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琴 賈 麗 呼和浩特市水產管理站 010010
水產品質量安全涉及水產品生產、加工、存儲、運銷、銷售、消費者食用等諸多環節,任何環節都有可能引發質量安全問題。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決定了水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強弱。提高我市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從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入手,做到“打基礎、重監管、建體系、全覆蓋”。
(1)強化執法宣傳力度。加強《漁業法》《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等法律、法規宣傳,規范水產養殖、儲藏、加工、運輸和銷售行為,嚴格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規范水產品養殖、銷售等從業人員行為。
(2)建立水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應急機制和市場準入制度,以法律為依據,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將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目標與責任層層分解,并落實到養殖基地、落實到水產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
(3)推廣適用技術。推廣水產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廣標準化水產養殖技術、健康養殖技術。加大對水產生產經營者的技術培訓,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生產經營行為規范。
(4)創立知名品牌。鼓勵創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水產品牌,不斷增強品牌保護意識。積極支持和組織符合條件的水產企業申報名牌和著名商標。鼓勵和支持水產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建設、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進一步提高區域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以此帶動和促進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1)水環境控制。加強對工業和城鎮污染水直接排進漁業水域的監督管理。及時排查農業污染源,避免農業污染直接進入各類養殖水體,防止水產養殖業的自身污染。建立各類水域環境質量監測機制,定期檢測各類水域的水質,有針對性地提出階段性水環境限期治理方案,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漁業水域環境。
(2)投入品管理。一是實施水產良種化工程,繼續實行水產苗種許可證制度,開展水產苗種檢驗檢疫,使水產苗種生產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軌道。二是繼續實行《獸藥管理條例》和執業獸醫制度,完善漁藥處方制度,嚴格落實休藥期制度。推廣毒副作用小、無殘留、無二次污染魚藥;推廣不產生抗藥性的中草藥和微生物制劑。做到對癥用藥,嚴格杜絕使用禁用魚藥。三是嚴處在飼料中違規使用超標添加劑的行為,篩選和推薦符合國家健康養殖標準的漁業專用配合飼料,推廣飼料投喂與儲存技術,防止使用污染或變質飼料。四是做好養殖日志的臺賬記錄,建立水產品養殖可追溯制度。
(1)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建立并完善水產養殖證制度、水產養殖用地和用水規劃保護制度、水產苗種生產管理制度、水產養殖飼料和添加劑監管制度、水產養殖用藥監管制度,嚴格執行《漁業法》《獸藥管理條例》《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水產健康養殖操作規程和休藥期制度,規范養殖行為。
(2)建設安全監管體系。一是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將產地環境、苗種繁育、養殖加工、運輸儲存等所有環節都納入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嚴格落實生產原料進貨驗收制度,嚴格落實水產品可追溯制度,保證水產品在所有環節都嚴格按質量控制規范操作。二是建立水產品安全信息監測系統。以漁業環境監測站、水產品質量監測站、水生動物疫病防疫站和漁政站建設為重點,切實做好養殖水環境的監控工作,防止水體污染,防控水產養殖病害和疫情的發生蔓延。三是全面推進執法監管,落實監管責任。要切實加強漁業投入品生產、經營、銷售和使用的監督執法檢查,對違反規定生產的企業要吊銷其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對違反規定的企業,要予以曝光,并禁止其不合格產品上市。四是完善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1)公益推廣服務體系。強化基層公益性水產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縣級水產技術推廣站和鄉水產技術服務站體系建設,千方百計保證縣、鄉兩級公益水產技術服務機構不撤、人員不散、網線不斷、服務優化。組織縣、鄉兩級水產科技人員的培訓,推廣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快速定性檢測技術,支持基層公益性水產技術服務機構和生產經營者裝備檢測設施。
(2)行政執法服務體系。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多個部門執法和多個環節執法的現象,行政執法部門職能交叉現象也一時難以解決。建議按照“管食品生產行業,必須管食品質量安全”、“誰主管,誰負主責”的原則,水產行業主管部門擔負起水產質量安全的責任;我市各級漁政管理機構要成為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主體,便于統一政令、統一執法,方便生產經營者尋找對口執法部門,避免多途徑執法和交叉執法現象發生。
(3)公共行政保障體系。水產品質量安全公共行政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基層。水產品質量安全職責在省市、監管主體在旗縣區、責任主體在生產者。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責任目標要逐級分解落實到位,縣、鄉兩級應該設立專門的行政服務機構,要有相應的公共財政預算,并逐漸延伸服務到水產企業、到村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