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楊福利 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123000
斷奶仔豬是指斷奶至70日齡左右的仔豬。仔豬斷奶時飼料由液體奶變為固體飼料,生活環境由依靠母豬到獨立生存,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如果飼養管理不當,會引起仔豬煩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長發育停滯而形成僵豬,甚至患病或死亡。因此,必須根據斷奶仔豬的生理特點,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確保仔豬正常生長發育。
仔豬斷奶后要繼續飼喂哺乳期飼料,斷奶2 周后開始更換飼料。更換仔豬飼料要逐漸進行,每天替換20%,5 天換完。斷奶后仔豬由母乳加補料改為獨立采食飼料,容易發生消化不良而引起仔豬下痢。所以,對斷奶仔豬要精心管理,在斷奶前2~3 天適當控制給料量,不要讓仔豬吃得過飽,每天喂4~6 次。斷奶時把母豬從產欄調出,仔豬留原圈飼養,半個月后再根據需要改變生活環境。不要在斷奶的同時把幾窩仔豬混群飼養,避免仔豬遭受斷奶、咬架和環境變化的多重刺激。
斷奶仔豬保育欄面積通常為240cm×165cm,每頭斷奶仔豬的適宜占欄面積為0.3~0.4m2。按窩轉群,每欄飼養一窩仔豬約10~12 頭,這種轉群方法可以減少仔豬相互咬逗的應激。斷奶仔豬也可以不按窩飼養,可把同一天斷奶的仔豬按體重大小、公母和強弱分群,分群前2 天仔豬會相互打架,漸漸地就平穩安靜了。這種轉群方法能使同欄內仔豬生長發育整齊,特別是弱小仔豬分在同欄,易于管理。
保育舍內的溫度控制在22~25℃范圍內,保持干燥衛生,經常打掃、消毒,以防傳染病發生。舍內要定期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濕度控制在65%~75%。
對剛斷奶轉群的仔豬要進行定點采食、定點排糞尿和定點睡臥的調教管理,這樣既可保持欄內衛生,又便于清掃。仔豬保育欄內分睡臥區、排泄區和采食區,采取誘導和人為哄趕的方法,一般經過3~5 天的訓練可形成定位。
斷奶仔豬的日糧以顆粒料為好,飼喂顆粒料能夠減少浪費,提高飼料效率。利用自動飼槽時要注意不能裝得過多,每3~4 天向飼槽中加入一次新鮮飼料。
斷奶仔豬各個階段的生理特點不一樣,營養需求也不一樣,為了充分發揮各階段的遺傳潛能,應分階段飼養。第一階段是斷奶至8~9kg 體重,第二階段是8~9kg 至15~16kg 體重,第三階段是15~16kg 至25~26kg 體重。第一階段采用哺乳仔豬料,第二階段采用仔豬料,日糧仍需高營養濃度、高適口性和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 千卡/kg、粗蛋白18%~19%、賴氨酸1.20%以上。在原料選用上,可降低乳制品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規原料的用量,但仍要限制常規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等替代。第三階段的仔豬消化系統已日趨完備,消化能力較強,消化能為3200~3300 千卡/kg、粗蛋白質17%~18%、賴氨酸1.05%以上。原料選用上完全可以不用乳制品及動物蛋白(魚粉等),而用去皮豆粕和膨化大豆等來代替。
斷奶仔豬要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可以采用乳頭狀飲水器,飲水器的出水率應該控制在1.5L/分鐘。
斷奶后仔豬腹瀉發生率很高,病愈后生長發育不良,日增重明顯下降,因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原發性因素是由于斷奶應激造成腸道損傷,使胃腸道內的消化酶水平和吸收能力下降,引起食糜以腹瀉形式排出。導致斷奶應激的因素很多,諸如飼料中不易被消化的蛋白質比例過大或灰分含量過高、粗纖維含量過低或過高、不平衡日糧如氨基酸和維生素缺乏和日糧適口性差等等。在飼喂技術上如開食過晚,斷奶后采食飼料過多,突然變換飼料,仔豬采食母豬飼料,飼槽、水槽不潔凈,槽內剩余飼料變質,水供給不足,水溫過低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仔豬下痢。要減少斷奶仔豬腹瀉就是要消除這些應激因素,實現科學的飼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