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 要:該文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入手,主要闡述了在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考核評價等方面為學生搭建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網絡教學平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并通過網絡考試平臺對分層次教學效果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將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師生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對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網絡教學 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b)-0163-01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迅猛,知識更新速率加快,網絡也成為學習新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網絡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如何在網絡的環(huán)境下,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實現(xiàn)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層次教學,已經成為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中的一個新的探索。
1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除了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為后續(xù)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增多,大學新生由于在入學前接受的計算機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也參差不齊,對于計算機教育比較普及的城市,學生在高中時就接觸過計算機,基本都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而對于較偏遠地區(qū)或農村的學生,有的從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更不用說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了。但教學大綱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要求是一致的,要想讓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最終都能夠達標,進行分層次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2 網絡環(huán)境下分層次教學的優(yōu)勢
分層次教學是近年來被高校教學改革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要是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實施不同層次的教學,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但該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要實施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考核評價等多方面的分層次確實有一定的困難,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依托于該校現(xiàn)有的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分層次、分模塊的完善共享,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師生之間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具備更強的交互性,并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課堂教學有效的延伸至課后,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 網絡環(huán)境下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3.1 教學對象個體分層
本著該校“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在新生入學初,使用網絡考試系統(tǒng)對所有學生進行一次計算機摸底測試,通過考核成績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客觀、科學的分層。對于已經達到免修標準的學生,采取自愿申請免修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免修本門課程或跟班必修;對于未達標的學生,采取跟班必修的方式,并按照考核成績將學生分為基礎型和提高型兩種,為后續(xù)的分層次教學奠定基礎。
3.2 教學內容分層
該校一直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重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該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也一直以培養(yǎng)計算機動手能力強、水平高的人才為教學目標。為了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針對計算機摸底測試的分級結果,課程組將教學內容分為自學型、基礎型和提高型三類。自學型教學內容主要針對自愿申請免修的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形式來達到學習目標,在提高自身計算機水平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基礎型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將基礎知識掌握地更加熟練;提高型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具有一定計算機水平的學生,除了能夠滿足他們“吃不飽”的需求,也能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類教學內容依托于該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完全共享,搭建成有層次的立體網絡教學資源庫,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課后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利用網絡來完成資源下載、課程學習、交流討論、在線答疑等操作,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從而真正做到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后自主學習。
3.3 考核評價分層
對于分層次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也需要分層次進行。平時在每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網絡考試系統(tǒng)按照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測試,對于考核成績達到上一級水平標準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愿申請進行上一級水平的學習,對于考核成績低于本級水平標準的學生,需要將其納入下一級水平的學習,從而保證每一級計算機水平的穩(wěn)定性,也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期末考核評價中,按照教學大綱的標準設計考核題目,考核題目也分為基本型和提高型,提高型的考核題目對于基本型的學生為選答題,對于提高型的學生為必答題。同時免修的學生也必須統(tǒng)一參加期末考核,從而客觀科學的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4 網絡環(huán)境下分層次教學的效果
該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次教學以2013級學生作為教學試點,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也有很大進步。對實施分層次教學前后的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及格率由入學初的5.52%提高到93.9%,平均分由30.8提高到79.5,這些數據足以說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分層次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起了重大的作用,為今后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5 結語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次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要不斷完善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設備,并結合教學實際來推動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爭取形成更有效完整的經驗,為培養(yǎng)自主能力強、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的新型人才進行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 郭玉剛,羅忠.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計算機分層次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35):10077-10078.
[2] 拓守恒.“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專業(yè)分層次教學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0(10):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