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義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孫家灘畜牧獸醫工作站 751100
吳 華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銀灘畜牧獸醫工作站 751100
奶牛及育成牛出血性腸炎是較為常見的病癥,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以冬季雪天多發。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九隊奶牛養殖戶飼養的奶牛于2014年7月集體爆發了一起以持續腹瀉痢疾、便血、脫水和消瘦不食為特征的出血性腸炎罕見病例。該隊有奶牛飼養戶26 戶,存欄奶牛208 頭。7月份先后有11 戶飼養的奶牛發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大便癥狀,病牛前期糞中帶血,后期糞中帶有泡沫和多量水分的血樣便,有的有血凝塊和膿汁。共發生擠奶牛便血47 例、后備育成牛14 例。采用中西醫結合配合全身療法治愈59 例,取得了良好療效。還有2 例因發病快、體質弱、脫水嚴重,未來得及治療先期死亡。現將該病的診治情況介紹如下,和同行交流。
氣溫和濕度較高,牛舍潮濕不潔,有利于各種病菌的繁殖。該生產隊自來水水質發生了污染,經當地部門檢測發現為細菌和寄生蟲混合感染。牧草受陰雨天氣影響,部分飼草料發霉變質。
發病牛群中有3~5 頭體質較差、偏瘦的牛發病,牛糞便帶血由輕變重。開始糞中帶血,后轉為完全血便,看不見糞色,較重的排出血凝塊,持續腹瀉、脫水、消瘦、弓背站立、呆立不食、體溫正常,少數體溫僅輕微上升0.3℃。病牛多腹疼,食欲下降、厭料,僅喜食少量軟草,喜飲,早期2 頭最嚴重的病牛因便血太多、脫水、食欲廢絕、心臟衰竭而臥地不起死亡。
剖檢可見尸體消瘦,大腸有散在大小不等的壞死灶,腸內有血凝塊及脫落的腸黏膜,腸壁充血、出血,有潰瘍面和壞死灶,腸管內有寄生蟲體。
采集血便病料和糞中分泌物送吳忠市疾控實驗室檢驗,檢測出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顯微鏡檢查制作涂片檢出牛鉤蟲、毛首線蟲和少量牛絳蟲等寄生蟲體。霉變受潮飼草中檢出少量黃曲霉毒素。
對癥治療為清腸治痢、補液強心,西藥殺菌止血,中藥澀腸止瀉、溫補脾胃、清化濕熱和涼血止血。
(1)牛群立刻停用污染的水源,改飲清潔水,飼喂優質牧草,自來水中加漂白粉消毒。前1~3 天對畜舍、場地、用具和飲水消毒一次,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消毒。
(2)立即停喂霉敗飼草料,改喂青綠飼料和高蛋白飼料。黃曲霉中毒的靜注25%葡萄糖溶液、維生素C、10%葡萄糖酸鈣和安鈉咖等。
(3)25%葡萄糖、10%葡萄糖各1000mL,10%氯化鈉500mL、四環素600 萬單位、維生素C 80mL、黃連素注射液60mL、止血敏80mL、5%氯化鈣250mL,一次靜脈注射。
(4)腸便血較盛者采取中西藥結合療法,方劑為白芍、仙鶴草各60g,梔子、白術、澤夕、白及、地榆各50g,黃連、茯苓各45g,黃芩、甘草、當歸、川芎各40g,共為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體質較弱者加黨參60g,黃芪、五味子各50g;失血較多者加阿膠、熟地黃各50g,熟附子45g;產后或空懷體虛者加槐花、蒲黃各50g,茜草40g,三七30g,或中成藥云南白藥40g;膿血者加金銀花50g,連翹45g;便血日久者,配柯子50g,五倍子40g;體內有蟲者加石榴皮、干姜、使君子、檳榔等。
(5)腹瀉頑固者,尤其是消瘦的重癥患牛,服藥輸液的同時服用抗寄生蟲藥。可選用吡喹酮30~50mg/kg 體重,或伊維菌素0.2mg/kg 體重,或阿苯達唑10~15mg/kg體重,同時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殺滅虻、蠅、蚊、蜱等傳播媒介。
經過20 天的綜合施治,發病的61 例牛治愈59例,治愈率達96.7%,并且沒有新增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