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陳青(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
張潔陳青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摘要:實現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國夢思想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內容,理想信念教育又為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提供精神支柱。把握好以上關系,對于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關系
理想信念教育,只有不斷地與現實相結合,注入新的時代的內容,才能引起大學生的共鳴。近代以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對于實現中國夢的實踐可謂相當豐富,但是把它作為整個國家、全民族的共同的理想提出來,卻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的偉大的思想創舉和重要的理論創新,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中國夢作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就有了很好的結合點。因此,厘清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之間的關系,對于高校在中國夢視域下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正式提出中國夢這一概念,并在國內外不同場合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國夢是在我們黨中央新老領導集體交替的歷史時刻提出的,也是在世情、國情和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條件下提出的,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追夢的民族。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國家長期處于強盛的地位。近代以來,中國民族命運跌宕,由盛而衰,無數仁人志士追求夢想的呼聲日益強烈,產生了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訴求和夢想。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災難深重,整個國家飽受磨難,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共同的心愿。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特別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實踐,整個國家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國夢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保?]其中,國家富強是基礎,民族振興是核心,人民幸福是根本落腳點,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不同講話中多次談到理想信念對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作用。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上,他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2]不難看出,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理想信念的作用,強調堅持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目標實現的動力源泉。
理想信念教育有特定的方向,也有明確的內容。2004年頒布的中發[2004]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工作的基本原則的其中一條,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始終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師生頭腦,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首要的任務是“堅定理想信念,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3]。兩個“意見”文件的頒布,充分說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尤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關注,從對理想信念教育的以上論述看來,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把共產主義目標的實現作為我們的最高理想,明確地寫入黨的章程。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不斷走向勝利的精神力量,其中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其中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為實現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三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中國夢的提出,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1.實現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演進和社會發展,充分證明每個中國人的前途和命運都與那個時代的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緊相連,把各族人民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是共同目標前提下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國夢描繪的藍圖,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建成現代化國家,因為社會好,國家好,人民才真的會好。正是基于這個根本的落腳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夠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實現中國夢才能夠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遠大理想和共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就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4]因此,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樣,前途光明,前景燦爛,需要全體中國人民凝聚起共同理想信念,將筑夢理想付諸行動。
2.中國夢思想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理論,為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作出巨大的貢獻,歷來是指導共產黨人運動和革命的思想武器,也一直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南。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展現出了它的開放性和發展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對馬克思主義繼承基礎上的發展,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內容是高?!皟烧n”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理論來源。中國夢思想,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主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內容,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了新的理論視野,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也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開辟了新的理論空間,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更貼近現實、更貼近目標、更貼近需要,進一步增強了大學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堅定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將實現的信念。因此,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馬克思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理想信念教育為實現中國夢的實踐夯實精神支柱
中國夢不是理論層面的夢,一經提出,就被證明與國家、社會和人民的最大的實踐緊密相關,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具體的實踐目標。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灌輸,從來都是與社會實踐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要實現這樣一個崇高目標,需要全民族和全體人民持之以恒的奮斗和創造,需要堅定持久的精神動力,而這種動力的產生往往不是自發的,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實現。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對實現中國夢的實踐起到能動的反作用。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最大范圍、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匯聚人心,形成人人參與中國夢實踐的強大動力,為推動中國夢的實現夯實精神基礎,筑牢中國夢實踐的思想基石,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源源不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扎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民族和人民保持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從而不斷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和決心,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和偉大創造。
綜上所述,從內在統一性看,中國夢本身就是理想信念,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共同的理想信念,更是歷代青年和大學生群體執著追求的理想信念;從互動性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斷豐富教育內容,體現時代性,中國夢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理論創新和思想創新,中國夢的豐富內涵能夠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新素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夢的實現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其中理想信念是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只有使大學生群體確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人民日報,2013-3-24.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2-11-19.
[3]中辦國辦.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國教育報,2015-1-20.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