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峰 吉林省通榆縣向海鄉畜牧獸醫站 137200
李 勇 吉林省通榆縣蘇公坨鄉畜牧獸醫站 137200
田培東 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畜牧獸醫站 137200
不同地區螨的種類和致病性不盡相同,因而牛的發病率也不一致。寄生于牛體的蹣蟲主要有4 種,即牛疥螨、牛癢螨、牛足螨和蠕形螨。下面對這4 種螨蟲病的生活史、臨床癥狀、診斷和防治進行介紹。
牛疥螨的生活史為10~17 天,可感染不同年齡、種屬和不同性別的牛。直接接觸發病牛或通過環境媒介可感染,但在外界環境中牛疥螨僅存活幾天。雌蟲在表皮內打洞,并伴發過敏反應,引起牛嚴重的瘙癢性和丘疹性皮炎,繼而引發非皰疹性丘疹。感染牛試圖減輕瘙癢時常引起皮膚損傷,繼而出現滲出、結痂、脫毛、表皮脫落和皮膚增厚。起初皮膚損傷常發生于頭部,并由此擴散至全身,這時皮膚皺褶處明顯增厚。有些病例中還會伴發細菌感染。持續的瘙癢可使病畜虛弱、體況下降和飼料轉化率下降,引起皮膚損傷和奶牛產奶量降低。與病畜接觸后,工作人員的皮膚也會發生丘疹。病史、臨床檢查、接觸人員的皮膚病變和皮膚刮取物的顯微鏡檢查有助于確診。極個別病例中需要進行皮膚活組織檢查。該病需與牛癢螨和牛足螨進行鑒別診斷。
防治措施:用有機磷澆潑劑、浸劑或噴灑劑治療。將5~25mL7.5%的六六六液與6L 水混合(奶牛禁用)后進行治療。將28mL 2%的二嗪農液與4.5L 水混合后進行治療。用20%亞胺硫磷澆潑劑治療。用4%芐氯菊酯澆潑劑治療。按200~300ug/kg 體重的劑量皮下注射伊維菌素。雙甲脒:將0.025%的雙甲脒溶液噴灑在動物身上,每只病畜噴酒5~10L,以浸透全身。病情嚴重時,7~10 天后再噴灑1 次,必要時可每隔2~3月進行加強治療。用藥前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采取防護措施,穿戴防護服。用藥泌乳期為48 小時。如果找不到以上藥物,可用石灰/硫磺水噴灑治療。但是該法的不足之處是需按7~10 天的間隔連續噴灑6 次。合成除蟲菊酯類藥物。
牛癢螨的整個生活史通常為2 周,在宿主表皮上不打洞,離開宿主后可存活3 周。該病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進行傳播。感染由牛的頸后上部開始,然后擴散到牛的全身。病變部位表現為丘疹,有明顯的瘙癢感覺,牛經常回頭試圖蹭癢,表現焦躁不安,繼而發生廣泛性漿液性滲出、結痂、脫毛和苔蘚化。由于應激的作用,動物表現為虛弱、反應遲鈍、生長阻滯、體重減輕、皮膚受損和奶牛產奶量下降。對患病牛皮膚新鮮刮取物的顯微鏡檢查可作出診斷,應與牛疥螨病和牛足螨病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同牛疥螨病,治療時應確保徹底根除病源。據報道,牛癢螨具有一定的耐藥性,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牛足螨寄生于牛的皮膚表面,對皮膚無侵襲性,以采食皮屑為生。在宿主上牛足螨的生活史為2~3周,但在自然環境中僅能存活幾天。實驗條件下牛足螨可存活10 周。本病通過接觸傳染。冬季時牛足螨大量繁殖,因而圈養奶牛足螨病的發病率較高。起初病牛的皮膚表現為非皰疹性瘙癢性丘疹,隨后出現自我損傷,皮膚出現紅斑、表皮脫落、滲出、脫毛和結痂。這些病變多發生于牛的四肢(尤其是牛的后肢)、乳房、陰囊部、會陰部和尾部,頸部和腹側也會發生病變。對牛的皮膚新鮮刮取物的顯微鏡檢查可作出診斷,應與虱病和其他螨病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同牛疥螨病。夏季足螨病會自發消褪,患病部位僅限于四肢末端。
一般認為蠕形螨廣泛寄生于野生和家養動物的皮膚上,具有明顯的宿主特異性,而且主要寄生于皮膚毛囊和皮脂腺內。寄生于牛的蠕形螨有3 種,其在牛和其他動物上的生活史尚不清楚。母牛可通過哺乳接觸傳染犢牛。皮膚表面出現大量結節,有時發生繼發感染。面部、頸部和肩部出現疔瘡和毛囊炎,偶爾全身感染。該病通常無癢感,但會使皮膚嚴重受損,從而使皮革的售價降低。對皮膚刮取物和皮膚上結節的內容物進行鏡檢,可見大量的蟲體和干酪樣皮脂分泌物。皮膚活組織檢查可見毛囊腫脹,內有蠕形螨寄生。繼發感染時表現為毛囊炎、癤病和肉芽腫形成。應與皮膚癬菌病和嗜皮菌病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對蠕形螨感染的治療比較困難,預后通常有待觀察。在有些病例的治療中,有機磷澆潑劑具有良好的療效。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對預防該病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