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聯 蒲剛
(凱里市第一人民醫院 貴州 凱里 556001)
血脂檢查主要是通過對患者血液、血漿標本,進行其相關脂類指標的一種檢測方法;而酶類檢驗則是對患者血液標準進行血清分離,并對其所含各類酶進行活性分析的一種檢驗方法。對患者進行血脂及酶類的檢驗,可有助于醫生根據其檢驗結果判定其病情情況,因此在臨床上對患者病情的確診起重要的作用[1],下面本文將對其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門診進行酶類及血脂檢驗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84例;年齡55-85 歲,平均年齡(69.5 ±11.5)歲。將150例患者隨機分成三組,每組50例,其中A組為糖尿病患者,對其進行血脂及血清酶檢驗;B組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對其進行心肌酶檢驗;C組為冠狀動脈患者,對其進行血清對氧磷酶檢驗。
1.2 檢驗方法:150例患者在進行血液檢驗標本采集時,均需采取坐位休息5 分鐘后再進行采血,并確定其在3 天之內沒有服用過血脂類、激素類或降壓類等藥物。且對患者血液的采集均需采用壓脈帶靜脈穿刺的方法進行抽取,并抽取患者空腹12 小時的靜脈血作為檢驗的標本。對A組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相應的檢測儀器及試劑,進行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及載脂蛋白(APOA、APOB)的血脂檢驗;對B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血清酶和心肌酶的檢驗,將其血液標本放入無抗凝管、分離膠促凝管中進行血清測定,并采用YMPUSAU5400 生化分析儀對其乳酸脫氫酶(LD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CK MB)進行檢測;對C組的冠狀動脈患者進行血清對氧磷酶檢測,其標本的采集需在其進行第一次PCI 治療前進行提取,血液的抽取需采集其外周靜脈血,標準為10 毫升,然后將其放置在密閉的干燥管內,并融入含量為10%的30μl 乙二胺四乙酸鈉(EDTA),及40μl 抑肽酶,之后將其搖勻,并于2 小時后在4 攝氏度的環境下將其離心10 分鐘,以每分鐘轉速為3000 轉的時速進行分離[2],之后取其上清液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統計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用x2檢驗計量計數資料,用P <0.05 表示兩者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2.1 血脂的檢驗情況:A組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檢驗結果顯示,總膽固醇為2.57-4.73mmol/L(正常參考值為2.84-5.6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為1.81-1.85 mmol/L(正常參考值為1.14-1.4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為2.58-13.52 mmol/L(正常參考值為2.1-11.0 mmol/L);載脂蛋白A(APOA)為1.21-2.57g/L(正常參考值為1.1-2.0 g/L);載脂蛋白B(APOB)為1.11-1.88g/L(正常參考值為0.4-1.2 g/L);通對比可以看出,A組的各項檢查指標與正常參考值之間均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其結果顯示患者均有明顯的糖尿病癥狀。
2.2 心肌酶檢驗情況:B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酶檢驗結果顯示,肌酸刺激酶同工酶(CK-MM)為97-100%(正常參考值為94-96%);肌酸刺激酶同工酶(CK-MB)為19-76%(正常參考值為小于6%);乳酸脫氫酶為212-502U/L(正常參考值為150-450 U/L);肌鈣蛋白為0.07-0.11ng/ml(正常參考值為小于0.01ng/ml)。B組的各項檢查結果均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并可確定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變,需對其其他相關指標進一步進行檢查后確診。
2.3 冠狀動脈患者血清對氧磷酶的檢驗結果:C組經血清對氧磷酶活性檢驗后發現,其分解成為乙醇和羧酸,并經乙醇和羧酸再次氧化實驗后發現,其數據指標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關,為其病情的確診起指導作用。
通過本文的探討分析可以看出,血脂及酶類的檢驗對患者病情的確診起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對患者血樣抽取時,盡可能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的血液作為標本[3]。之后對其相關血脂的觀察指標進行檢驗,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并可根據其檢驗結果與正常參考值的對比發現患者的病變情況,本文則對患者糖尿病癥狀進行了判斷。而對患者進行酶類檢驗時,可根據其心肌酶、對氧磷酶及血清酶的檢驗結果,判斷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變情況。本文則根據患者心肌酶的檢驗結果,并根據其各項指標的結果與正常參考值的對比差異,確定了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變的情況,但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確診不能只根據這一項指標就對其病情進行確診,還需對其進行相關的心臟、心電及肝功能等檢查[4],之后根據多項關于此病情的檢查結果進行判定。但通過本文的探討可以看出,酶類及血脂的檢查可對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多種病情狀況進行判定和引導。因此,對酶類及血脂的檢查,可為醫生對患者病情的確診提供準確的依據,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聶曉云;王宇.血液標本的留取與檢驗結果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7):180-181.
[2] 霍曉光;邰怡.檢驗標本的留取質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調查[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8,11(09):1398.
[3] 王彥冰.溶血脂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8):6754-6755.
[4] 胡銳.血脂及酶類的臨床檢驗特點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