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芬
摘要:西調藝術作為一個文化產業若想發展,也要遵循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規律,這就需要西調藝術家們要有完備的發展計劃。“西調”的自身發展特點結合市場經濟的特征,可以從西調的參與人群、消費人群、創新主體、經營策略以及當地的文化政策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西調” ?藝術文化 ?模式 ?市場經濟
一、河北省內的“西調”藝術特點
西調亦稱“澤州調”、“三搭板”,清末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到河北永年后演變而成的一個劇種。作為一個劇種,在地域上主要流行于河北邯鄲、邢臺、河南安陽及山西晉東南地區。西調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在清代的京畿地區被人們廣泛傳唱的,以反映百姓生活、市井文化為內容的通俗歌曲。“西調”不管是作為一種劇種還是作為通俗歌曲,都是音樂藝術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里主要研究的是作為劇種存在的西調文化。
西調的產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體現,對西調藝術文化基地模式的研究也會為其他地方戲曲的發展提供借鑒。
二、河北省“西調”的傳承模式
自西調傳入河北,在永年扎下根,就具有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下面從接受群體、接受渠道、影響范圍三個方面展現西調文化的傳承模式。
(一)接受群體
上黨梆子自清咸豐年間傳入永年后,不斷吸引當地人加入劇團,這些人奠定了西調的基礎。在這些老藝人的帶領下,西調不斷發展壯大。在其產生的170多年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著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通過這些優秀演員的演繹與傳播,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西調文化。
(二)接受渠道
自西調產生以來,主要以劇團演出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著戲劇的魅力。西調的唱腔長于表現高亢、激昂、奔放的感情和活潑歡快的情緒,這與燕趙人們慷慨激昂的性格相符合,所以西調很容易被河北人接受。除此之外,西調在傳播過程中推陳出新,使人們保持對西調熱忱的同時又享受著它的新鮮感。這有利于人們對西調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三)影響范圍
上黨梆子傳入永年以來,在永年形成西調文化,立足于永年并擴展到永年之外的曲周、雞澤、館陶、肥鄉、大名、廣平、成安、邢臺、豫北、魯西、晉東等地,在贏得大批觀眾的同時,永年西調也傳播到更多的地區。這對于西調文化模式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一個劇種的生存和發展。
三、河北省“西調”的產業模式探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以市場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并存的經濟體制。“西調”藝術的產業模式在市場經濟中也要適應其發展的大潮。根據這個特征,我們從西調的參與人群、消費人群、創新主體、經營策略以及當地的文化政策等方面進行探索。
(一)擴大參與人群與消費人群,優化創新主體
由于傳承與發展西調的均是冀南人,所以在念白、唱腔方面冀南人做出了巨大貢獻。西調的老藝術家們還邀請當地有名望的的人加入。他們的加入為西調的傳播打下了基礎,使西調逐漸發展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娛樂活動。正是由于永年人們熱愛戲劇,所以消費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加中。他們以聽西調為樂,以學習西調為榮,若遇到哪一家有喜事一定要請一出戲才算圓滿。
一個劇種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是其發展的動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創新,西調藝術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得以傳承與發展。如今西調的發展依舊離不開創新,這便需要創新的優秀人才。
(二)完善的經營策略
西調藝術作為一個文化產業若想發展,也要遵循社會主義在市場經濟的規律。這就需要西調藝術家們要有完備的發展計劃。比如在西調劇目的編排符合大眾的口味(相當于市場經濟中要有高質量的產品),要有優秀的演員進行演出(相當于市場經濟的產出),在互聯網絡中有專門的西調藝術網站進行宣傳(市場經濟中的營銷方式),多與觀眾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及對西調藝術的看法(市場經濟中的售后服務)。把西調藝術做成一個產業,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強化。
(三)政府的支持
國家非常注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6月永年西調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西調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河北省“西調”的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模式
在流行歌曲盛行以來,各種音樂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很多戲曲文化藝術家們都發出了后繼無人的感慨,在這種情況下西調文化產業基地有可能建成嗎?首先西調有著170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次西調有著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地政府的鼓勵,具備很好的發展環境。接著西調有著龐大的接受群體,這些人為西調的發展奠定基礎;再次西調有著濃烈的地域特色;最后還有很多類似于西調的地方劇種,相互之間可以借鑒,揚長避短。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怎么建設呢?首先要有國家的支持,不僅要政策的支持,還要永年政府的鼓勵;同時還要有統一的團體,這個團體由熱愛西調藝術的人們組成,要有一個商業渠道去發展。“西調”藝術可以與企業合作,在基地建設的前期,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西調藝術家們為那些影視企業提供西調文化演出,而這些企業為其提供資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此二者切不可合二為一;在具備一定規模,資金到位的情況下就可以建成一個文化基地。這個文化基地要有統一的管理,包括人才培養、劇目創新、文藝匯演、宣傳形式、統一調整等方面。
人才培養要全面,不僅包括演員,還要包括管理的人才、宣傳的人才。劇目創新要緊跟時代潮流,文藝演出要有當地的特色。還要有統一的宣傳模式,包括網上宣傳、影視作品宣傳、電視欄目宣傳,還可以根據永年地域文化的特點發展旅游業,西調作為當地的特色文化向游客們宣傳。多方面多角度的讓人們了解西調,喜歡西調藝術。統一調整是針對整個基地而言,要有大的發展思路。統一調整則有利于方案的實施。
還有的地方只有一小部分人喜歡,那么可以形成一個喜歡西調的小團體。比如居委會統一組織調度,人們自行參加,這就不需要考慮其商業化的問題了。
基金項目:
本文為河北省社科聯課題,項目編號:2014031921。
參考文獻:
[1]羅藝丹.青島茂腔劇團的發展與繼承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2]毛一春.河北省定興縣賢寓調調查與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9年.
[3]侯弦.藍關戲音樂構成與文化傳承研究[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4]王丹丹.上黨梆子生成發展中幾個問題探討[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5]許妍彬.一個民間小戲劇種的生成與演變[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