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英杰
(沈陽理工大學校醫院 遼寧沈陽 110168)
護理干預對于靜脈采血暈血患者的影響
關英杰
(沈陽理工大學校醫院 遼寧沈陽 110168)
目的:護理干預減少暈血造成的意外傷害。結果:干預后靜脈采血時的暈血率下降4.23‰,并且沒有重大意外傷害發生。結論:護理干預減少了暈血的發生并減輕了意外傷害發生的程度。
暈血;意外傷害;護理
在2011-2012年間的新生入學體檢6400人中,共發生了28例暈血患者,占總人數4.38‰,其中有7例在暈倒的過程中發生頭部或四肢不同程度的撞傷事件,一例較嚴重的暈血患者在暈倒的時候頭部撞到周圍的物體,致使患者頭部縫合4針,眉骨上縫合3針,并伴有輕微腦震蕩。比對2013-2014年新生入學體檢進行護理干預的學生共6800名,共發生1例暈血患者占總人數的0.15‰,并且未有重大意外傷害發生。經過實踐護理干預大大的降低了靜脈抽血的暈血率及意外傷害程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討論:暈血癥又叫"血液恐怖癥",也稱為愛爾式綜合征或艾倪爾式綜合征,是一種特殊處境中的心理問題。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經反應過于活躍而導致的這種反應。最初呈現心跳與血壓上升之后卻戲劇性地下降心率減緩,導致血液流向腿部,腦部乏氧患者通常覺得頭昏眼花嘔吐,甚至暈倒昏迷。
2.1 個人因素:體檢者本人過往有暈血病史,而且體檢的時候是空腹或是饑餓狀態,又是新生軍訓疲勞時期,不免學生身體狀態下降。
2.2 環境因素:學生入學體檢時北方早晨的氣溫有時會很低,尤其南方的孩子會很不適應,醫院每天會接受400名左右的學生集中抽血,秩序不免嘈雜,加上診室里會空氣不流通,同學間會開玩笑的制造緊張氣氛,這些對于有暈血病史的孩子都是不利因素。
2.3 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由于每年新生入學體檢的工作特點是任務量大時間緊張,每個護士一個早上要抽血近100個,工作的緊張狀態促使護理人員言語上會有催促現象,服務語言過于生硬,操作動作過于粗魯,這樣也會加強了抽血者的緊張情緒,同時更會忽略了抽血者的情緒變化。
3.1 首先我們對即將抽血的學生做一次輕松的集體宣傳,讓學生知道抽血的整個過程,自己應該怎樣配合護士工作,以及會產生多大的痛點,并告知每一位同學當身邊的同學發生暈倒時同學應如何應對急救,在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的同時,普及一些醫學常識及急救知識。對主訴既往有暈血病史的學生分析發生的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處理,抽血時多與之交流,問一些輕松的問題來分散注意力,可以有同學陪伴支持,適度遮擋,給與關心。對既往有暈倒昏迷的學生,應給予平臥式抽血,護理人員應該從語言上給予心理安撫,護理操作力求輕柔,在減輕學生恐懼心理的同時,迅速的完成操作過程,同時密切觀察學生的身體變化,避免由于突發暈厥而發生的意外傷害。在抽血的全過程中我們配有巡回的護理人員巡視并維持秩序,配備急救藥品及氧氣袋,為可能發生的一切做好充足的準備。
3.2 暈血一旦發生時,護理人員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人身安全,因大多數學生抽血采取的是坐位,應立即扶住患者,防止患者因突然意識喪失發生意外,并迅速停止抽血,將患者平臥,解開頸部鈕扣,口內有異物或痰液應及時清除,患者此時多處在淺昏迷狀態,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活動,對聲光刺激無反應,生理反射存在,生命體征穩定,此時可以給予小流量吸氧,并輕拍患者肩部,輕輕呼叫患者,一般休息2-3分鐘可以自然蘇醒,10-15分鐘可以自行恢復。如出現抽搐現象應立即按壓人中,上下齒間放置硬物,防止咬傷舌頭,建議不給患者喂水,防止發生嗆咳,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藥物搶救治療。對于恢復后的學生設專人陪伴觀察。
3.3 一個護士的專業素質對于護理操作的成功以及患者的心理安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良好的語言表達,親切的工作態度,真誠的關愛都影響著患者的情緒變化。專業技術的熟練準確更是贏得患者的信任的基礎。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是護士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質。往往暈血的患者都沉默寡言,面部表情麻木,回答問題遲鈍,這樣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在給患者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高度注意患者的身體變化,在與患者輕松的溝通中謹慎的完成操作。
通過在新生體檢抽血過程中實踐護理干預,兩年間僅發生一例暈血事件,并且沒有發生意外事故。由于患者自訴有暈血癥,我們采取了平臥式采血,并安排了學生全程陪伴,患者在順利的經過了抽血過程15分鐘之后發生暈倒,此時有同學觀察陪伴,并且陪伴的同學接受了我們在抽血前的集體宣傳,迅速扶住患者并讓平躺在地上,同時向我們醫護人員呼救,我們巡回醫護人員迅速到達現場施救,患者2分鐘后蘇醒,因為全程的護理干預,學生沒有發生嚴重意外傷害。在整個的體檢抽血過程中,前期的醫療宣傳和篩選暈血病史的學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就此提早做好預防并準備好應對措施。加上干凈整潔的醫療環境,護理人員的嚴謹的職業素質使我們平穩安全的完成了每年的采血任務。
[1]李曉寒.基礎護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
B845.67
A
1009-6019(2015)02-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