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紅 范愛萍
隨著國際經濟發展與交流的日益深入,培養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越來越重要。《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把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作為英語教學的五項基本目標之一。中學英語教師面臨著文化與英語語言知識教學的新挑戰,許多學習者在國內學了十幾年的英語,當與國外人士進行交流,或在寫作練習、口語練習中,遇到有關中國文化特色的內容時,卻捉襟見肘,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有的表達出來了,卻不符合英語表述習慣,讓聽者不知所云。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應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給予足夠重視,加強初中英語背景文化知識教學。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克服母語的干擾,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把英語學“活”用“活”,達到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還有助于學生融東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一、利用校本英語電影資源滲透跨文化意識的價值
1. 教師發展的需要。通過本項目的研究,鼓勵教師在學校已有的電影資源中再精選電影,通過看片、選片不斷開闊視野,提升跨文化意識,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本項目的研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陶冶藝術情操,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英語聽說水平。
二、利用電影資源培養初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主要策略
1. 概念界定。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 awareness)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如英語)文化與本國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生的自覺性。跨文化意識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解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同時能用客觀的標準去評判異國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和人文修養,使學生能恰當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2. 主要做法。教師在實施活動課過程中,主要利用英語電影資源,通過觀片和不同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利用電影欣賞滲透跨文化意識。
A. 欣賞電影片斷,用自己的話描述角色(Use some adjectives or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s)。學生可以根據校本課程學生用書里的人物介紹作為參考。
B. 根據電影內容為圖片排序(Picture ordering)。
C. 電影情節復述(Retell the story)。
D. 電影中西文化差異討論,學生看完電影討論中西文化差異,培養跨文化意識。
E. 根據圖片內容編故事(Use the pictures to make a story)。
F. 為電影寫結尾(Create an ending for the movie)辯論(Debate)。
G. 角色扮演(Role play the film clip)。
H. 整合教材與電影片段(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with movie)。
I. 電影配音(Dub the film clip)。
J. 創作劇本(Create dramas)。
(2)利用英語電影配音滲透跨文化意識。
在英語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步驟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跨文化意識,包括:節選英語片段,觀看片段——課堂活動(根據影片內容排序;復述;角色扮演,為電影寫結尾等)——整合教材與電影片段——電影配音——創作劇本等。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練習,然后分小組競賽。教師可以給每組的學生打分,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教師制定評分細則要求,并向學生說明評分標準及細則。
評語細則說明:聲音比較小,扣1-2分,聽不到或聽不清扣2分以上,聲音洪亮清晰不扣分。單詞發音不準確,根據檔次扣分,沒什么錯誤不扣分。速度比原音快的每句話扣0.5分,慢的也一樣扣分,不快不慢剛好不扣分。語音語調差扣1-2分,沒感情的扣2分以上,語音語速好又有感情的不扣分。模擬音或背景音運用較好的得滿分,明顯要求配背景音或模擬音而沒有配的扣3分,配的不得當的扣1分。臺風好、大方得體不扣分,臺風差、不夠大方得體的扣1分。
三、學生評價
在活動中,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價相結合原則,創新評價內容,客觀公平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形成性評價包括學業評價以及學態評價。學業評價含:作業性測評、知識性測評(考試)、拓展性測評(開放式作業)。學態評價含:課堂規范、態度興趣、英語禮儀、合作交流。
[本文系廣州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強師工程一般課題“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YKJQ074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