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康


“神入”(Empathy)一詞由西方歷史教學界傳入我國,是形象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指研究人員要置身于歷史發展的環境中去觀察歷史,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研究歷史,即“主體進入客體之中去想象客體”的研究活動。這一方法運用于歷史教學之中,就是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觀察當時的世界,像他們那樣思考,從而把握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動機和意圖等,并理解他們思想的發展變化。神入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讓學生走進歷史的過程,只要是提供歷史資料(圖片、文字史料、實物等),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引發興趣、激發想象、促進思考,均屬于神入教學法的范疇。
為什么高中歷史教學要采用歷史神入教學法?由于歷史的過去性,歷史教學常常會出現兩種情形:一是學生對歷史學習感到無趣,他們認為歷史課是一個遙遠的、煩瑣的,與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與事件相關聯的學科,是和他們的生活無關的事情;二是學生與歷史的隔膜,造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誤解和苛求。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歷史神入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嘗試與選擇。
下面筆者以岳麓版教材高中歷史必修一第7單元第24課《兩級對持格局的形成》為例談談在教學中如何有效“神入”歷史。
一、充分利用歷史圖片神入歷史
筆者利用幻燈片呈現歷史圖片(如右圖所示)。這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戰地記者在越南戰爭中拍攝的一張照片,請學生觀察照片,引發學生思考:“由這張殘酷的照片,同學們想到了什么?”簡單點評,導入本課。
歷史神入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知和理解。以震撼人心的照片導入,神入歷史,使學生迅速進入歷史場景中,體會戰爭的殘酷,對立的可怕。
為了讓學生對冷戰下的世界有更感性的認識,筆者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課前,給學生布置研究課題:要求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冷戰”“雅爾塔體系”的概念和美蘇“冷戰”影響下威脅世界和平的事件及局部戰爭。
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展:
課上,筆者引導學生結合研究性學習成果說出體會:“如果你是柏林的居民,如果你是朝鮮半島的人民,如果你是古巴或美國的人民,如果你是越南的一位母親,你的感受將是什么?”設計中大量圖片的呈現以及采用“如果你是……”的設問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神入歷史,為后面深入探究“冷戰”的原因做思想上的鋪墊。
二、充分利用史料和設問神入歷史
為了有效地神入歷史,學生必須對所學內容的背景有所了解,這樣就避免了用當代人的認識來理解歷史問題,神入歷史尤其需要研究歷史原本和形成時期的背景知識。由于中學歷史學習時間的約束,學生不容易自己去搜集反映相關人物、事件的背景史料,教師提供合適的史料是幫助學生神入歷史、理解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有效途徑。
在學習《兩級對峙格局的形成》這一內容時,學生要了解冷戰的背景知識,筆者就出示了背景材料,以史料作為思維的依托,使學生能夠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當時的大環境和政治家的選擇。
為了有效地神入歷史,老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出發,精心設計問題,比如以下四個設問的設計:“從斯大林的角度說說他想表達的是什么”“美國人想做什么”“丘吉爾想表達什么外交意圖”等,神入歷史人物的內心,置身于歷史現場,具體地理解歷史。
三、通過角色扮演神入歷史
為了有效地神入歷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試圖再現歷史。可以讓學生就書上的歷史圖片設置人物對話、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設想和歷史人物進行談話、組織現場模擬采訪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去體驗歷史,感悟人生,從歷史中得到啟迪。
例如在處理戰爭影響這一內容時,筆者就感覺到教材內容干癟,都是結論性的話,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其歷史思辨能力。為此,筆者從一個學習小組里抽選了主持人、被采訪者(經歷過冷戰的美國人民和蘇聯人民)等組成一個訪談會。這時臺上臺下的學生興趣都很濃厚,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無形之中使學生對冷戰影響下的世界有了一個生動的體驗。
總之,作為歷史教師,就應該發揮歷史學科特色,通過 “神入”方法來拉近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感知歷史,增進體驗,促進思維,加深理解。神入教學法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參與”了歷史,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到歷史不是枯燥乏味的過去史事,而是離自己并不遙遠的活生生的事實,從而感受歷史的生命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2]何成剛.歷史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