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亞
(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恩良醫院內科 遼寧 鞍山 114100)
消化道潰瘍屬于一種常見的慢性多發病,其能夠誘發梗阻、穿孔及出血等并發癥,該疾病對患者生命健康與工作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1]。因此,如何在臨床上采用科學的治療方式對消化道潰瘍患者進行治療,并且盡量減少疾病復發、進展,值得臨床醫生與相關研究人員深思。我院對收治的46例消化道潰瘍患者采用奧美拉唑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取得顯著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2例消化道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患者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治療組4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19~59 歲,平均(40.5 ±4.6)歲,病程3 個月~17年,平均(10.2 ±2.3);其中胃潰瘍(GU)35例,十二指腸潰瘍(DU)11例。對照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8~60 歲,平均(41.2 ±4.4)歲,病程4 個月~16年,平均(9.6 ±4.3);其中胃潰瘍(GU)33例,十二指腸潰瘍(DU)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據《內科學》有關消化道潰瘍診斷標準:反復長期發作且具有節律性、周期性的腹痛,采用堿性藥物可暫時緩解,上腹存在局限性壓痛。采用胃鏡檢查后顯示活動性潰瘍,潰瘍直徑≤1.9cm。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8~60 歲的男女患者;②經病理活動檢查與胃鏡檢查確診處于活動期;③上腹疼痛,伴有飽脹、燒心及反酸等癥狀。排除合并感染、嚴重肝腎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嗜酒者、消化道出血、卓艾氏綜合征等。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呋喃唑酮90mg、阿莫西林1000mg、奧美拉唑20mg,2 次/d 口服,7d 為l 個療程。第3~5 周,治療組給予康復新液9.5mL,3 次/d,奧美拉唑20mg,1 次/d;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奧美拉唑20mg,1 次/d。治療階段均不服用其他抗潰瘍藥物。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對92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以及胃鏡下潰瘍愈合狀況進行觀察。均于患者停藥5 周后復查C-UBT,對Hp 根除情況進行檢查,記錄不良反應。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行胃鏡復查僅有瘢痕存在或潰瘍消失,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行胃鏡檢查潰瘍縮小一半,主要臨床癥狀改善;無效:胃鏡檢查潰瘍無變化,癥狀無改善。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率的比較采用"%"表示,行t 檢驗,P <0.05 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46例中,顯效24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46例中,顯效17例,有效2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43%。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Hp 根除情況比較 治療組46例中,HP 陰性43例,陽性3例,根除率93.48%;對照組46例中,HP 陰性42例,陽性4例,根除率91.30%.。兩組HP 根除率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與復發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出現便秘1例,面紅口干2例;對照組出現便秘與面紅口干各2例,癥狀輕微均未對治療產生影響,持續用藥至療程結束,兩組治療后行復查肝功能與尿、血常規,未發現異常。
治療后12 個月開展隨訪,治療組46例患者復發2例,復發率4.35%;對照組復發7例,復發率15.22%。治療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目前,研究認為精神刺激、高胃酸、飲食失調以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造胃黏膜屏障受損,因而西醫在治療時通常注重胃黏膜保護與抑制胃酸分泌。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有良好的抑酸作用,并且有安全性高、個體差異小、起效快等特點,臨床上能夠迅速改善上腹反酸、不適以及緩解胃痛癥狀。康復新液是一種從美洲大蠊干燥蟲體的乙醇提取物而研制的生物制劑,含有黏多糖、肽類及多元醇類等活性物質,其能夠消除炎癥水腫,迅速修復創面,從而提升人體免疫機能。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80.43%),復發率(4.35%)顯著低于對照組(1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由此可見,采用奧美拉唑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消化道潰瘍能夠取得顯著的效果,并且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
[1] 韓春輝.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