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管風琴作為各院校新興樂器發展的專業方向之一,其在教育領域發展方向的宗旨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結合社會發展與市場需要,充分發揮專業自身特點,建立具有特色的電子管風琴教學系統"。學生作為教育與培養的核心對象,怎樣能夠做到既滿足學生個人需要,又能使之適應社會需求,并盡可能的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與使命。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從課程建設與學生培養方向兩方面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電子管 ?風琴人才培養 ?課程建設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到現在,電子管風琴專業引進到國內已有二十多年。從最初的名不見經傳的冷門專業,到現今逐步發展成為幾十所專業院校的特色專業之一。在師生規模上,教師與學生從最初的幾名發展到現在的幾千甚至上萬名。在教學領域上,國內各大專業院校均根據各自特點建立了較為完備及系統的學生培養方向與方案,但在教學實踐中仍有一些問題困擾著我們,如:課程設置不具有合理化與實用性、專業創新與普及的缺乏、使用教材的局限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不足、學生就業形式嚴峻等等。所謂“居安思危”,在電子管風琴專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從事電子管風琴教育事業的我們,不得不開始重視已經或即將出現的種種問題。同時也不得不思考這門專業的特點和可塑性是什么?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課程建設應該如何規劃?應該怎樣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量身打造出適合學生的培養方向?以下筆者就課程建設與學生培養方向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課程建設的合理及實用與否直接影響并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的方向。合理的課程安排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與綜合能力,更有助于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為社會型專門人才。根據電子管風琴專業的樂器特點與現狀,綜合國內各專業院校教學大綱,我們可以將課程設置分為兩大類:
(一)專業主干類課程
除了專業主課即演奏學習課程外,還應開設:
1.電子管風琴即興演奏
即興演奏是一種即興式的音樂創作與表演,可以說是音樂表演中的一門“綜合藝術”,它體現了一個演奏員的演奏水平、音樂修養、創造力與臨場發揮等技能。對于富于音響效果與表現力的電子管風琴來說,即興演奏在學生學習電子管風琴的過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課程。而電子管風琴即興演奏與其他樂器意義上的即興演奏有所不同。電子管風琴特有的樂器性能與演奏特點決定了即興演奏內容要更為系統全面,其中主要涉列各個鍵盤的表現方式、基本的器樂演奏方法、音色的配置、節奏的使用等等。雖然這些要求加深了即興演奏的學習難度,但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與思維,使學生向著更為綜合、全面的方向發展。
2.電子管風琴樂器功能與音色制作
如果想要更好的學習一門樂器,首先要研究的就是這門樂器的物理發聲特點、構造、性能等方面。電子管風琴屬于電子樂器范疇,可以說它是時代與科技進步的產物。要想更好的學習電子管風琴這門樂器,它的樂器性能是學習者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除了樂器性能,音色的制作與使用也是電子管風琴的特色之一,也是所有電子鍵盤樂器共同的特點之一。要想在電子管風琴上演奏出更為精彩的音響效果,音色的學習和制作使用自然是學習者的必修課程。
3.電子管風琴編曲課程
目前國內所用專業教材大部分都是從日本引進而來的,國內出版的相關教材少之又少,這對電子管風琴專業的學習和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局限和影響。同時也導致出這樣的現象:學生只會演奏現有的成品,并且因為演奏作品數量的有限性,多數學生只得重復學習幾首相同的作品。那么,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即興演奏與音色制作能力時,培養學生的編曲能力就變得十分重要了。這門課的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作品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對曲目量局限的現狀起到一定的緩解和改善。
4.管風琴演奏基礎
隨著近年來管風琴在國內音樂領域的迅速發展,這個神圣而古老的樂器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管風琴是電子管風琴的“祖先”,兩者在演奏形式、外形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演奏時都需要手腳并用;包含多層手鍵盤、一層腳鍵盤;都具備音量踏板;不同鍵盤上的音色可以疊加;可以同時演奏出不同音色的多聲部音樂等等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管風琴的演奏方法是電子管風琴奏法中所涵蓋的奏法之一,管風琴演奏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演奏電子管風琴,不但對培養學生在電子管風琴演奏中所需要的身體協調性以及手腳配合練習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訓練作用,同時也對學生學習和理解復調作品深有幫助。
5.合奏、重奏類課程
樂器的演奏魅力除了獨奏以外,還在于與“同類”和“異類”之間的相互碰撞與相互融合。合奏、重奏類課程的建設,在開拓了學生專業視角的同時,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思維,以適應社會與時代的需要,為培養重奏、協奏、伴奏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專業輔助類課程
根據電子管風琴樂器特性與需求,可增加以下類別課程:1.實用編曲軟件與制作類課程;2.總譜讀法與縮編課程;3.爵士音樂風格改變及即興演奏課程;4.伴奏藝術類課程。
以上所述課程不但從不同角度豐富、強化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使學生更加靈活、全面地掌握本專業的應用技能,同時,也是培養電子管風琴綜合型專業人才的基礎與必備課程。
二、學生培養方向的思考與建議
玖月奇跡組合成功登上春晚并活躍于國內外各類大型舞臺;各類電子管風琴比賽創編獎項的設立;電子管風琴與音樂劇、歌劇以及各類器樂、聲樂合作的成功范例等等。這些模式的出現,為電子管風琴專業未來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在傳統的單一演奏模式基礎之上,進一步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樂器特點,使表演形式更加新穎、現代化。以樂器特點與國內外本專業發展近況為依據,筆者將培養類型大致分為三類:
(一)組合型人才培養方向
組合型人才培養是電子管風琴專業新興的一種培養模式,人才類型主要面向社會及各藝術團體機構,具有大眾性與通俗性。通過對學生演奏、聲樂、形體、表演等方面的專業系統化培養,使學生很好地將聲樂與演奏相結合,具備較高水準的表演能力,最終成為服務于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在培養方式方面著重訓練學生雙腳的演奏能力與聲樂演唱能力;作品風格以大眾化、通俗化為主要方向。
(二)創編型人才培養方向
創編型人才培養是國內各院校電子管風琴專業近年來最為重視的培養模式之一。通過對學生作曲、編配、演奏等方面的專業系統化培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創作能力與演奏能力,打破作品匱乏、軟件技術薄弱的局面,最終成為將演奏與創作相結合的綜合型專業人才。在培養模式方面著重訓練學生對各個樂器奏法的掌握及總譜讀法。要求掌握各類樂曲風格,涵蓋古典、流行、爵士、民族等曲風。
(三)重奏、協奏、伴奏型人才培養方向
重奏、協奏、伴奏型人才培養是電子管風琴專業最重要的培養模式之一。通過對學生演奏、編配、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專業系統化培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合作能力和演奏能力,最終成為適應社會各類需求的綜合型專業人才。演奏形式主要分為三類:1.重奏類:以與各類獨奏樂器重奏為主要培養方向;2.協奏類:以為獨奏樂器協奏為主要培養方向;3.伴奏類:以聲樂伴奏為主要培養方向,器樂、舞蹈為輔助方向。聲樂伴奏類別包括歌劇、音樂劇、歌曲等,唱法不限,作品風格不限。培養模式方面著重訓練學生對各類作品風格的掌握能力以及合作性音樂思維能力。
三、結語
作為科技與時代的產物,電子管風琴這門樂器的出現,使我們對樂器的音樂效果與演奏形式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為無數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選擇和方向。當然,在其發展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險阻,其重中之重就是要重視并解決課程建設與對學生培養方向規劃不足的問題。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引導作用,當然實施以上觀點并非易事,相信通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電子管風琴未來的教育事業會越來越好。
注釋:
①李想:《巴赫管風琴三重奏鳴曲在電子管風琴上的演奏方法初探——以C小調第二管風琴三重奏鳴曲為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參考文獻:
[1]李閩.電聲音樂、電子音樂與電腦音樂之考辨[J].大眾文藝,2010,(02)
[2]張重遠.現代式電子管風琴現場演奏中與音頻結合的探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3]林子.關于電子管風琴縮編管弦樂總譜的技巧和音色處理[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4]任雪菲.論電子管風琴中After Touch的演奏技巧與應用[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5]李爽.淺論電子管風琴演奏藝術的特殊性[J].音樂生活,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