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峰 陸 榮 俞 生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揚中 212200)
針灸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及預后分析
秦 峰 陸 榮 俞 生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揚中 212200)
目的:探討針灸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及預后。方法:66例周圍性面癱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n=33)和治療組(n=33)。對照組給予常規針灸治療,治療組則給予針灸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及肌電圖檢查結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達97.0%,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2.7%。兩組患者治療后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均顯著升高,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治療后面神經潛伏期(Latency)較治療前均顯著縮短,面神經波幅(Amp)均顯著升高,治療組Latency顯著短于對照組,Amp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針灸聯合康復功能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具有較好療效。
周圍性面癱(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PFP)屬于面神經麻痹,可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中醫針灸在PFP中應用較為廣泛,可以改善患者面部新陳代謝,對于患者治療后轉歸及預后具有重要促進作用[2]。康復功能訓練往往可以刺激面神經興奮,從另一個方面促進PFP患者恢復。本研究則通過康復功能訓練輔助針灸治療PFP,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66例PF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3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17~66歲,平均46.9±15.8歲;病程1~7d,平均4.0±3.0d。治療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17~67歲,平均45.9±14.6歲;病程1~7d,平均4.2±2.7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中與PFP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年齡>15歲;發病時間<7d,處于急性期;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10分。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肺、肝與腎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患者;合并Hunt綜合征的患者。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潑尼松口服、維生素B及地巴唑等常規藥物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針灸治療:選取翳風、陽白、地倉、顴髎、下關穴為主穴,迎香、人中、足三里及太沖穴為配穴,使用0.35mm×40mm型號的一次性針灸針進行平刺進針,留針約30 min,間隔10 min進行一次行針操作,1次/d。7次/療程,治療時間為3個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康復功能訓練。康復功能訓練方法由科室2~3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設計,并且由經過訓練的醫護人員組織實施。包括額肌額腹訓練、眼部肌肉訓練、鼻部肌肉訓練、嘴唇肌肉訓練、口輪匝肌訓練、顴骨肌肉與笑肌訓練及頰肌訓練。每個康復功能訓練動作重復進行7次,4次/d,7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療程后,測定Portmann評分并采用肌電誘發電位儀(丹麥維迪公司Medtronic KEYPOINT系統)進行檢測,主要包括面神經潛伏期(Latency)與面神經波幅(Amp)。

治療結果 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7.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2.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后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均顯著升高,治療組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比較(分
治療前后肌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Latency較治療前均顯著縮短,Amp均顯著升高,治療組Latency顯著短于對照組,Amp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時間Latency(ms)Amp(mV)對照組治療前5.64±1.110.54±0.37(n=33)治療后5.04±0.970.76±0.30治療組治療前5.58±1.070.49±0.40(n=33)治療后4.42±0.861.12±0.53
討 論 PFP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對于PFP而言,西醫臨床主要采用抗病毒、B族維生素與激素沖擊方案治療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但療效卻并不理想。隨著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針灸治療PFP逐漸受到臨床重視,以針灸治療為基礎的聯合治療方案的探索成為PFP治療的熱點研究之一[4]。
中醫學認為當機體內正氣不足、脈絡空虛之時,風邪則乘虛侵入頭與面部筋絡,致使患者筋脈不養,最終引起肌肉不收而表現為面部麻痹[5]。針刺不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減少神經缺血,加速神經水腫吸收以減輕神經受壓,還能改善機體炎癥反應并促進神經自我調節。康復功能訓練主要通過對面部癱瘓部位的功能性訓練來興奮面部神經,使患者靈活性與反應性有所提高,以促進PFP面部神經功能恢復[6]。本研究中采用康復功能訓練輔助針灸治療PFP,有效率高達96.3%,面神經功能缺損Portmann評分改善顯著,均優于單獨針灸治療。
PFP肌電圖檢查潛伏期延長或者波幅降低,則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越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FP患者病情及治療預后[7]。本研究中發現,康復功能訓練聯合針灸治療PFP,患者肌電圖檢查潛伏期縮短、波幅升高并趨向于正常,明顯優于單獨針灸治療,表明聯合治療方案對于PFP療效及預后改善方面具有較強優勢。綜上所述,康復功能訓練聯合針灸治療PFP療效較好,可顯著改善患者面部神經功能缺損及預后,臨床上值得進一步研究。
[1] 錢海良,付 勇,熊 俊,等.溫和灸治療周圍性面癱不同灸位的臨床療效觀察[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3):221-224.
[2] 謝志平,張志強.針灸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75例[J].陜西中醫,2009,30(7):878-879.
[3] 孫 怡,楊任民,韓景獻主編. 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37-639.
[4] 陳增力,吳 剛,崔福玲,等.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與中西醫結合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9):2160-2161.
[5] 梁東升,劉少明.刺絡放血加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癱42例[J].陜西中醫,2013,34(4):461-462.
[6] 武潤桃,孫雪峰,陳蘭英,等.分期綜合康復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3):196-197.
[7] 衛 哲,尚 穎,董 哲,等.肌電圖在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預后評價及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2):311-312.
(收稿2015-07-29;修回2015-08-25)
面神經疾病/中西醫結合療法 針刺 @功能訓練
R745.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