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珍
自2005年國家出臺政策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活動以來,我國民營醫療機構衛生監督不斷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打擊違法活動,加強了對醫療機構衛生監督系統的管理,切實保障了人民的消費安全和身心利益[1]。但隨著醫療市場的擴大,逐漸出現很多棘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無證行醫,超越能力就診 調查表明,違法藥店大部分是醫院醫護人員開的,小部分甚至是醫學類學校未找到工作的學生所為,這些都屬于違法的行醫活動。而生活中很多人為了圖方便和便宜在生病買藥打點滴時經常會選擇這些小診所。這些非法的藥店在醫術不精明的情況下就診會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健康。無證行醫現象還出現在一些江湖游醫身上,在很多大街小巷經常會游蕩著游醫,他們大都帶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的神藥,利用各種手段欺騙消費者[2]。
1.2 醫療管理機制不完善,缺少專業的執法人才
(1)管理機制不完善 醫療衛生監督所機制不成熟導致出現很多問題。對于一些違法的行醫活動,衛生監督局只是口頭上警告或批評,并沒有實行嚴格的處罰措施來規范這種違法行為。應該建立嚴格的醫療管理機制,不斷規范法律法規以及各種衛生條例,嚴厲打擊違法的行醫行為[3]。
(2)衛生監督員素質較低,缺少專業的執法人才 衛生監督又一大問題是,衛生監督的大衛生專業優勢在慢慢隱退,而學習衛生方面的法律人才又很稀缺。因此引進年輕的衛生監督人才優化職工隊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1.3 農村衛生所醫療水平較低 農村衛生所大部分是20世紀70年代建立起來的,很多鄉村醫生身兼數職,文化知識素養較低,一邊務農一邊就診。此外,農村大部分開設的診所都在醫生自己家,房屋簡陋破舊,衛生條件惡劣,更沒有完備的消毒設備。醫生的就診及護理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安全問題急需解決[4]。
1.4 很多醫療機構散布虛假醫療信息騙取消費者 我國很多民營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水平有限,但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但卻通過發布虛假廣告及信息來吸引大批消費者。例如:“上海xx醫院”在省外大打廣告“治療不孕不育到上海xx醫院”而事實上這家醫院并沒有獲得過治療不孕不育的專項許可。這種發布虛假廣告及信息的違法行為不但欺騙了消費者影響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的名譽,不利于長期的發展[5]。
2.1 醫療機構盈利性目的日漸增強 大部分醫療機構與一般企業經營一樣,行醫的目的無非有2個,一個是救死扶傷,為病人解除疼痛;另一個目的則是營利。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盈利性的特點越來越強,卻因此忽視了醫療衛生監督的必要性,引發了很多問題。
2.2 我國人口眾多,醫療需求市場廣闊 我國人口眾多,潛在的病者數字龐大。即使有些醫療機構運用各種手段欺騙消費者,但由于我國人口的基數大,依然會有很多不知情的病者千里尋來看病。因而醫療需求市場依然廣闊。
2.3 依法監督有很多不足 近幾年醫療市場涌現很多醫托、假冒偽劣保健品等眾多不良現象,但我國法律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來嚴懲這種違法行為。同時另一方面,執法人員對醫療衛生監督執法力度不夠。發現違法的行醫行為時應嚴厲打擊而不應該僅僅口頭上警告[6]。
3.1 完善醫療衛生監督管理制度,加大針對違法行醫行為的懲罰力度
(1)廣泛宣傳,可以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方式大力曝光各種違法的行醫活動,使人們意識到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違法行醫行為,督促醫療機構已法行醫。另一方面要將一些法律法規以及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條款給與公示。使大眾慢慢形成到正規醫院或診所就診、拒絕購買不正規保健品的習慣[7]。
(2)同時,對于違法的行醫行為要及時處分,或送至相關部門,鼓勵人們積極舉報各種行醫違法犯罪行為,以便維護社會秩序。
(3)完善醫療衛生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執法力度。在打擊非法行醫行為的同時要順勢找出違法的民營醫療機構,嚴加管理,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制止這種違法的行醫行為。
3.2 嚴格把手衛生所的規范化建設 要嚴格把手衛生所的醫療條件,對于衛生條件太差的要勒令整改。加強對于鄉村診所的扶持和資助,增加診所的消毒設施的建設。開設免費的醫學講座不斷提高鄉村醫生的知識水平及專業素養。
3.3 優化員工隊伍,不斷納入新型的執法監督人才 近幾年,衛生監督的大衛生專業優勢在慢慢隱退,而學習衛生方面的法律人才又很稀缺。在醫療衛生監督過程中,應該不斷促進衛生監督機制的改革,引進專業化監督執法人才,不斷優化員工隊伍。只有不斷地吸進新生力量,才能不斷提高監督效率,我國的醫療機構衛生監督事業才可能能一步一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
3.4 嚴厲打擊醫托行為 嚴厲查處雇傭醫托的行為,加強醫療機構與公安部門的合作,完善法律法規,一經發現違法詐騙行為,立即給與法律的制裁。
總之,民營醫療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確實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8]。因此,對民營機構衛生監督過程中應該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醫托等非法行醫的行為,不斷吸收新生力量優化員工隊伍,提高執法人員的道德知識素養。同時,政府應該大力扶持正規的民營醫療機構,特別是對于基層醫療機構,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增加衛生診所的消毒設施等。
[1] 徐靖.衛生監督稽查工作探討[J].江蘇預防醫學,2010(2):65-66.
[2] 王碧華.民營醫療機構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中國醫院,2006(5):67-68.
[3] 王建昌,周文英,于維青.青島市民營醫療機構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衛生法制,2008(3):26-28.
[4] 祁凱.長春高新區民營醫療機構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效果評價[D].吉林大學,2013.
[5] 朱浴暉.民營醫療機構衛生監督對策和模式轉變[J].中國當代醫藥,2012,25:165-166,174.
[6] 霍烽,劉洋淼,董麗麗.吉林省醫療機構衛生監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吉林醫學,2009,21:2689-2690.
[7] 赫晗.吉林省醫療機構違法案件分析及執法監督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
[8] 王戎,劉素敏,郝艷,等.關于醫療機構衛生監督檔案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用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