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波??何英泉??楊繼超


[摘要] 目的 對比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應用。 方法 選取2013年8月~ 2014年1月在我院檢查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65例,年齡33~69歲,平均(51.3±17.5)歲,男36例,女29例,病程1個月~ 21年,平均(101.9±24.1)個月,所有患者在進行檢查之前停藥3d再進入研究,先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結束后隨即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兩種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發生的例數;兩種心電圖監測冠心病心律失常發生的情況,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成對等;患者的接受程度。 結果 65例患者中,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心肌缺血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的陽性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5例患者在兩種心電圖檢查都結束后,對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的接受率有顯著差異(P<0.05)。 結論 動態心電圖對于冠心病及其心律失常的診斷靈敏度較高,大多患者對其表示接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冠心病;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2-23-04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in arrhythmia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YANG Yibo1 HE Yingquan2 YANG Jichao1
1.Depart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West Branch)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0,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enter Hospital of Seventeenth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and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e of arrhythmia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65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gnosed by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Their ages were (51.3±17.5)year-old, which were during the ages of 33 to 69 year-old. And they were composed of 36 males and 29 females. And their course of disease were(101.9±24.1)months, which were between 1 month and 21 years. The medications were stopped in patients for three days before into study. Regular ECG was taken first, and dynamic ECG was taken for 24h later. The number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the arrhythmia occurrence such as super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ventricular bigeminy or trigeminy,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in pairs, atrial premature and atrial premature beat in pairs and the acceptanc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se 65 patients, positive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between two examina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Positive rate of ventricular bigeminy or trigeminy,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in pairs, premature atrial premature beats, atrial bigeminy or trigeminy, atrial premature beat in pairs, nonsustained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between two examin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examination, acceptances rate of patients to the two examin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has a high level sensitivity in diagnose of arrhythmia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而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也陡然增加,這些疾病都能夠大大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冠心病已然成為心血管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而其常常并發心律失常,對于非持續性心律失常的診斷常規心電圖的靈敏度往往
表1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監測結果比較[n(%)]
組別 室上性早搏
早發 室性二、三聯律 室性早搏成對 房性早搏早發 房性早搏二、三
聯律 房性早搏成對 短陣室上速 房室傳導
阻滯
動態心電圖
(n=65) 41(63.08) 33(50.77)※ 25(38.46)※ 36(55.38)※ 28(43.08)※ 23(35.38)※ 28(43.08)※ 11(16.92)
常規心電圖
(n=65) 44(67.69) 12(67.69) 11(16.92) 31(47.69) 10(15.38) 6(9.23) 3(4.62) 9(13.85)
x2 0.3059 3.8545 7.5296 20.8280 12.0481 12.8269 26.4744 0.2364
P 0.5802 0.0496 0.0061 0.0000 0.0005 0.0003 0.0000 0.6268
注:與常規心電圖比較,※P<0.05
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就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進行對比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 2014年1月在我院檢查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65例,病歷資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年齡33~69歲,平均(51.3±17.5)歲,男36例,女29例,病程1個月~ 21年,平均(101.9±24.1)個月。所有患者中合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4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16例,合并高血脂患者41例。納入標準[1]:(1)診斷均符合1980年全國內科會議制定的《關于冠心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建議》的標準。(2)依從性好,同意不隨意取下動態心電圖機的患者。排除標準[2]:(1)患有其他器質性心臟病;(2)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進行檢查之前停藥3d再進入研究,先行常規心電圖檢查,使患者平臥,全身肌肉放松,保持檢查環境安靜,使用心電圖儀(BurdickECG-9130P型)12導聯檢測心電情況,增益調為10mm/mV,紙速調為25mm/s。常規ECG檢查完畢后隨即行動態心電圖檢查(HS9514型記錄儀),對所有患者24h的心電變化連續監測,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與分析,并人工判斷校正不準確結果,同時詳盡記錄24h生活認知和癥狀變化情況,綜合所有資料,進行分析和診斷。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檢查及頸內、頸外、椎動脈的顱外段檢查,排除能引起ST段改變的其他疾病。在進行心電圖檢查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兩種心電圖檢查的接受程度。
1.3 心肌缺血心電圖診斷標準[3]
常規心電圖標準:T波幅度小于同導聯R波幅度的1/10,ST段下移超過0.05mV。動態心電圖標準:(1)J點后0.08s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超過0.1mV;(2)ST段壓低的時間超過1.0min;(3)兩次發作需有時間間隔,應在前次壓低的ST段恢復到基線前后間隔時間超過1min。診斷心律失常應該根據發作時的心率、心律、發生緩解時的特點、持續時間以及臨床表現,室性早搏依據Lown分級,只有3級及以上才有臨床意義。
1.4 觀察指標[4]
兩種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發生的例數;兩種心電圖監測冠心病心律失常發生的情況,主要包括室上性早搏、室性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成對等;患者的接受程度。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冠心病陽性率比較
65例患者中,動態心電圖檢查陽性病例41例,陰性24例;常規心電圖檢查陽性病例為39例,陰性26例;兩種檢查方法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監測結果比較
兩種檢查方法相比,室性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的陽性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余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患者對兩種檢查的接受程度比較
65名患者對于兩種檢查方式的接受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的接受程度比較[n(%)]
組別 接受 不接受
動態心電圖(n=65) 53(81.54) 12(18.46)
常規心電圖(n=65) 61(93.85) 4(6.15)
x2 4.5614
P 0.0327
3 討論
冠心病是人類三大慢性病之一,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者狹窄,從而導致患者心肌功能發生器質性病變或者是心肌功能發生障礙,相關資料統計指出,冠心病是老年人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5-7]。引起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由于冠狀動脈的位置比其他血管都靠近心室,最早承受最大的收縮壓沖擊,其病變的嚴重程度比其他器官都要嚴重,并且代謝綜合征的發生率陡然上升,血液動力學和成分都發生改變,使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冠心病在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這些都是冠周動脈狹窄、痙攣引起心肌缺氧的結果,此外,心臟缺氧導致的結構重塑將引起心臟內電傳導的異常,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如果病變不及時治療,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猝死的發生[8]。
動態心電圖是1957年由美國物理學博士Norman J Hoher發明的,故又稱Hoher心電圖,現在一般稱為動態心電圖(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動態心電圖因其能夠24h記錄患者的心電變化,因此在發明之初就受到廣泛重視[9]。1961年就被首先探索性地用于各種患者的心電情況記錄,至60年代后期,動態心電圖就已經在臨床上廣泛使用,70年代末,其在心肌缺血上的應用價值得到肯定,本研究中,動態心電圖檢查陽性病例41例,常規心電圖檢查陽性病例為39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也印證了動態心電圖對于冠心病的診斷上與普通心電圖的陽性率是沒有差異的,因此動態心電圖對于冠心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斷上是不需要常規心電圖的輔助的。
冠心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多有血液流變學異常及心功能減退,對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及其復雜程度一定的影響,而非持續性心律失常在常規心電圖中往往不能準確檢測到,而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于24h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10-12]。這樣可以提高對非持續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作的檢出率[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室性二、三聯律、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性早搏二、三聯律、房性早搏成對、短陣室上速的陽性結果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馬勁云[16]在動態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價值研究中部分結果相一致,提示動態心電圖對于以上心律失常的診斷靈敏度確實更高,對這些心律失常的及早確診,就能早期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可以防止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衣風,于冰認為動態心電圖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診治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17]:(1)對發作性心律失常能夠做到明確診斷;(2)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判斷病變程度和危險性、推測預后;(3)明確心律失常發生與日常活動的關系,避免誘發因素;(4)根據其他心電改變來協助進行心律失常病因診斷;(5)用以評估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效果、藥物毒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協助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以上應用確實是動態心電圖的優勢所在,在對心律失常的診斷中,心電檢查是無法被其他手段替代,因此,動態心電圖確實是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的首選。
雖然動態心電圖從效果來看是非常好的,但是24h佩戴心電圖儀還是會對患者的生活有影響,因此患者是否愿意24h攜帶動態心電圖儀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在其他研究中很少闡述。本研究結果表明,65例患者在兩種心電圖檢查都結束后,對動態心電圖的接受率有81.54%,對常規心電圖的接受率有93.85%,兩者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動態心電圖雖然從程序來說沒有常規心電圖那么方便快捷,但是患者對其的接受程度并不比常規心電圖差,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臨床醫師可以常規使用動態心電圖,而不必過于擔心患者的接受程度。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動態心電圖已逐漸向長時間、多導聯、大容量及高度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心血管疾病診斷領域中實用、無創、安全、準確、重復性強的重要檢查技術[18]。尤其在心律失常方面,動態心電圖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動態心電圖可以在臨床上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幫助臨床醫生全面了解心臟電生理變化,以早期發現非持續性心律失常,及早治療預防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減少患者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鄭慧雅,周萬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7):3050-3051.
[2] 唐林青.135例老年冠心病12導聯動態心電圖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09,7(10):70-71.
[3] 史松,王艷紅,易金玲.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866-1867.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4] 謝玉華,代西艷.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4):117-118.
[5] 錢菁菁.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0):124-125.
[6] 張長珍.80例老年冠心病心電圖異常表現與分析[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10,13(12):1761-1762.
[7] 李博.研究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141-142.
[8] 蘇杭.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診斷價值對比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9): 1063-1064.
[9] 甘麗明.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觀察效果及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3,26(7):241.
[10] 王靜.對比觀察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5):75-76.
[11] 鄭易,岑鎮波,胡海雷.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比較[J].現代實用醫學,2011,23(6):639-640.
[12] 鄭小雍.兩種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眷自律失常的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1):87-88.
[13] 蘇美麗.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4):91.
[14] 李蘭芳.12導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ST-T參數差異的研究[J].西南軍醫,2010,5(6):26-27.
[15] ?黃東.冠心病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研究[J].當代醫學,2009,15(2):36-37.
[16] ?馬勁云.動態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4(26):126.
[17] 衣風,于冰.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監測與診斷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4):60-61.
[18] 馬國輝.動態心電圖在臨床的應用進展[J].黑龍江醫學,2012,36(12):902-904.
(收稿日期: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