結腸透析方法,觀察組采用技術改進后的中藥結腸透析方法,治療10次為1個療程,第1個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平均每次中藥灌腸后保留時間、藥液外溢次數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平均每次中藥保留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中藥外溢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好于對照組。結論:對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中藥結腸透析時,操作前囑患者排空大便,熱水浸泡結腸透析管、灌腸后將患者臀部抬高10cm、床尾搖高30cm,保持此姿勢至少30min,能明顯提高中藥保留時間,提高臨床療效。
結腸透析配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又簡稱中藥結腸透析治療,在治療中晚期慢性腎衰竭方面療效確定[1]。中藥保留灌腸后中藥在腸道內保留時間的長短和藥液是否外溢狀況對臨床療效有直接的影響[2]。我科自2014年3月起采用改良后的中藥結腸透析方法,其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結腸透析方法,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收集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腎功能衰竭進行中藥結腸透析治療者64例,男性42例,女性22例;年齡22~67歲,平均40.6±10.3歲;病程1.5~23.7年,平均12.5±5.6年。診斷均符合慢性腎衰竭(CRF)診斷標準,且均屬于慢性腎臟疾病II~IV期,均無嚴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無嚴重的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近期無腸道及肛區出血[3]。將2014年3月~2014年7月采用常規中藥結腸透析方法的32例作為對照組,將2014年8月~2014年12月采用改良后中藥結腸透析方法的32例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癥狀、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兩組前期均采用相同的飲食護理、血壓控制、糾正酸中毒和貧血等對癥治療,并采用高位結腸透析機行中藥結腸透析途徑治療。治療時常規將結腸透析管插入肛門至少60cm以上至降結腸部位,中藥保留灌腸采用科內協定處方,主要由大黃、煅牡蠣、蒲公英、丹參、地龍等組成。治療為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對照組:采用中藥結腸透析常規操作方法,先進行結腸清洗30min,然后用配置好一定濃度的血液透析液進行結腸透析30min,最后行常規中藥保留灌腸[4]。觀察組:在行中藥結腸透析常規操作的基礎上,對操作方法行以下改進。操作前囑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開塞露;熱水浸泡結腸透析管粗管(插入肛門端)5min,待結腸透析管粗管溫度、柔韌度適宜時進行插管;行中藥保留灌腸時,操作者輔助患者行腹部逆時針按摩;灌腸后將患者臀部抬高10cm、床尾搖高30cm,保持此姿勢至少30min;針對特殊人群,如老年、肛門括約肌松弛患者應根據個體情況減少中藥灌注量(<500mL)降低灌注壓力(<30kPa)。
療效標準 中藥結腸透析患者第1個療程結束后進行效果評價。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每次中藥灌腸液腸道保留時間和中藥灌腸液平均每次溢出例數。臨床療效觀察以兩組患者行治療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下降比值進行比較。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中藥保留灌腸后中藥腸道保留時間及中藥外溢例數比較,觀察組漏液率低于對照組,而中藥平均腸道保留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對兩組患者治療后Scr、BUN下降差值變化進行比較,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表1 兩組中藥腸道保留時間及藥液外溢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cr值比較(μ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BUN值比較(mmol/L)
討 論 近年來,有人認為結腸透析中使用血透析液進行結腸透析意義不大,因為透析液在腸道停留時間太短,不能有效與腸黏膜血管及小血管進行有效的物質交換,而中藥結腸透析通過肺與大腸相為表里,肺主氣、朝百脈之功能,肺居上焦,上焦如霧,肺如霧露之溉,有輸布精微等物質以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將藥液隨氣血散布全身,發揮整體治療作用,故中藥保留灌腸在中藥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中療效確定且重要[5-6]。
在中藥結腸透析過程中,中藥腸道內保留時間的長短及有無藥液溢出成為技術操作的關鍵,也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中藥結腸透析前清空患者腸道宿便,可以提高結腸透析腸道清潔效果、增加腸腔容積,提高中藥腸道吸收效果;熱水浸泡結腸透析粗管,可增加結腸透析管入肛端的柔韌性,可減輕插管時對患者肛門部位的刺激,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中藥保留灌腸時輔助逆時針按摩患者腹部、中藥灌腸后抬高患者臀部、搖高床尾都是利用虹吸原理,讓藥液沿腸壁方向逆向流動,使藥液達到結腸更高部位,最大程度地將藥液送到深部腸腔發揮藥物作用。針對性的減少中藥灌入量,對部分老年、肛門括約肌松弛的患者來說也是提高中藥腸道保留效果的有效方法。
[1] 丁文可,王京祥,閆世明.結腸透析配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中晚期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7):1867.
[2] 張 艷.改進保留灌腸方法對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的臨床觀察價值[J].現代醫學,2014,42(10):1207-1209.
[3] 王海燕,鄭法雷,劉玉春,等.厡發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治療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內科學雜志,1993,32(2):131-134.
[4] 朱 霞.7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行結腸透析結合中藥保留灌腸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3,21(3):255.
[5] 徐 業.結腸灌注透析機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6, 7(12):729.
[6] 吉 勤,張春艷,王 清,等.中藥結腸透析對慢性腎衰竭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7,8(12):726-728.
(收稿2015-09-29;修回2015-10-13)
腎功能衰竭,慢性/中醫藥療法 @中藥結腸透析
R69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