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玲
(山西省侯馬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山西 侯馬 043000)
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是臨床阻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這是由于人類咀嚼器官不平衡退化,導致頜骨無法容納所有的牙齒,進而導致萌出較晚的牙齒無法無常萌出而引發阻生[1]。本文選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980例(980 顆牙)行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間,筆者單位收治的980例(980 顆牙)行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者為本文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20例,女性460例;年齡25~45 歲,平均年齡(24.6 ±2.4 改一下)歲。排除標準:排除患牙或鄰牙嚴重齲壞者;排除下頜第三磨牙完全萌出者。980例下頜阻生第三磨牙阻生情況:近中斜位共482例,其中Ⅱ類380,Ⅲ類102例;遠中位共296例,其中Ⅱ類232例,Ⅲ類64例;埋伏阻生共202例,其中Ⅱ類116例,Ⅲ類86例。術前,均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并簽署手術知情書。
預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壞;預防冠周炎、齲齒、鄰牙牙根吸收、牙源性囊腫及各種腫瘤發生;預防牙列擁擠、疼痛。
1.3.1 術前檢查
1.3.1.1 口外、口內檢查
全面檢查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顳部有無紅腫,觸下辱有無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下頜下及頸部有淋巴結腫大。檢查患者有無張口困難、阻生第三磨牙有無炎癥以及第二磨牙有無齲壞等[2]。
1.3.1.2 X線攝片檢查
所有患者均予以第三磨牙根尖X線檢查。注意第三磨牙阻生位置、下頜管、牙囊間隙以及智牙牙根的關系等。同時,還應注意智齒與鄰牙的關系;智齒牙周圍的骨質,無硬化致密等。
1.3.1.3 術前阻力分析
由于下頜阻生的第三磨牙情況通常較為復雜,因此在拔除前須對術時可能遇到的阻力予以客觀分析,并綜合實際情況擬定最佳拔除方案。首先,阻力來自牙冠,則需去除較多骨質方可解除;其次,阻力來自于牙根部,則可依據根部阻力實際情況施以劈開法或去骨法,抑或是二者兼用來解除;第三,阻力來自鄰牙,則可根據與阻生牙接觸緊密情況來合理解除阻力[3-4]。
1.3.2 術前準備
1.3.2.1 術前麻藥
術前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了解麻醉后的感受,以增強術時的配合度。另外,所有患者均于術前30min 口服抗生素。本組患者麻醉均采用2%利多卡因聯合含有血管收縮劑腎上腺素行下牙槽及頰、舌神經一次阻滯麻醉。
1.3.2.2 術區準備
由于口腔雖屬多種微生物共同駐留的環境,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視無菌操作觀念。術前,采用復方氯已啶漱口液含漱后,采用1%的碘伏行口周及術區的消毒。同時,吉爾碘消毒、常規鋪巾。
1.3.1 切開及翻瓣
采用角形切口,切開前仔細沖洗智齒盲袋。全層切開粘骨膜,直至骨面;其長度視可充分暴露頰側和遠中骨面為度;切勿過長,造成患者術后愈合障礙或引發并發癥。
1.3.2 去骨
視阻生位置決定最終去骨量和部位。骨鑿去除第二磨牙遠中覆蓋的薄骨質,充分暴露阻生牙;頰舌側采用高速牙鉆去骨,去骨時須順骨紋理進行。若采用骨鑿,則力求大塊去骨,以有效減少操作次數,最大程度地減輕創傷,避免或降低術后反應。
1.3.3 分開
可采用高速手機,視具體情況可采用斜分或縱分或冠根分;如若采用骨鑿進行分開損傷時,則需支點穩,順發育溝且錘力方向與用力大小需適當,否則將會事倍功半,甚至導致并后癥發生。
1.3.4 增隙
增隙也是阻生第三磨牙拔出術的關鍵環節。在具體操作時,可依據分牙情況,選擇支點,以進一步擴大牙周間隙,以利于阻生牙拔出。
1.3.5 拔除
采用牙齦分離器將牙齦分離,并利用牙挺將阻生第三磨牙挺松;最后,采用拔牙鉗將阻生第三磨牙予以拔除。
①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必須堅持無菌手術流程。②在將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排除之后,及時用刮匙仔細、輕柔地將牙槽內的碎骨片、碎牙片清除干凈;保護充盈的血液,避免唾液混入,以達預防干槽癥的目的。③同時,用手壓迫手橫遭窩頰舌側骨壁,使被擴大的牙槽窩得以有效復位,以進一步預防術后出血與疼痛。④縫合切口時,予以第二磨牙遠中的縱形切口輕力拉攏縫合,切勿過緊,防止水腫反應或撕裂牙齦;并保障其血供。⑤囑患者術后咬合紗布卷30min 后吐出;并仔細觀察術后出血情況;同時,須囑患者當天可進流食,且不可用患側咀嚼,以防止拔牙創內血凝塊脫落[5]。術后不可做劇烈運動,適當休息;24h 后,可刷牙漱口;術后6~7d 拆線。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對文中相關數據予以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 時,其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本組980例患者術后,共46例發生并發癥(4.6%);其中,皮下氣腫14例(1.4%),中、重度疼痛14例(1.4%),下唇麻木12例(1.2%),干槽癥6例(0.6%);且并發癥的發生與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X2=0.924,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
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是臨床阻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多萌出于15~25歲;而在其萌出后多需拔除。但是,因第三磨牙的生長位置以及毗鄰組織的解剖結構較具特殊性,因此,在臨床實施拔除術時,也易引起術后并發癥。
本組980例患者施以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出術后,共146例發生并發癥(14.9%);且并發癥的發生與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X2=0.924,P >0.05),不具統計學意義。這也進一步說明,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后的并發生發生情況與性別無關;同時,在實施拔除術時,必須全面對患者進行口外、口內檢查以及X線全景檢查分析,還應在術前進行阻力分析,以更合理、科學地擬定出最佳的手術方案。另外,術前的麻藥準備以及術區準備工作也尤為重要,這對預防、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合理的進行切開及翻瓣、去骨、劈開等措施來為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出術奠定基礎[6];但在術后,則應加強對創口的有效處理,保護血凝塊,以進一步預防術后出血及干槽癥等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臨床實施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時,須通過扎實的"三基",加強醫護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創作,保護血凝塊,并結合規范、嚴密的手術流程來全面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1] 柴養倬,石家雷,顧同保,等.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方法與術后并發癥的關系[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76.
[2] 蔡月嵐,朱靜曉,孫杰.頰側路徑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工程師雜志(電子版),2013,7(09):4115-4116.
[3] 魏凱,黃家全,駱秋鄖,等.下頜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方式的探討[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03):167-168.
[4] 劉鵬,趙楓,袁偉,等.兩種方法在拔除下領阻生第三磨牙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03):379-381.
[5] 白益興.淺談年輕恒牙創傷后的處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9):2578-2579.
[6] 高曉蔚,陳曼麗,劉瑛.應用微創拔牙術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試驗[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2,35(04):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