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娜麗 王剛剛 衛春曉 河南省濟源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459000
2014年5月31日,市畜牧局接到生豬養殖戶周某反映的情況,該市李某經營的某養豬服務中心出售的飼料貼有兩個標簽,一個大標簽粘貼在小標簽上,被覆蓋的小標簽上標注的生產日期顯示飼料已過期,大標簽顯示飼料生產日期正常。周某稱其豬場使用該過期飼料后生豬大批死亡。之后市畜牧局陸續接到其他7戶生豬養殖戶的舉報。針對養殖戶反映的情況,市畜牧獸醫綜合執法支隊立即組織執法人員進行了調查。
執法人員對當事人李某、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員王某及7 戶養殖戶進行了調查詢問,對養殖戶經營的養殖場進行了現場勘查,查看當事人李某門市部的電腦系統中的飼料購進、銷售明細及向養殖戶提供的貼有雙標簽的飼料袋,現場清點并拍照作為證據保存。
經過執法人員長達兩個多月的詳細調查,查清涉及貼有雙標簽的某公司生產的飼料共5 種,當事人李某承認大標簽為自己私自與鄭州某印刷店聯系印制的,上述7 個養殖戶使用的某公司生產的貼有雙標簽的飼料均來自李某的飼料經營門店。根據調查詢問、查看李某門市部的飼料購進、銷售明細及養殖戶提供的貼有雙標簽的飼料袋,核實貼有雙標簽的過期飼料共計323 袋,貼有雙標簽的飼料里層標簽生產日期均為2013年10月和11月,上層標簽標示的生產日期為2014年2月和3月。里層標簽標記的生產日期及飼料保質期顯示,養殖戶購買時貼有雙標簽的飼料均為過期飼料,合計7.8 噸,銷售金額總計8.48 萬元。
李某的行為違反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第五條:“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質量安全制度,對其生產、經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質量安全負責”之規定。
李某經營的飼料超過保質期一案,經市畜牧局的執法人員合議后一致認為,當事人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案值超過5 萬元,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第十六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及《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第三條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在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過程中,發現違法事實涉及的金額、違法事實的情節、違法事實造成的后果等,根據刑法關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依照本規定向公安機關移送”的規定,當事人的行為涉嫌犯罪,建議移交司法機關進行查處。
目前,案件已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了移交,當地公安機關予以接收,案件正在進一步的處理中。
(1)本案涉及的案值較大,當事人的行為已涉嫌犯罪,按照法律規定該市畜牧局對案件及時進行了移交,杜絕了“有案不移、以罰代刑”,保障了案件處理的適當性和程序的合法性。
(2)經營者的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加上利益的驅使,是導致本案發生的直接原因。
(3)管理部門應加大相關畜牧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生產及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一是定期對生產、經營者進行法律培訓,讓其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是什么,應當遵守哪些法律規定及違反法律規定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讓其明明白白經營、規規矩矩從商。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法規宣傳,不僅在提高生產經營者的守法意識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提高養殖戶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及維權意識,遇到假冒偽劣產品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讓違法者無機可乘。
(4)執法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大監管頻次,特別是強化部門協作,注重與公安、工商、質檢等部門及時溝通信息,充分發揮多部門整體聯動優勢,形成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強大合力。
(5)推進誠信建設,實施”黑名單“制度。遵循依法監管、客觀公正、及時準確、懲戒過失的原則,實行“黑名單”管理制度。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促進生產經營單位誠信生產經營。
對被列入“黑名單”的經營者或生產者,畜牧獸醫執法機構除依法對其給予行政處罰外,要把列入“黑名單”的單位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監督檢查頻次,隨時追蹤整改情況,直至整改達到要求。對在“黑名單”期間整改不力或者再次(多次)被列入“黑名單”的,畜牧獸醫執法機構要對其依法予以從重處罰。情節嚴重的,建議有關部門依法吊銷其生產經營許可證和批準文號。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