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貴州市萬山區茶店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 554301
雞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也叫亞洲雞瘟。在病雞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糞便中可發現病毒的存在。該疾病在春季流行,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發病初期病雞體溫升高到43℃左右,精神不振,食欲減退,被毛雜亂失去光澤,糞便呈綠色或灰黃色,伴有小血塊。隨后出現神經癥狀,如腿部麻痹導致行動不便或跛行[1]。該病的防治主要是定期接種雞新城疫疫苗。該疫苗分Ⅰ系和Ⅱ系兩類,Ⅰ系疫苗免疫期相對較長,反應也比較大,這種疫苗只適用于2月齡以上的雞。使用疫苗時用生理鹽水、蒸餾水或冷開水按照說明進行稀釋,可選擇肌肉注射,也可在雞翅側內無血管處的皮下進行注射。
雞白痢是由沙門氏桿菌引起的疾病,多發生于雛雞,常呈急性敗血癥,因雞的排泄物污染飼料、用具或種蛋帶菌導致雛雞感染而發病。病雛雞體溫上升、畏寒,常聚集在一起;體質衰弱,明顯嗜睡;腹瀉雞糞便呈白色糊狀,便秘的雛雞排便困難,在泄殖腔周圍黏著排泄物。病情較嚴重的雞表現為精神不振,雞冠下垂且蒼白無色,被毛凌亂,呼吸不暢。防治該病一般在給雛雞喂食的第一天開始,就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菌藥物,如青霉素、痢特靈和慶大霉素等。患病雛雞可服用磺胺類藥物,也可用20%的大蒜汁滴服,每日2次,一次約0.1mL,連服4 天[2]。
雞傳染性法氏囊疾病是由傳染性病毒引起的以破壞雞的免疫中樞器官-法氏囊為主,從而影響機體免疫應答,造成免疫抑制的病毒性傳染病。病雞多為2周至開產前的仔雞,3~7 周齡為發病高峰期。患病雛雞突然大批發病,3~4 天死亡達到高峰期。發病初期病雞多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糞便為白色水樣,有些自啄肛門;患病嚴重的雛雞嚴重脫水,甚至臥地不起直至死亡。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對雛雞進行預防接種,其次是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治療病雛雞每只注射0.4mL、成雞每只注射0.6mL 高免血清注射液,也可肌注高免蛋黃注射液1mL/kg 體重。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疾病,春季較易發生,尤其在飼養條件較差的雞舍,多與其他疾病并發。為了有效預防該疾病的發生,育雛期要保持雞舍內的溫度,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防止空氣和水的污染。飼料中添加適量抗生素類物質,種雞場加強種蛋收集、存放和整個孵化過程的衛生消毒管理。大腸桿菌對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氯霉素、慶大霉素、氟哌酸和新霉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我國已經研發出了大腸桿菌死疫苗、雞大腸桿菌多價氫氧化鋁苗和多價油佐劑苗,經實際應用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該病多發生于4~5 周歲的雞,是春季雞最嚴重的疾病,發病率在3%~5%之間。病雞腹部腫脹膨大,頭部和面部顏色發紫,呼吸機能出現障礙。剖檢可見腹部充滿淡黃色液體,肺部淤血和腫脹,肝臟和胃腸萎縮。引起該病的原因有多種且復雜,其中室內空氣、喂養飼料品質以及營養因素等為主要原因。要改善雞舍內飼養環境,在維持溫度的同時注意室內通風,當室內氧氣含量降低,氨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濃度升高時,會引起雞腹水綜合征的發生。要選擇合適的飼料,能量不能過高,在維持鈣磷平衡的同時適當補充維生素。病雞可灌服維生素C 和雙氫克尿嚏,每日服用2 次;也可服用中藥,如用二丑、澤瀉、木通、商陸銀、蒼術、豬苓、谷子和燈芯草各500g,竹葉250g,研磨混勻每日沖服,每只雞服1g。
[1]趙金艷.肉雞腹水綜合癥的防治[J].河北農業科技.2002(04),90-91.
[2]石玉祥,李存,林冬梅,叢恒遠.肉雞腹水綜合癥的防治研究進展[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01)78-79.
[3]李連任.肉雞腹水綜合癥和猝死綜合癥的控制[J].浙江畜牧獸醫.200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