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梅
(七臺河市中醫醫院 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研究消化內科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診療效果
宋雪梅
(七臺河市中醫醫院 黑龍江七臺河 154600)
目的:探討消化內科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方式。方法:根據2012到2014年我院的131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來進行探討分析,將患者分組為兩組,一組使用復方谷氨酰胺治療,共有64例,一組使用益生菌雙歧桿菌活菌膠囊治療,共67例,兩組患者每天用藥4次,每次兩粒,持續治療兩周,然后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來進行對比分析,復查便檢結果。結果:復方谷氨酰胺患者組的顯效率為47.51%,有效率為37.16%,無效為15.33%;與雙歧桿菌患者組的顯效率為54.74%,有效率為39.42%,無效則為5.84%,兩組顯效率和有效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雙歧桿菌患者組的顯效率和有效率更高。結論:臨床中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使用雙歧桿菌治療具有比較可靠的效果,臨床中患者得到的治療效果突出,對比復發谷氨酰胺的有效率更高。
消化內科腸易激綜合征臨床診療研究
腸易激綜合征是臨床中患者的腸道疾病,各類群體均有幾率發病,患者不出現器質性病變,但是對生活會產生較大影響,心理狀態也會因病產生波動[1-2]。腸易激綜合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比較大,患者癥狀主要為腹痛、腹瀉、排便異常為主,生化指標不明顯,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尚無對病因進行控制的方法,普通藥物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院為了研究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疾病,對131例我院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了對比研究,分組使用復方谷氨酰胺和雙歧桿菌活菌膠囊治療,現就研究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2012至2014年我院共選取了131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其中有64例患者接受了復發谷氨酰胺治療,67例患者接受了雙歧桿菌活菌膠囊治療,這些患者中,最小患者是17歲,最大患者是60歲,平均患病年齡為39.84±6.71歲,性別為男性患者46例(35.11%)、女性患者85例(64.89%),男女患病比例為1∶1.85。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性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性,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 判斷標準:患者在診斷前6個月就已經有癥狀出現,癥狀連續出現超過3個月,每月有3天腹部癥狀明顯,便后癥狀緩解,發作頻率影響排糞便性狀。
腸易激綜合征的排除標準:患者有器質性的胃腸疾病,體重在近期內有明顯減輕或患有其他較為嚴重的臟器疾病。
1.3 治療方法:復方谷氨酰胺患者組與雙歧桿菌患者組均口服藥劑,復方谷氨酰胺每次2粒,每日4次,雙歧桿菌活菌膠囊每次2粒,每日2次,連續使用14天。14天后對患者復診,記錄治療后的兩組患者在腹痛腹脹腹瀉程度和發作頻率的差別,同時復查其大便常規。
1.4 療效觀察:患者腹痛腹脹腹瀉再無發作,排便恢復正常則為顯效,若部分癥狀消失則為有效,當所有癥狀都無改善記為無效。
復方谷氨酰胺患者組的顯效率為47.51%,有效率為37.16%,無效為15.33%;與雙歧桿菌患者組的顯效率為54.74%,有效率為39.42%,無效則為5.84%,兩組顯效率和有效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雙歧桿菌患者組的顯效率和有效率更高。
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發病表現是間歇和持續性兼具的疾病,該類患者會有腹痛、腹瀉、大便異常的癥狀,且在排便后癥狀有所緩解,而該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是非常清楚。國內外對于該疾病的研究也沒有得出統一結論,所以,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防治還是比較難的,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盡早確定其病因,才能針對性的防治。
根據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發病率受到了其文化程度、收入等的影響,這兩個指標越高,其發病率也越高。研究中我們得知,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因素、腸道敏感性、胃腸蠕動、腸道感染等均會給患者的發病帶來影響。患者的心理異常導致其小腸的運動受到影響,腸敏感也會讓患者產生較多的癥狀,胃腸蠕動異常增加了腸功能障礙,患者的腸道感染也會增加其發病率,目前對這幾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發病率情況仍然處于研究階段,醫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結論。
此次我們對復發谷氨酰胺和雙歧桿菌治療的效果進行了對比,雙歧桿菌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好,兩種治療方式均能夠緩解患者的腹瀉和便秘癥狀,臨床應用均比較好,而益生菌雙歧桿菌活菌膠囊的治療結果更加優秀,患者的腸易激綜合征癥狀改善明顯,其抗炎效果突出,但是該藥物始終只是用藥緩解癥狀的藥物,并不能抑制病因,因為對該疾病的病因研究不足,結果不確定,所以,尋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還是需要通過積極的尋找該疾病的臨床病因。
綜上所述,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治療需要對患者的病情和癥狀進行了解,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治療的藥物選擇盡量選擇副作用少的藥物,規范化用藥。因為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發病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需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處理,像是心理咨詢、紓解心理抑郁藥物的使用等,因為心理因素的影響目前還不是十分確定,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行佐證。中醫對于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效果也是比價好,且其沒有副作用,因此臨床應用也是比較多,效果比較突出,西醫治療停留在緩解癥的階段,關鍵是病因的尋找。
總之,消化內科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癥狀表現均比較類似,而治療上也只是通過藥物緩解,但是藥物的選擇也很重要,部分藥物有不良反應以及緩解效果不理想,此次研究中的雙歧桿菌治療效果比較好,患者不良反應幾率小,病癥改善比較好,因此應用價值比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1]陳仕武,陳宵.腸易激綜合征并發抑郁、焦慮情況的調查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07,20(2):30-31
[2]李超,崔立紅,王曉輝,等.綜合干預措施對海軍某部官兵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11):84-89,90
R574
A
1009-6019(2015)0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