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濤 徐岑岑
(乳山市人民醫院 山東乳山 264500)
甲狀腺發育不良(舌根部異位甲狀腺)1例病例報告
于京濤 徐岑岑
(乳山市人民醫院 山東乳山 264500)
舌根;異位甲狀腺;甲狀腺發育不良
患者,男,35歲,因"怕冷、乏力、生長遲緩22年"入院。患者自22年前(13歲時)出現怕冷、易疲勞、嗜睡、記憶力下降,同時身高增長緩慢,自覺體重逐漸增加,14歲時出現腋毛,睪丸發育,有晨勃、遺精,一直未就診。2014年1月患者于我院就診,查甲狀腺功能提示FT3<1.54pmol/L(2.63-5.70pmol/L),FT4<5.15pmol/L(9.01-19.04pmol/L),TSH>100Uiu/ml(0.3500-4.9400Uiu/ml),甲狀腺B超提示:雙側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伴結節形成,考慮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予以雷替斯1/2片qd口服替代治療。2014年3月再次入院評估,追問病史:患者足月順產,出生時體重3800克,母乳喂養,13歲前生長發育較同齡兒童相似,學習成績好,雙親否認近親結婚。查體:BP139/71mmHg,身高151.00cm,體重68kg,BMI27.24Kg/m2,神志清,身材矮小,四肢粗大,皮膚干燥,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齊,無雜音,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粘液性浮腫,無胡須,外陰陰毛稀疏,陰莖長4cm,睪丸6-8ml。
輔助檢查:甲功FT36.29pmol/L,FT48.61pmol/L,TSH32.7877uIU/ml。甲狀腺B超:雙側甲狀腺彌漫性病變伴形態偏小。甲狀腺131I測定:3h 4.92%,24h:3.54%,吸碘試驗低于正常。甲狀腺ECT:雙側甲狀腺未見影像,頸上部放射性濃聚,非特異性攝取可能,建議舌根部B超。頸部CT(平掃+增強)雙側甲狀腺未見明確顯示。131I掃描:舌根部異常攝碘,雙側甲狀腺無顯像,縱膈無異常攝碘。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TH合成、分泌或者生物效應不足所致的全身性代謝綜合征。根據患者起病年齡可分為3型:呆小病,功能減退始于胎兒或新生兒者;幼年型甲減,起病于青春期發育前兒童或者青春發育期發病;成年型甲減,起病于成年者。
幼年型甲減常在青春期生長加速時發病,但也可在學齡期任何年齡發病,異位甲狀腺是其常見的原因,可在舌根部或者在沿甲狀腺舌管途徑上發現腫物。異位甲狀腺緣于甲狀腺在下移過程中不下降或過分下降,全部或者部分甲狀腺異位到舌根下方、咽后壁、胸骨后或者心包等處。所有異位甲狀腺均有發育不良,可能引起先天性甲減,但程度較輕。
本病患者13歲為分界點,13歲前發育與同齡兒相同,考慮原因兒童期基礎代謝率偏低,舌根部異位甲狀腺可提供足夠甲狀腺激素; 13歲后,隨著青春期啟動,患者所需甲狀腺激素上升,異位甲狀腺無法提供足量甲狀腺激素,從而導致身高增長緩慢。患者B超一直提示甲狀腺是存在的,并不能就此否定B超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意義,臨床輔助科室的診斷需要臨床科室提供有意義的相關臨床資料,此患者在提供詳細臨床資料時,最終于我院行甲狀腺B超提示舌根部異位甲狀腺。目前患者治療方向主要為雷替斯的替代治療,但存在的問題是異位甲狀腺存在一定的惡變傾向,對于本患者是采取手術切除還是保留異位甲狀腺,還有待商榷。
R581.9
B
1009-6019(2015)02-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