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容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710003)
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35例腦電圖觀察
趙 容
陜西省中醫醫院(西安710003)
目的:探討血管性癡呆患者經電針治療的腦電圖臨床效果。方法:選取7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治療,研究組給予電針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腦電圖的變化。結果:血管性癡呆患病情程度與腦電圖異常程度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癡呆程度越嚴重,腦電圖異常改變就越顯著;兩組治療后,α波頻、α波幅、波頻均高于治療前,波幅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α波頻、α波幅均高于對照組,波幅低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腦電圖可反映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病情程度,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腦電圖,效果優于尼莫地平。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腦血管因素引起的腦功能障礙導致的認知功能缺損的綜合征。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存在障礙,主要有學習記憶障礙、情緒或人格認知障礙以及視空間功能障礙等,研究認為,電針是血管性癡呆的良好治療方式[1-2]。為深入探討血管性癡呆患者經電針治療的腦電圖臨床效果,本研究分析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臨床資料70例,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7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以上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50~59歲12例,60~69歲18例,70~79歲5例;小學及以下學歷15例,中學12例,大學及以上8例;病程1年以下14例,1~3年15例,3年以上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50~59歲9例,60~69歲16例,70~79歲10例;小學及以下學歷15例,中學13例,大學及以上7例;病程1年以下11例,1~3年17例,3年以上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癥型等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 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的診斷標準[3],并經CT檢查確診為腦血管病。所有患者長谷川癡呆修改量表(HDS)評分均低于30分,其中,30分為正常,21~29分為輕度癡呆,11~20分為中度癡呆,0~10分為重度癡呆。本研究患者按照1990年北京去阿諾老年癡呆專題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辨證分型標準分為肝腎虧虛、氣滯血瘀、痰濁阻竅、髓海不足、心肝火盛和脾腎兩虛6種類型。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口服治療,每次1片,1d3次,治療6周。研究組給予電針治療,主穴:四神聰、百會、本神(雙)、風池(雙);配穴:心肝火盛取太沖、行間、少府均雙;髓海不足加太溪、絕骨均雙、大椎;氣滯血瘀取合谷、血海均雙;痰濁阻竅加足三里、豐隆、人中;肝腎不足加肝俞、腎俞、均雙;脾腎兩虛加脾俞、腎俞、足三里均雙。操作:才用華佗牌30號不銹鋼針,平刺,得氣后主穴接G6805電針儀,采用疏密波,頻率為16Hz,每次刺激30min,刺激量在患者耐受程度內。每天上午9:00~11:00進行電針治療, 1d1次,每10d休息2d,再繼續治療,連續治療6周。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定量數據中兩樣本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定性資料采用四格表2檢驗進行分析,數據以百分率(%)來表示。檢驗水準是α=0.05,本研究中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的病性、證型及病情比較 病情中出血性研究組18例、對照組17例,缺血性前者5例、后者7例,混合性前者12例、后者11例;證型比較中肝腎虧虛證研究組9例、對照組5例,氣滯血瘀證前者8例、后者9例,痰濁阻竅前者8例、后者6例,髓海不足證前者5例、后者6例,心肝火盛證前者3例、后者8例,脾腎兩虛證前者2例、后者1例;病情輕度研究組14例、對照組16例,中度前者15例、后者14例,重度前者6例、后者5例。
病情程度與腦電圖異常的關系 經相關分析知,血管癡呆病情程度與腦電圖異常程度間存在正相關關系(P=0.01),即癡呆程度越嚴重腦電圖異常改變就越明顯。其中,輕度癡呆患者中,腦電圖異常率為76.7%,以輕度異常為主;中度癡呆患者中,腦電圖異常率為93.1%,以輕度和中度異常為主;重度癡呆患者腦電圖均異常率,以中度和重度異常為主。
治療前后腦電圖變化的比較 治療后,α波頻、α波幅、θ波頻均高于治療前(P<0.05),θ波幅低于治療前(P<0.05);研究組患者α波頻、α波幅均高于對照組(P<0.05),θ波幅低于對照組(P<0.05)上述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電圖變化的比較
討 論 伴隨心臟病及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血管性癡呆很可能成為老年期癡呆的最主要病因。血管性癡呆患者腦組織發生的病變,多以多發性腔隙性或局限性病變為主,皮質損害最為常見,可能的機制是大腦皮層是多種重要功能的中樞,大腦皮層出現受到損傷可引起神經細胞的衰變,從而表現出認知功能的障礙[4]。研究發現,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腦功能康復的常用評價指標,如語言功能、記憶力、肢體運動等,而這些指標往往受到主管因素的影響[5]。血管性癡呆患者由于腦循環發生障礙、腦組織受損,從而引起腦神經生物電的變化,表現為腦電圖的異常。腦電圖能直接反應腦細胞的功能,并能呈現出由各種原因造成的大腦電生理與功能異常,且不受主管因素的影響,是反應腦功能變化及血管性癡呆病情的重要指標[6]。
研究認為腦電圖可以評估血管性癡呆的嚴重程度,臨床中可將其作為判斷癡呆嚴重程度及治療療效的參考指標,本研究得到與之類似的結果,發現血管癡呆病情程度與腦電圖異常程度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癡呆程度越嚴重腦電圖異常改變就越明顯。
本研究選用四神聰、百會、本神(雙)、風池(雙)作為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的主穴,通過局部取穴進行針刺,可達到醒神開竅、提升記憶力的功效;選取疏密波進行電針,可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機體代謝的作用[7]。針電聯合刺激大腦皮層,能夠較好的激活功能低下的神經纖維和神經細胞,有利于大腦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改善腦功能。目前無法促進人體內受損的神經細胞再生,但大腦在功能結構中卻存在調用的潛力,通過電針治療,能重新建立起新的腦功能系統。腦電圖中,α波是主要的生理波,其功率降低說明可能存在局部腦功能或普遍性腦功能降低,θ波是慢波,其功能增加代表激活性降低。研究認為,腦功能的損害在腦電圖上表現為α波頻及波幅降低以及θ波功率的增加。本研究對70例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電圖變化進行了觀察與分析,研究組患者經電針治療后α波頻及波幅均顯著增加,θ波幅降低,效果均優于尼莫地平治療的對照組,該結果提示電針治療后,可顯著改善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功能。
綜上所述,腦電圖能反應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病情程度,可作為電針治療療效的評定指標,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腦電圖。
[1] Surmeli T,Eralp E,Mustafazade I,et al.Quantitative EEG Neurometric Analysis-Guided Neurofeedback Treatment in Dementia 20 Cases. How Neurometric Analysis Is Impor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and as a Biomarker?[J].Clinical EEG and neuroscience,2015, 25(2):256-258.
[2] 李曉宇,畢家香,周利民,等.頭皮電針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3):3703-3704.
[3] Zhang J,Guo W,Tian B,et al.Puerarin attenuates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vascular dementia rats induced by chronic ischem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15,8(5):4695.
[4] 馬 莉,姜 歡,王冰梅,等.電針對血管性癡呆大鼠腦內海馬區Bcl-2及 Bax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4,(2):63-65.
[5] Kishimoto A,Yatomi K,Yokoyama Y,et al.Ifenprodil for emotional incontinence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two case report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2013,33(1):143-145.
[6] 冶尕西.針灸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學,2012,27(11):1523-1525.
[7] 王子平.通竅活血補腦湯配合電針治療腦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4,35(4):455-457,458.
(收稿2015-09-29;修回2015-10-13)
癡呆,血管性/中醫藥療法 @電針
R277.7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