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梅(安圖縣第三中學,吉林 安圖 133600)
初中英語應注重基礎教學的思考
鮑麗梅
(安圖縣第三中學,吉林 安圖133600)
摘要:初中生英語學習成績難以提高,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基礎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聽力和詞義的正確掌握等基礎性知識的教學,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詞義教學思考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成績難以提高,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小學階段由于課時相對較少,小學生又是剛剛接觸英語,對此比較陌生,缺乏語言環境,因此成績不夠理想。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基礎較差,又缺乏一些必要的訓練,致使英語學習成績一直處于徘徊不前的狀態。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呢?我們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與訓練。
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加強學生對這四個方面的訓練,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從而發揮最大功效。比較而言,聽力處于基礎地位,是學習、吸收語言的重要前提,也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技能[1]。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教學以來,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我認為,應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1.掌握正確的語言語調
很多學生認為,語言、語調主要影響說、讀兩會技能,與聽力無關。有些同學平時單詞讀音就不準,如:listen與lesson;fail與for;well與will;work與walk;line與nine等,寫時尚可分辨,讀、聽時則很容易搞混,原因就在于沒有讀準單詞。正確的語音、語調不僅是要發準48個音素和單詞,還要掌握重讀、連讀、弱讀、失去爆破等技巧。此外,反復多聽英語錄音磁帶不夠,還要多模仿、復讀,然后錄下音來與原帶作比較、修正。如果每學期能模仿出幾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則能有效地提高聽力測試的辨音能力。
2.逐步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的快慢與聽力反應的快慢有著直接的聯系。我曾做過試驗,讓兩個小組學生同時閱讀一篇短文,理解題都做對了,但A組比B組先交卷3分鐘,然后分別聽另一短文的錄音3遍,結果A組得分率80%,B組得分率20%。這說明:盡管兩組學生閱讀成績一樣,但A組學生讀速比B組快,這樣在聽力上說明顯拉開了差距。因此,只有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養成限時閱讀的習慣,并逐步提高讀速,才能在聽力測試時做出快速反應。
3.熟練記憶已學單詞
聽力水平的高低與單詞記憶的熟練程高低度密切相關,學過的單詞學生記憶模糊,在讀、寫時還可以回憶或查單詞表,但聽力測試時,空與空之間的間隔很短,不允許多加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某個單詞的音、形、義、性和用法不熟練,就會手忙腳亂。往往是一個單詞才寫出一個字母,后面一個單詞又來了,最后一塌糊涂。反之,如果單詞熟練,書寫動作快,每個單詞能寫出大部分字母,后來可以一一補上。如:little一詞寫出litt,再補時就會很容易,但如果只寫出“l”以后怎么補呢?是less,late,listen還是light?因此,我認為,凡是學過的單詞,特別是四會單詞,一定要使之進入長效記憶,否則將會對聽力造成直接影響。
4.積極進行邏輯思維
英語閱讀理解需要邏輯思維,聽力更需要邏輯思維。許多學生感到吃力的另一原因是沒有根據上下文進行積極的邏輯思維,只是聽音而沒有會意。比如:Shanghaiwill be windy and temperature will go down to 22 tomorrow.句中的windy并不是生詞,但學生卻錯聽成winter,如果根據“明天氣溫將降至22度”進行邏輯思維,則顯然是windy而不是winter,因為冬天的氣溫不可能是22度。
我在聽力訓練時要求學生認真聽,學生大多誤解為要抓住每一個生詞,結果一旦有一個單詞沒有聽清楚,便緊張不安,焦慮煩躁,連本來能聽懂的也糊里糊涂,就更談不上對句子及通篇文章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判斷。因此,聽力測試要在抓住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根據上下文、通常情理、英美習俗、語法結構等進行積極有效的邏輯思維,才能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
5.創造聽力環境
制約聽力水平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聽力環境問題。要想學會游泳,只有下到水里,在岸上往身上潑水是學不會的。因此,提高聽力水平的最好途徑是直接置身于英語聽力環境之中。有條件的中學應大膽讓學生與英美外教對話,沒有條件的應堅持每天聽收音機、看英語電視節目,每天有10分鐘處于這種地道、標準的英語語流中無疑大有裨益。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當然還有其他途徑,但只要真正做到上述五條,聽力成績必然會大幅度提高,并能有效地促進說、讀、寫三會技能的提高。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閱讀和表達方面有很大的障礙,究其原因,詞義掌握不確切所造成的障礙是主要方面。英語詞除了要注意讀音和拼寫以外,還必須了解確切的詞義,這三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音”、“形”、“義”三要素[2]。如此看來,“音”、“形”似難捉摸,不易正確,而“義”則似乎容易解決。許多初中生總以為“詞義”指的就是“中文解釋”,中文和英文相比,自然顯得駕輕就熟了。然而,情況并非如此簡單。因詞義沒有弄清楚而造成的混亂,比讀音或拼寫不準確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首先,記詞義必須完整,不能去頭去尾地記。詞義上的含糊不清是造成閱讀理解和表達方面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請看下面的例子:
1.在漢語中,“怕”可以指英語中的afraid,fear,frightened,terrible等詞,但如果不一一了解確切,就會把“He is afraid.”“He is frightened.”和“He is terrible.”等同起來,鬧成笑話,afraid和frightened都解釋為“感到害怕的”,但后者語氣強烈;是名詞,作“恐懼、害怕”解;terrible是“可怕的”。漢語中既能說“老虎很怕”,又可說“小孩很怕”,但到英語中應該分別為“The tiger is terrible.(或frightening)”和“The Child is frightened.(或afraid)”。
2.Disappointing和disappointed兩詞都從disappoint(V)派生而來,都是分詞用作形容詞,籠統地解釋為“失望的”并不錯誤,但disappointing的確切含義是“令人失望的”,而disappointed的確切含義則是 “感到失望的”。因此,“The boy is disappointing.”和“The boy is disappointed.”兩句的意思就大不相同。
3.Can,able和possible都籠統地解釋為“能”,實際上應該確切地分為:call——能夠 (情態動詞),able——有能力的(形容詞),possible——有可能性的 (形容詞)。可以說“He can do it.”,而不能說 “He is possible to do it.”。(但可以說“He isable to do it.”或“It ispossible for him to do it.”)
詞義確切了解與否,還直接關系到能否正確用詞造句。例如:有人常把“為人民服務”誤譯為“Serve for the people”,其原因是把serve一詞誤解為“服務”,實際上它的正確意思是“為……服務”。同樣,把salute the officer誤作salute to the officer,是因為把salute誤解為“致敬”,它的確切意思是“向……致敬”;把patrol the street誤作patrol in the street,是因為不知道patrol解釋為“在……巡邏”,不可譯為“巡邏”。
其次,英語中存在著大量的一詞多義和同形異義的現象,這在客觀上增強了詞義混淆的可能性。一般說來,越是常用詞,多義的現象就越復雜。請看下列例句:
1.He enjoyed himself.
他自我欣賞。(誤)
他過得很愉快。(正)
2.She gave him a box on the ear.
她在耳光上給他一個盒子。(誤)
她打了他一記耳光。(正)
3.At last theworkman was fired.
最后這工人被火燒死了。(誤)
最后這工人被解雇了。(正)
上述例句中的錯誤解釋都是因為對某個詞的意思只知“其一”的緣故。有時也會發現意義模棱兩可的句子,如沒有上下文的限制,一時難以判斷確切,請看下列例旬:
1.Please tellme if you can help us.
如果你能幫助我們,請告訴我一下。(正)
請告訴我你是否能幫助我。(正)
2.Iam afraid there isno room for you.
恐怕沒有房間給你住了。(正)
恐怕沒有地方留給你了。(正)
3.We have no spring here.
我們這里沒有春天。(正)
我們這里沒有彈簧。(正)
4.Iam sure I’ll beat John this time.
我肯定這次我將會(在比賽中)戰勝約翰。(正)
我肯定這次我要把約翰打一頓。(正)
一般說來,單獨看起來含義模棱兩可的語句,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借助于上下文,語義就不會弄錯了。例如:教師要學生go to the front,意思是“走到前面”,不是“上前線”;講到鐘表時提及the second hand,當然是指“秒鐘”,不是“第二手”;同樣的道理,“Motherwillmakemeagood doctor.”(媽媽將給我做件新上衣。)(媽媽要我成為一個好醫生。),句中的make分別作“做”和“使……成為”,不可混為一談。當我們的詞匯量逐漸擴大,詞義掌握越多時,能否在特定的語境中迅速判斷確切的詞義,是審別閱讀理解能力強弱的重要標準,課前要預習,學會讀書的要求。在開始時,我在課前擬定了一些預習提綱,用小黑板寫好,掛在班級上,供學生預習時參考。通過預習提綱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幫助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課本,了解課文的中心要點,逐步學會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從而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3]。最后,在每上完一個單元后,還要引導學生自覺認真地進行復習,要求他們再進行一次全面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指導他們通過前后聯系,縱橫對比,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融會貫通。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所承擔的事物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大,英語越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聽力和詞義等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從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麗.學前教育聽力的培養淺談[J].幼兒教育,2004(5).
[2]劉偉.初中英語詞義構成要素淺析[J].吉林課改,2005(4).
[3]孫桂玲.英語課前預習的設計淺談[J].延邊學會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