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歡(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法治社會的指引下,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應時代發展而生,促進了社會公正和公平,保證了區域環境內的信息公開,跨越行政邊界,使法律更加具體,法制更加健全。信息協作是區域環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加大信息協作的法律力度有利于更好的進行區域環境的管理,不但使法律分工更細致,便利了廣大人民,也大大提升了法律機制的權威性和信譽度,使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國的法律是公正嚴明,并且是服務于人民的。因此,建設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必須不斷地進行完善,結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人民、服務于人民。
(1)我國的現有法律缺乏對區域環境的信息管理 在我國《環境保護法》中,規定了各個級別的政府要對環境保護宣傳應該加大力度,加強環境保護的普及。但是并沒有相關法律條文針對區域環境的保護進行制約和管理,這是我國現有法律的一項不足之處。法律應具有良好的普及性,應讓更多的老百姓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那么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可以將法律細致到一個區域范圍內,通過區域內的管理和約束來加強區域環境的建設,更有利于法律的普及。
(2)民眾的知情權等權益缺乏有效的保障 知情權是民眾想要行使其他合法權利的基礎,知情權更是一個先決條件,一切權利的實施必須要滿足知情權這一前提。在大的法制背景下,現有的法律機制不能夠對區域內部環境進行細致的劃分和管理,使得民眾的知情權不能有效地發揮,信息公開的程度不足以讓所有民眾都能知曉。所以,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加大了信息公開的力度,可以有效的保障廣大的基層民眾的知情權得以實現。
(1)優化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模式 在進行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過程中,應該有效的保障基層民眾的合法權益,注重與政府等部門的信息協作,加強區域環境的建設,隨時隨地征求人民群眾的建設性意見。優化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模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為民。
(2)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保障民眾知情權 任何決策必須站在廣大基層民眾的立場,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倡導政府主動公開,使信息更透明,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對于不能公開的信息,相關部門必須給民眾給予相應的證明和合理解釋。加大區域的信息公開力度的目的,是為了使民眾的權益得以有效的維護。政府和企業應當積極的配合,主動進行信息公開,做到公開、公正、公平,確保民眾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
(1)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對區域環境建設有積極促進作用 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有利于推動區域內居民的交流與融合,有利于加強區域內部的團結建設。在信息協作的過程中,加深區域內部民眾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民眾之間的往來和溝通日益密切,有利于區域內部和諧,減少矛盾糾紛。通過信息協作,加強了對環境的重要認知,對環境污染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統一的認識,從而減少了許多盲目的不科學的應對措施,使民眾都能夠清晰準確地對環境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應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民眾的不正確認識,也減少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糾紛。法律管理體制模式下,信息協作是區域法制建設及完善的基礎,是構建法治社會的重要途徑。信息協作方便了本省市對區域環境的管理和監督,也會對各種區域內所存在的污染行為進行制約和管理,有利于改善區域內的環境問題。區域環境信息協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在為社會創造利潤的同時更有利于環境建設,因此說區域環境信息協作對區域環境建設有積極促進作用。
(2)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有利于法制的不斷健全 在我國,任何法律都講求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有利于區域環境的不斷優化,是中國法制的細致化體現。通過對區域環境的信息協作,加強對區域的管理和監督,運用法律的手段加強制約和規范,是中國法律公平公正的一種具體體現。在大的社會主義法治背景下,中國法律呈現金字塔般模式,由上到下、由大變小,使法律細致的劃分到基層。
(3)區域環境信息協作的法律機制有利于推動區域環保行動 在推動區域環保工作的過程中,加強區域環境信息協作有利于在區域內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使環保意識具體普及到區域內部每一個人。由于范圍的細致劃分以及范圍的縮小,有利于區域內部進行更好的傳播區域環境保護觀念,也能夠更加方便的去了解區域內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然后更行之有效的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治理。區域環境信息協作,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區域內部環境保護問題,使整治更加徹底,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由于管理體制細致劃分,能夠調動民眾參與環保行動的積極性,使每一個人都能為自身所在的區域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肖愛,李峻.協同法制:區域環境治理的法理依歸[C].吉首大學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