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玉霜康吉龍
(1延邊大學臨床學院 吉林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 吉林延吉 133000)
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病人的麻醉處理分析1例
叢玉霜1康吉龍2(審校)
(1延邊大學臨床學院 吉林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 吉林延吉 133000)
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麻醉處理
患者,女,66歲。因右眼瞼下垂3個月,心累氣緊3天入院。術前診斷:胸腺瘤伴重癥肌無力。既往自述身體健康。查體:神智清楚,合作。T36.5℃,P78次/分,R20次/分,BP170/100mmHg。右眼瞼下垂,雙肺未聞及異常,心率78次/分,心律齊,心前區及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肝脾未及,雙下肢不水腫,骨骼肌肌張力正常,病理征陰性。輔查:CT示前縱隔軟組織占位灶,多系胸腺腫瘤。術前檢查:ECG示正常心電圖,心率78次/分,血型O型,Hb141g/L,PT14.3秒。肝腎功能正常,電解質正常。血糖6.2mmol/L。肺功能基本正常。術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患者進入手術室。入室時患者大致正常,P85次/分,R20次/分,BP170/100mmHg,氧飽和度99%。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少。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給予咪達唑侖3mg,芬太尼0.1mg,依托咪酯18mg,順式阿曲庫銨14mg誘導病人。病人仰臥位給氧去氮3min,氣管插管(ID7.0軟管),插管順利。靜吸復合麻醉維持麻醉。機控呼吸,患者改右側臥位,開始手術。麻醉誘導后血壓降至110/70mmHg,手術期間氧飽和度維持于98%~100%,心率60~80次/分。術中失血200ml,術中血容量不足,血壓降至80/52mmHg,經采取輸血補液等處理措施后BP維持在110/75mmHg左右,心率80次/分左右,氧飽和度100%,生命體征較平穩。手術過程中未追加肌松藥,加吸入麻醉藥維持至術畢。手術時間3小時余。術畢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后,給予肌松藥拮抗藥(新斯的明2mg+阿托品1mg復合液)。患者有自主呼吸,但是潮氣量小頻率高,觀察5min后再次給予拮抗藥(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患者肌力基本恢復,拔出氣管導管,患者血壓心率平穩,氧飽和度96%,送入蘇醒室觀察。
術后第二天進行術后麻醉回訪,患者無麻醉并發癥,無不良反應,待痊愈后出院。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神經興奮傳遞功能障礙,合并骨骼肌無力的慢性病。目前較為明確是神經接頭突觸前神經末梢處發生功能和形態異常。多數研究者認為重癥肌無力是一種自身免疫病,以胸腺為主的免疫反應異常可能是肌無力的重要原因。臨床癥狀主要為上瞼下垂、斜視等。當全身肌肉受累時,變現為四肢無力、呼吸不暢。橫紋肌極易疲勞,晨輕暮重。
對于此病患者,麻醉醫生術前應對病情有充分了解,了解肌肉軟弱的程度以及對新斯的明的反應,以便掌握術中用藥量。
麻醉前用藥以劑量小、能鎮靜、又不抑制呼吸為原則。病情較輕者可用適量苯巴比妥、哌替啶或地西泮;病情重者鎮靜藥宜減量或不用。為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及預防抗膽堿酯酶藥副作用,應常規用阿托品。
麻醉的關鍵在于防治呼吸危象。麻醉方式以對機體影響小、副作用小的局麻或椎管內麻醉為妥。胸腺手術以全麻為妥。應盡量采用清醒氣管內插管;或在小劑量鎮痛、鎮靜藥配合表面麻醉下完成插管。琥珀膽堿為本癥唯一可安全采用的肌松藥,但仍可能因脫敏感阻滯而出現延遲性呼吸抑制副作用。重癥肌無力的病人對非除極肌松藥呈高敏性,只需要通常計量的1/5~1/4。吸入麻醉藥的神經肌接頭阻滯強度依次為異氟烷>安氟烷>氟烷>氧化亞氮,可加重肌無力的程度。麻醉性鎮痛藥都有呼吸抑制副作用,應慎用。抗生素均有神經肌接頭阻滯作用,應避用。
降壓藥六甲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均增強非去極化肌松藥,應慎用。利尿藥促使血鉀降低,可加重肌無力。
綜上所述,MG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平時活動量少,心血管儲備功能一般較差,對麻醉耐受性差,尤以麻醉術后容易發生呼吸衰竭,所以麻醉管理中尤應注意。麻醉前準確估計病情,做好充分準備,使病人處于最佳狀態,降低手術和麻醉的危險性,針對容易發生呼吸衰竭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麻醉手術刺激致肌無力危象,避免乙酰膽堿酯酶藥過量致膽堿能危象,注意麻醉藥物的殘余作用等。
此例病人于誘導是給予非除極化肌松藥14mg,基本接近于其他未患重癥肌無力的患者,并未使用通常計量的1/5~1/4,患者蘇醒時間較一般病人晚5min~10min,但是對新斯的明敏感度尚可,在手術結束時,拔除氣管導管后送入蘇醒室觀察,半小時后肌力恢復,送回病房。此病例說明對新斯的明敏感度尚可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非除極化肌松藥進行麻醉誘導,做好麻醉前充分的準備,可以進行常規麻醉,但是一定要嚴密觀察術中以及術后的肌力恢復情況。
[1]Feferman T,Im SH,Fuchs S,et al.Breakage of tolerance to hidden cyto plasmic epitopes of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J].Neuroimmunol,2003,140(1-2):153-158.
[2]閆春伶,左明章.重癥肌無力與麻醉[J].麻醉與疼痛,1673-7210(2010)04(a)-130-03。
[3]蘇建林.重癥肌無力患者胸腺切除的麻醉臨床觀察[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1007-6611(2008)09-0852-03
[4]張昊.重癥肌無力患者麻醉選擇的探討[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3(4):295-297
[5]蘇冬梅,張淑軍,隋波,等.重癥肌無力胸腺切除麻醉方法的探討[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3).
R736.3
A
1009-6019(2015)02-0259-02
叢玉霜延邊大學臨床學院麻醉專業研究生康吉龍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