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紅蓮(大連理工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 留學生事務辦公室,遼寧 大連 116024)
高校外國留學生現狀與管理策略淺探
衣紅蓮
(大連理工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事務辦公室,遼寧 大連116024)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下,我國在高等教育發展方面逐漸向國際化趨勢靠攏。留學生教育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政治、經濟、文化的多重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本文立足高校外國留學生的實際現狀,提出了針對性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高校外國留學生管理現狀管理策略
在各國科技文化不斷傳播融合的時代背景之下,近年來我國高校招收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已達到一個新的層次,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留學生在我國交流期間出現的問題日益凸顯,亟待解決。為進一步豐富外國留學生的交流體驗,實現我國教育水平的穩步提升,筆者對高校外國留學生現狀及管理策略做了如下闡述。
1.1招生規模擴大,管理難度增加。
就我國當前的高校外國留學生招收情況看,與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相比,已出現革命性的轉變。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大力推動之下,面向外國留學生的招收力度隨之不斷加大,且整體生源質量呈不斷攀升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留學生的來源范圍逐漸擴大,且各自文化背景、入學途徑等因素之間的差異性明顯上升,以往的“保姆式”管理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實際管理需求,這便向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1.2漢語水平參差不齊,人際交往范圍易受到制約。
對于外國留學生而言,所面臨最直觀的問題即為語言交流問題,在大范圍的漢語語言環境下,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產生決定性影響。鑒于漢語言的復雜性,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對漢語的了解程度僅僅處于皮毛階段,不僅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較大的挑戰,而且對其人際交往范圍產生制約。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漢語水平越高的外國留學生,在文化適應程度方面相對較良好,基本成正比關系。
1.3文化差異明顯,難以相互融合。
基于生源地范圍的廣闊性,留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因素均存在較大差異性,極易形成“文化隔膜”現象。在各國文化不易相互滲透的情況下,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形成一定沖擊,進而對其學習、生活態度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1.4管理模式相對滯后,缺乏創新意識。
在各大高校中,留學生所就讀的專業院系范圍越來越廣,涉及的層次越來越深,在這種情況下,便應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對現有的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但就當前高校的留學生管理模式看,在規范性、創新性等方面仍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不利于對整個留學生群體進行高校管理。上述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①我國高校中大部分專業院系都并未設置專門的留學生管理崗位,導致在統一管理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分散性太強的短板,導致管理工作的開展往往受到較大制約;②在對留學生進行管理時,往往一位沿用本國學生的培養模式及管理制度,導致面向外國留學生的管理工作缺乏針對性,極易陷入“水土不服”的管理局面。總而言之,在管理模式沒有得到創新性優化改革的前提下,外國留學生特有的差異性因素極易產生不良碰撞,導致各種管理漏洞隨之出現,不利于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
2.1轉變管理觀念,優化管理隊伍建設。
管理觀念是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管理隊伍是管理工作運行的主體,要從這兩個方向共同著手,實現管理環境的最優化。首先,應當嚴格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高度發揚“東道主”精神,充分尊重外國留學生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對其存在的疑慮做出耐心解答,并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需求,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其次,應當建立健全的專業留學生管理制度,明確落實管理人員的實際職責,通過設立獎懲機制等方法促進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進一步提升,使其成為留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的中堅力量;最后,學校可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性進行強化,使其充分了解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學習習慣,并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劃分管理,由此提高管理工作的針對性與規范性。總而言之,通過先進管理觀念的滲透,對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進行優化,有助于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具有重要的管理價值。
2.2充分利用語言環境,強化留學生漢語語言培訓。
語言是留學生在華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媒介,因此,對外國留學生進行漢語語言培訓便成為一項勢在必行的教學工作。進行漢語培訓時,可對實際語言環境進行充分利用,通過分層教學的形式進行培訓,以促進培訓效果的最優化。例如,對于漢語水平處于初級階段的學生,教師可通過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指導,以字、詞、句、段、篇、章為順序,進行由淺入深的講解,充分對其漢語基礎進行鞏固。對于漢語水平處于中級階段的學生,教師可通過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培訓,指導學生以靈活的方式應用各種日常用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進度做出適時調整。對于漢語水平屬于高級階段的學生,教師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培訓,如組織開展相應的聯誼活動等,并鼓勵學生積極通過漢語與他人交流,使其漢語水平在鍛煉中獲得快速提升。
2.3求同存異,剛柔并濟。
基于各國留學生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性,要實現綜合性發展,就要堅持“求同存異”的根本原則,以“剛柔并濟”的模式進行管理。其中,“剛性模式”即指以相關規章制度為基準,對留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等方面的一體化管理,做到嚴格要求,致力于加強學風建設;“柔性模式”即指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充分考慮學生在這一環境中的適應性,對學生的習慣、喜好予以充分尊重,以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形成保障。在此基礎上,還應向外國留學生高度滲透我國民族文化,使其對我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盡可能地消除因文化差異形成的人際關系隔閡。例如,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內或校外的廣闊平臺,組織舉辦各類與中華文化相關的展覽、比賽等,如書法比賽、武術表演等。鑒于我國書法、武術等傳統文化傳播的廣泛性,許多外國留學生對此均有所耳聞,因此,通過此類文化精神的高度滲透,可大大激發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興趣,由此進一步拉近雙方的交流距離。總而言之,在尊重個人文化差異的前提下,利用有效的方式實現文化融合,可利用高校對外國留學生的重要管理手段進行推廣。
2.4建立并完善某些突然事件處理機制,降低不良事件發生幾率。
各大高校對于本國學生的某些突發事件管理工作已經建立較完善的管理機制,但這些機制并非完全適用于外國留學生。因此,為進一步提高雙方交流質量,保障外國留學生在校期間的身心安全,建立健全的突發事件預防機制及處理機制,以對校園精神起到維護作用。首先,應當在留學生群體內展開大范圍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學生對于校級、校規等要求具有充分的了解,并使學生確切地了解當校園安全的重要性,從根源上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幾率;其次,應當建立起校園預警機制,通過對留學生群體的深入了解,切實掌握學生的大致動向,如出現生理、心理方面的異常現象,則應及時與學生建立有效的溝通,并主動提出相應的措施幫助其解決;再次,還可通過組織開展相應的“正能量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積極精神建設,由此降低違規、違紀等事件的發生幾率;最后,還應當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作出具體的評估,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出相應的緊急預案,并成立專門的突發事件管理隊伍,以便于在突發事件產生或即將產生的初始階段將其扼殺在搖籃里。總而言之,通過在各環節開展突發事件預警工作,可有效降低校園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對于留學生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發揮重要的維護作用。
綜上所述,在管理困難、文化差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下,留學生在華交流期間往往面臨挑戰,這便向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對留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感性與理性兩個角度共同著手,致力于豐富外國留學生留學體驗,使我國國際化教育水平踏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鄒曉惠.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學生管理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9):225-226.
[2]單寶順.教育國際化視野下的留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5,34(05):433-436.
[3]甘超,周偉.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現狀與教育管理工作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05):66-67.
[4]周婷,呂嘉春,范熙.論西醫類來華留學生實習期的跨文化管理工作[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05):805-807.
[5]董曉梅,朱青.高校外國留學生管理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688,724.
[6]張林華,過淑嫻.韓國高校校園文化國際化的特點與啟示——以首爾地區高校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為例[J].當代韓國,2013(4):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