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惠安政書》看葉春及的為政思想

2015-03-23 02:49:38陳友喬吳遂群
大理大學學報 2015年11期

陳友喬,吳遂群

(惠州學院政法系,廣東惠州 516007)

以《惠安政書》看葉春及的為政思想

陳友喬,吳遂群

(惠州學院政法系,廣東惠州516007)

[摘要]葉春及曾任惠安知縣,勵精圖治,政績斐然。通過《惠安政書》,可以抉發出葉春及三方面的為政思想:一是以圖籍求治,采用舊法,繪制圖籍,詳載全縣土地、山川等方面的信息,以為施治之資;二是行保甲以達鄉治,吸收借鑒前代保甲制的經驗,以期建立穩定的鄉村秩序;三是“移風易俗,王教可成”,通過醇化鄉俗,從而建立鄉村文化秩序。總之,葉春及的為政思想,對于當下的基層社會管理模式以及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葉春及;惠安政書;為政思想;圖籍;保甲;社學

[DOI]10. 3969 / j. issn. 1672-2345. 2015. 11. 014

葉春及(1532-1594),字化甫,號絅齋(另說號石洞),廣東惠州歸善縣人,世居惠州府城萬石坊(今惠城區橋西中山南路),以其德澤功業與李學一、葉萼、葉夢熊、楊起元四鄉賢一起被稱為“湖上五先生”。著有《石洞集》《絅齋先生文集》《石洞詩格律》《崇文榷書》《惠安政書》等。

葉春及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中舉,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授福建福清縣教諭。隆慶二年三月上《應詔書》,共三萬余言,指陳時政,風靡一時,為當時許多文人士大夫傳頌。在福清時教導百姓明孝悌、辨忠偽。后遷惠安令,不久,升任惠安知縣。葉春及任惠安知縣期間,觸犯了權貴,加之身患勞疾,因而請辭,于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離開惠安。是年,葉春及被擢升為廣西賓州知州。但是,任命書被妒忌者藏匿,葉春及因不能赴任而受到彈劾,被削籍為民,回鄉以讀書著述為主。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得到時任僉都御史、四川巡撫艾穆的推薦,轉同知湖北鄖陽府,一年后升為戶部員外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葉春及以勞瘁病逝,終于戶部郎中任上。

葉春及任惠安知縣期間,勤政愛民,清正廉潔,政績斐然。此后,惠安百姓以歌謠的形式感念葉春及的功德。如后被清朱彝尊收錄在《明詩綜》里的《惠安民為葉春及歌》:“葉君為政,惟飲吾水;設施不煩,五風十雨”〔1〕181。葉春及的惠政,在惠安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通觀宋、元、明三代,惠安一百七十九名知縣,葉春及是其中最有成就和影響的一個”〔1〕181。

葉春及任惠安知縣期間,著有《惠安政書》,“自隆慶五年諸籍更定迄萬歷元年,三年而成”〔2〕214。該書被譽為“歷史上罕見的一部縣長施政筆記”〔2〕214。共五卷12篇,合計26.4萬字,附有全縣34都地圖共29幅,各種統計表共179張,內容豐富,“是我國現存方志中首部采用計里劃方按比例縮小的方法繪制地圖”〔2〕214。

《惠安政書》是葉春及政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包含著豐富的為政思想。葉春及作為儒家循吏,其施治舉措,秉承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思想,以便民愛民為旨歸。如其在《再致仕》所說,“惟以便利百姓為務,俱見《惠安政書》”〔3〕。他的為政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圖籍求治;二是行保甲以達鄉治;三是“移風易俗,王教可成”。

一、以圖籍求治

葉春及任惠安知縣期間,遵循舊法,制圖籍,以掌握全縣土地、戶口、山川寨堡等方面資料,了解生民利弊,以便更好地施治。“蓋聞古之為政,率用圖籍,以具知阸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者”〔4〕11。由于舊時傳下來的文獻,尤其是邑志有限,葉春及“亟請于鄉先生及弟子員之博古者,且以商諸圖籍之故”〔4〕19,以便完成圖籍,并且要求,“凡里中狀可繪為圖,圖不盡者悉筆于籍,以匡知縣不逮”〔4〕19。

葉春及所作圖籍,涉及內容非常廣泛,具體包括惠安三十都的具體地理位置與幅員大小,以及山川河流的地形、地貌。“先圖城堡、市鎮,次則鄉聚”〔4〕12。除此之外,葉春及對惠安的水利設施、土地制度、戶口稅賦等也在圖籍中有載錄。

(一)以圖籍明山川地理

關于山川河流,在《地里考》中葉春及對惠安縣內所屬的山川河流進行了稽考;在《圖籍問》中,葉春及也作了詳細說明:山川河流的地勢、方位以向陽為主;圖上表示的山川河流,力求脈絡清晰,形狀顏色逼真;各處公署,其沿革存廢等方面的情況,盡量根據舊圖籍標列出來。“審方位,辨疆域,當以向陽為主,西長或南北長”〔4〕11。“凡圖地里者,貴脈絡有條,形色惟肖,而宛然子目也”〔4〕12。“公署雖登于圖,其沿革存廢之故,廢圖所能盡者,各據圖之名列之”〔4〕13。

(二)據圖籍公平稅負

葉春及制作圖籍,直接針對賦役制度中的弊害,指陳其殘民病民之舉,并提出應對措施。

中晚明時期,大地主土地兼并嚴重,并與吏胥勾結,上下其手,轉移賦役,導致稅負不公。有見于此,葉春及詳細考察了賦役制度的沿革,并指出,現行的賦役制度承宋代之弊。歷代賦役制度多有變遷,但基本上以戶口、田地為征收依據,如葉春及所謂“由戶口而田地,賦稅焉,經也”〔4〕39。以人丁為主,勢必會造成稅負不公,“富者田廣而賦其輕,貧者田狹而賦反重”〔1〕213,造成豪右大戶逃避或轉移賦役,大量的貧戶難以承擔而破產。“惟有力者善避之,是以貧戶其役愈重”〔4〕39。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小地主為逃避沉重的賦役,不得不采取析戶之法。這樣,受害的還是貧苦無告的小民。“貧口未減,富戶多析,而其害益滋”〔1〕213。因此,現行的賦役制度,不僅造成老百姓破產,還會因百姓逋逃賦役而導致社會倫理道德的崩毀,出現“至父子兄弟自立戶,或嫁遣孤孀,求單丁以避重役”〔4〕39的現象。為此,他指出,采取“以人為主”的賦役制度,其結果是弊害叢生。明制是“以人為主,此國法也”〔4〕13。但是,明初的魚鱗冊已經廢棄,豪右大戶與吏胥狼狽為奸,上下其手,小民受害無窮。“今之土地從人,而魚鱗簿久廢,里胥為奸,……兼并者無制,勢必漁奪網網罟矣”〔4〕40。為此,他反對“以人為主”的賦役制度,主張“以地為主”,采用明初的魚鱗冊制度,詳實載明各都土地,據以分擔賦役,從而保證賦役制度的公平,防止豪紳奸民與胥吏勾結,對小民進行盤剝。“余謂宜地為主,地若干田冊若干”〔4〕13。“今可仿魚鱗簿之遺制,各都而列之……為民疾苦計”〔4〕13。

(三)據圖籍興修水利

關于與土地密切相關的水利設施,葉春及主張,對于前代水利設施的存廢進行載錄,指明哪些是應該興修的,哪些是應該恢復重建的,哪些需要清浚疏導,諸如此類。這些水利設施的利害,要通過圖籍的形式,讓為政者了然于胸,以便施治。“土田水利為重,……乃今幾存?而其當興,當修,當復;為占,為塞,為遏;其利,其害,悉陳之”〔4〕14。前朝重視水利,并修郡志,記載江河、堤岸的長、寬和深度等情況及所修年月,“宋重水利,郡志遂載晉江者,方、員、丈、尺及深若干,灌田若干,創修歲月亦具,誠重之也”〔4〕33。葉春及主張保留前朝所修郡志,并以此為依據,對惠安內的水利設施做實地考察,修建堤岸,為百姓謀福利。“余初決七都之水與六都,實考之故志曰:‘水自西而東南流者,……’故決七都之蔡坡者,入六都之崇福”〔4〕33。“并修王孫埭、官埭、新埭、前黃等埭”〔4〕33。

(四)以圖籍知匪情

盡管有崇武所、巡檢司等專職進行捕匪、維護地方治安的基層組織,但葉春及認為還應當設置光寨、市鎮、土堡等來抵御匪害。針對當時匪患嚴重的現實,葉春及主張將堡寨關隘之處一一標出,載明哪里是盜匪出沒之處;哪里當設關隘;何處關隘毀壞當修葺;哪處關隘可以瞭望報警;何處可以召集附近的鄉民兵勇。只有這樣,才能對于匪情、關隘設施了如指掌,才能保一方平安。“次或何處險隘當設,或何處崩頹修。……于某而登之遠,可以望幾里;于某而集之近,可以召幾里。某為寇所出入之路,某為盜所聚散之區,纚纚陳之,安無忘危可也”〔4〕16。此外,還可以使官民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二、行保甲以達鄉治

保甲法,也稱保甲制,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安石保甲法。王安石保甲法的主要內容是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明代對于保甲制度有因有革。在保甲制的基礎上,朱元璋制定里甲賦役制度。就制度設計的層面而言,里甲制度“除了作為供應賦稅的單位以外,還賦予其行政、司法、教化等多種社會職能”〔5〕。但是,明代中期廣東的社會動亂,形成對里甲制的巨大沖擊,建立在里甲制度基礎上的社會秩序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而這種危機又通過賦役征派的種種矛盾展現出來。因此,從嘉靖年間開始,局部地區開始推行賦役制度改革,到萬歷年間,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一條鞭法。由于上述原因以及人事方面的拘牽,里甲制度破壞無遺。為此,葉春及主張在里甲制度的基礎上,推行保甲法,設立以耆老為首的地方管理組織;推行十家牌法,夯實鄉村道德文化建設的根基。

(一)形成以耆老為首的鄉村基層管理組織

葉春及主張設耆老,在原有保甲制的基礎上,形成了由耆老主管的,以都、鋪、甲三層管理為主的地方管理機制。明朝以來,在疆域內建府置縣,畫鄉分里,推行有利于鄉村統治的基層組織,設里甲。然而,里甲制度推行到后來,越來越難以發揮其維護鄉村地方治安的職能,教化功能薄弱。為實現保境安民的目的,葉春及設保甲法提出“都必有鋪,鋪有多寡。鋪必有甲,甲有多寡”〔4〕364。主張“里變為鋪,鋪變為總”〔4〕364。葉春及還主張,推選出德齒兼隆的耆老,負責解決地方糾紛,督導鄉民,懲惡揚善。建立以耆老為首的地方管理組織。“鋪立總甲一人,小甲一人,保長一人,保副一人,都立耆老一人,社首一人”〔4〕364。社首聽命于耆老,掌管各鋪。在社首之下,由總甲主管役事,保長通過集合民眾,編成隊伍,管理地方治安問題,并由耆老宣揚圣諭,化民成俗,形成以耆老為首的鄉村地方基層組織,以確保地方安全。

(二)行十家牌法

葉春及推行十家牌法。關于十家牌法,不是葉春及的創舉,他不過是借鑒王陽明的做法而已。王陽明任南贛巡撫時,推行十家牌法,將每家每戶中的具體人口、具體職務和技能、田地等,以每十家為單位編寫在冊,由縣衙保管,便于知縣管理縣內事務。王陽明曾平定粵東北的寇亂,并置和平縣。惠州為王陽明過化之地。因此,葉春及對王陽明的“十家牌法”不僅十分熟稔,而且心有戚戚焉。

針對惠安的社會現實,葉春及主張行十家牌法,宣揚儒家傳統倫理思想和禮義教化的主張。他主張由保長聯合地方鄉民制作牌和冊,“保長乃以二物,聯都邑之民而作之:一曰牌,二曰冊”〔4〕363。他還要求各家將牌立于門前,上面記載人戶、田畝等信息。除此之外,牌中還要求各家“訓行六渝”“舉行四禮”等方面的內容。“牌皆書令各家,務要訓行六渝,舉行四禮”〔4〕366。在約冊中,“登萬民之眾寡、老幼、貴賤”〔4〕366。借助十家牌法宣揚儒家思想,從而實現儒家倡導的人倫敦睦的理想之境。同時,也可讓地方官通民情,知民意,進而推行禮儀教化,形成良風善政。他主張由每家輪流持牌,監督其余各家,一旦出現違法行為或者是糾紛,立即調解,若有不從,則由官府處置。一旦有人誣告他人,責任歸于總甲。這使得總甲為免無辜獲罪,必然會盡心盡力管理地方役事。從而實現在民眾之間的相互監督和解紛止訟,對百姓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有利于強化鄉村秩序,為耆老協助官府管理地方提供了穩固的基礎,便于鞏固鄉治。

三、移風易俗,王教可成

儒家主張禮義教化,反對嚴刑峻法,認為文化道德秩序較之政治法律秩序更為根本。如孔子所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6〕。在儒家看來,只有建立在禮義教化基礎之上的社會秩序,才能長久。而這一思路也是歷代儒者社會治理的大經大法。就葉春及而言,他自覺接受儒家傳統的教化思想,直承明代士大夫教化運動的影響,尤其是王陽明和黃佐的影響,發揮鄉約的教化作用,移風易俗,建立穩健有序的鄉村道德文化秩序。

葉春及主張重建鄉村道德文化秩序,不僅是出于儒家政治理念的自覺承襲,更是由于社會現實的驅迫。在葉春及治下的惠安,賭博盛行,百姓好訴訟,淫祠數量增多,子弟荒廢學業,甚至違法亂紀,形成了奢侈、社會禮法混亂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悖于儒家禮治秩序。“……祈名岳,媚淫鬼。男女雜亂,晝夜奔馳千里而赴之。……乃有設容貌,倚市門,非君子所忍覩也,無禮甚矣”〔4〕330。“惠安廣輪廑八十里,淫祠至五百五十有一”〔4〕337。“俗故尚鬼,淫宇至五百余,學者或與鬼并坐而誦,非所以止匿,反經而登于先王之道”〔4〕354。“子弟廢學,至有毀面囚首,斗于有司之庭”〔4〕355。有鑒于此,葉春及提倡重四教、廢淫祠、興社學等措施,通過儒家的禮儀教化,建立鄉村秩序。

(一)重四教

葉春及主張重四教,即嚴格推行冠、婚、喪、祭四禮。儒家重禮,荀子認為,禮具有“養人之欲”的作用,他宣稱以禮義來教化百姓,滿足百姓欲望和要求,“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以求”〔7〕。循此思路,葉春及分析了惠安民風敗壞的關鍵原因在于四禮的廢弛。為此,他主張重四教,即嚴格推行冠、婚、喪、祭四禮。從操作層面而言,他主張,以耆老為榜樣,推行鄉約,督導百姓,勸民為善,聽民訟,調解糾紛,宣揚皇帝圣諭,從而實現鄉治與官治相結合。“設耆老,以佐令敷政教”〔4〕328。

在這一鄉村治理模式中,耆老是關鍵。一方面,由耆老考察百姓的品德,糾察百姓的過失,以道德感召為手段,糾惡揚善。“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糾其過惡而戒之意”〔4〕341。另一方面,又輔之以懲戒手段,一旦有人違背,就追究其責任,“違者許人首告治罪”〔4〕330。總之,四教簡明易行,可以達到醇化風俗,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的雙重功效。

(二)廢淫祠

葉春及主張廢淫祠,即整治民間祭祀中的僭禮行為,對無功于民,不在祀典內的淫祀進行禁絕和廢除。自明初以來,統治者重視鬼神之祀。“我高皇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立大社稷,統天下知府州縣”〔4〕343。明代建國之初,在厘定國家祀典的同時,就開始有禁毀淫祀的活動,但民間私祀乃至淫祀仍大量存在。淫祠使得民間百姓“或至舞鬼掉舟樂神”〔4〕337,民間“男女龐雜,有不可道者矣”〔4〕337。不符合儒家祭祀的原則,也不符合國家祀典中的規定。孔子對于越禮而祀的行為也進行了嚴厲的批判。

針對惠安縣內淫祠數量增多、民間祭神越禮而祀、社會禮法混亂等現象,葉春及主張按照洪武禮制,建里社,祭祀五谷、五土之神,即具有正統祠典的神祇,同時對正統祭祀也提出了一套祥明的流程,明確正統祭祀的地位,對于祈禮、祝文和祭器也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和說明。“縣有社稷統各里,里有各社稷,具洪武制”〔4〕343。

(三)興社學

葉春及主張興社學。打擊民間淫祠,禁絕淫祀,作為一種強制性措施,固然是不可少的,但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地方風俗,更重要的在于道德教化作用。因此,葉春及主張興社學,通過儒家教化,重建鄉村秩序,形成醇厚民風。“隨鄉里大小、子弟多寡、居止遠近、度宜開館幾所、請師幾人、與各父兄從容議定,皆由心愿。然后開某社學、弟子若干名、序其年齒、鄉里父兄籍貫、請師某何色人、并其年齒鄉里籍貫書為一冊,送縣會考”〔4〕355。明代統治者重視社學,“洪武八年詔有司立社學矣”〔4〕354。“乃立社學,以養蒙斂賢才”〔4〕354。“一社之學。百又十戶為里,里必有社。故學于里中者,名社學云”〔4〕354。社學,即在鄉村中設立的,存在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私學和官學之間的一種鄉村學校,其主要職能是鄉村教化。葉春及建社學,其目的在于使儒家禮儀教化得以在鄉村中普及。葉春及還指出當時社學之弊,無論是師資,還是教學,均不稱意,使得社學的功能大打折扣,甚至近乎流于形式。為此,葉春及主張,社學的教學、師資方面必須改善。就師資而言,必須選擇那些學行兼備之士。“所請教讀,必學行兼備,端重有威”〔4〕355。“生員儒士,不用罷吏,及非儒流出身之官,或丁憂生員,與因行止被黜者”〔4〕355。“擇諸生經明行修者為師”〔4〕361。就教學內容而言,主要教授六行、六事、六藝之屬。“施教:以六行、六事、六藝而日敬敷之”〔4〕356。所謂六行,包括有孝、悌、謹、信、愛眾和親仁;所謂六事,為日常生活禮儀規范;所謂六藝,為儒家推崇的禮、樂、射、御、書和數。此外,要求適齡子弟必須入學,否則,責罰其父兄。“子弟無故不入學,罰其父兄”〔4〕355。關于社學的功能及前景,葉春及指出,通過社學推行儒家禮儀教化,強化鄉村秩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應對進退之間,既得以董其不度;紛華盛麗之心,亦得以潛消默化”〔4〕361。

四、結語

葉春及的為政思想在《惠安政書》中得到充分的表露,具體包括以圖籍求治、行保甲以達鄉治、“移風易俗,王教可成”三個方面。這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以圖籍求治,為建立政治法律秩序提供依據;行保甲以達鄉治,是建立政治法律秩序的具體路徑;“移風易俗,王教可成”,是建立道德文化秩序的具體措施,體現了儒家的和諧人際和和諧社會的理念。總之,葉春及的為政思想,對于當下的基層社會管理模式以及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志達.惠州文征:上編〔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

〔2〕徐志達,吳定球,何志成.惠州教育文化源流〔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3〕鄒永詳.惠州文史資料:第十六輯〔M〕.惠州:惠城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2000:274.

〔4〕葉春及.惠安政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5〕劉志偉.在國際與社會之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10:28-44.

〔6〕朱熹.論語集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9-10.

〔7〕王先謙.荀子集解〔M〕.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346.

YE Chunji's Political Thoughts: Taking Hui An Zheng Shu as an Example

Chen Youqiao, Wu Suiqu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China)

〔Abstract〕When YE Chunji was the magistrate of Huian County, he made every effort to make the county prosperou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his official career were remarkable. Through Hui An Zheng Shu, three aspects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s can be concluded: firstly, governing the county based on the documents and maps. He use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draw documents and maps, keeping a detailed record of the county land, mountai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as a basis of his government. Secondly, practicing Baojia system to achieve the township governance.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the former generation of Baojia system can help to establish a stable rural order. Thirdly, "making changes in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o build a high-moral standard society", it means altering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 village is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In general, YE Chunji's political thoughts is fundamental to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l of basic level community and construct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YE Chunji; Hui An Zheng Shu; political thoughts; documents and maps;Baojia; community school

(責任編輯黃正良)

[作者簡介]陳友喬,講師,博士,主要從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0[修回日期]2015-10-12

[基金項目]惠州學院博士啟動項目(2015JB013)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45(2015)11-0066-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99久视频|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97在线免费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尤物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嫩模喷白浆|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99在线视频网站|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女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色综合中文|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性欧美精品xxxx|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69精品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白浆视频| 爱做久久久久久| 毛片最新网址|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婷婷色婷婷|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夜色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久一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国产另类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黄色成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