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政
胬肉大部分切除術的臨床分析
陳衛政
目的 觀察翼狀胬肉大部分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擇20例翼狀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大部分切除去除胬肉并聯合羊膜移植,隨訪1年,觀察術后胬肉復發情況及其他并發癥。結果 手術后早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刺激癥狀,拆線后癥狀消失。術后2~3d角膜上皮完全修復,其中8例在術后6個月復發,創面瘢痕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眼球不能轉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復視。結論 胬肉大部分切除術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眼球不能轉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復視,有較嚴重的并發癥,且此并發癥很難解決,不應臨床推廣應用。
翼狀胬肉;胬肉大部分切除;羊膜移植
翼狀胬肉是眼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一種角膜表面生長與結膜相連的纖維血管樣組織,通常發生在鼻側的瞼裂區,沿海地區發病率較高,具體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紫外線的照射、煙塵等關系密切,目前尚無理想的控制方法,手術仍是翼狀胬肉的主要方法,由于翼狀胬肉手術有較高的復發率,有報道指出其復發率達20%~70%[1-2],而且復發時除胬肉增長更快外,還可發生瞼球粘連、眼球轉動受限,甚至出現復視,使得治療更困難。但迄今為止,任何一種術式也不能排除其復發的可能。本文就20例翼狀胬肉,均行胬肉大部分切除,術后隨訪1年。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真性翼狀胬肉且胬肉頭部超過角膜緣2mm以上的進展期或胬肉頭部達瞳孔領的靜止期患者,共20例(27眼),其中7例(9眼)胬肉進入瞳孔領?;颊咧心?例(11眼),女11例(16眼),平均年齡(47.62±7.31)歲,平均病程(7.62±1.64)年。有2例患者為一眼鼻側、顳側均受累,1例患者雙眼顳側均受累。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術眼點倍諾喜表面麻醉2次,無菌手術準備,2%利多因球結膜下浸潤麻醉,用有齒鑷子夾住胬肉頭部,從其邊緣外0.5mm處作淺層角膜切開,仔細將胬肉組織與角膜組織分離到角膜緣,剪開胬肉體兩側球結膜,分離角鞏膜緣處的粘連,鈍性分離鞏膜上組織,分離結膜下胬肉組織的體部直達上、下淚小點連線處,切除已分離的所有胬肉組織。把備制羊膜平鋪在鞏膜面上,放置狀態是:上皮面向上,粗糙面向創面。平鋪于結膜缺損區,將羊膜用10-0尼龍線固定縫合在角鞏膜上,按創面范圍來確定縫針數,再對羊膜與術眼球結膜創緣用8-0可吸收縫線來進行縫合。將羊膜平鋪緊貼鞏膜面,避免羊膜下留下積血或積液,術畢凃抗生素眼膏,單眼包扎1~2d。
1.2.2 術后處理 術后隔日換藥,7d拆線。以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質類醇滴眼液點眼,約4周。根據角膜恢復情況,酌情加點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膠,直至創面完全愈合。
手術后早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刺激癥狀,手術區結膜充血,2~3d角膜上皮完全修復,球結膜移植片生長良好,15d~1個月球結膜充血消退,術后7d拆線,術后隨訪觀察,隨訪時間為1年,其中有8例在術后6個月復發,創面瘢痕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眼球不能轉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復視。
翼狀胬肉是常見多發的眼表疾病之一。其發病基礎與紫外線照射、角膜邊緣干細胞轉化受損、細胞凋亡與增殖異常,角膜緣屏障功能下降等有關[3]。尤其是紫外線照射被認為是極其重要的致病原因。該病具有強力增殖和復發傾向,復發率高達30%~70%。學者認為其組織中具有某些與腫瘤相似的分子生物學特性[4]。翼狀胬肉的組織病理改變主要是上皮層及基質淺層成纖維細胞增生,同時伴有炎性細胞浸潤及新生血管形成,而基質深層主要為膠原的變性[5]。因而手術中徹底切除翼狀胬肉組織的同時,切勿傷及正常的角鞏膜組織,可以減少新生血管增生的機會和創面的刺激反應,同時也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對促進角膜緣干細胞的移植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翼狀胬肉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激光、冷凝等。研究表明,氫琨磺酸鹽眼液、貝伐單抗眼液和絲裂霉素眼液等[6-8]也可治療翼狀胬肉。當前,手術治療翼狀胬肉的方法較多,常規的翼狀胬肉切除手術能夠實施對胬肉的切除,但此手術復發率高,整體的治療的效果并不滿意,傳統的胬肉大部分切除手術復發率較高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手術創傷較大,對角膜的損傷大,胬肉切除不徹底,損傷眼外肌導致眼球運動受限;術后止血不利,血管生長因子大量釋放與擴散,術后產生新的血管增生,殘留的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活化,產生了新的血管和纖維組織增生,術后角膜緣干細胞的缺乏和功能障礙,導致翼狀胬肉的復發。角膜表面及球結膜下胬肉殘存組織是形成其術后復發的基礎,而鞏膜表面新生血管進入角膜創面是胬肉復發的根本原因。
羊膜是采用體內一層無血管基質的血管膜,能促進上皮的愈合。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眼表疾病,包括翼狀胬肉、角膜潰瘍和穿孔、眼表化學燒傷、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瞼球粘連等[9],羊膜具有以下優點:(1)外觀透明,菲薄光滑,形狀質地極像結膜;(2)無血管,免疫排斥反應較少;(3)有強烈的抗黏附性[10];(4)來源廣泛。羊膜具有促進眼表上皮化、抗原性低、減輕炎性反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纖維組織增生等作用[11]。羊膜移植用于重建眼表,療效確切,維持正常的角膜上皮,其基質中含有多種蛋白酶抑制劑[12],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分化,促進角膜緣干細胞增生與分化,促進周邊結膜上皮細胞與羊膜組織移行和增生,對阻止翼狀胬肉的復發有一定的作用[13]。
本研究采用翼狀胬肉大部分切除術治療,術中將胬肉切除的手術范圍大,創傷面廣,術后復發率高。本組有8例在術后6個月復發,主要由于手術創傷加快了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所致,盡管羊膜的移植能夠作為一種“橋梁”并促進周邊結膜上皮細胞向羊膜移行增生,最終使得羊膜植片成為正常眼表的一部分,但終究避免不了纖維細胞增生所致的復發;本組病例在胬肉切除的同時,出現創面瘢痕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眼球不能轉動,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復視,主要是由于在胬肉大部分切除過程中,傷及眼部肌肉,炎癥反應增加而致瘢痕形成甚至瞼球粘連。
綜上所述,胬肉大部分切除術治療翼狀胬肉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眼球不能轉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復視,有較嚴重的并發癥,且此并發癥很難解決,不應臨床推廣應用。
[1] 劉漢生,楊潔,鐘烈紅,等.海南省兩縣(市)翼狀胬肉患病率的調查[J].中華眼科雜志,2001,37(1):21-23.
[2] 閻啟昌,劉忠鑫,邸悅,等.三亞地區翼狀胬肉發病與紫外線暴露時間相關關系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24):1308-1310.
[3] 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1.
[4] 李燕,劉克蘭,袁志剛,等.翼狀胬肉中KI-67和VEGF的表達[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0,24(9):946-948.
[5] 丁慰祖,宋蓓雯,方健,等.翼狀胬肉膠原變化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3,21(4):433.
[6] Cuevas P, Outeirin~o LA, Azanza C,et al.Durable recovery of the macular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ity of a diagnose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1 year after a singl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dobesilate[J]. BMJ Case Rep,2013 Nov 13;2013.pii:bcr2013010203.doi:10.1136/ bcr-2013-010203.
[7] Wu PC,Kuo HK,Tai MH,et al.Topical bevacizumab eyedrops for limbalconJunctiv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impending reetlr—rent pterygium[J].Cornea,2009,28(1):103-104.
[8] Singh G,Wilson MR.Foster CS.Mitomycin eye drops as treatment for pterygium[J].Ophthalmology,1988,95(6):813-821.
[9] Hino T,Sotozono C,Inatomi T,et al.Indications and surgical outcomes of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J].Nihon Ganka Gakkai Zasshi,2012,l16(4):374-378.
[10] Lee SH,Tseng SC.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for persistent epithelial defects with ulceration[J].Am J Ophthalmol,1997,123:303-305.
[11] 陳家祺,周世有.新鮮羊膜移植治療嚴重的急性炎癥期及瘢痕期眼表疾病的臨床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2000,36(1):13-16.
[12] 肖瓊,黃菊天,葛鈞.新鮮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3(1):32-33.
[13] 趙春娟,陳峰.翼狀胬肉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與羊膜移植的比較[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5,27(1):46-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17
廣東 511442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醫院 (陳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