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香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東廣州 510450)
乳腺癌中醫辨證施護的體會研究
張秋香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東廣州 510450)
目的:探討乳腺癌中醫辨證施護并總結施護體會。方法: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乳腺癌患者92例,采取中醫辯證施護的方法,具體行一般護理、飲食調護、情志護理和健康教育等。結果:92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緩解,癥狀均有所減輕,生活質量大大提升。結論:對乳腺癌患者采用中醫辨證施護的方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護理方法,對于加速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大有裨益,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乳腺癌;中醫辨證施護;推廣
作為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體現,當前乳腺癌治療往往注重整體與局部相結合,而在護理方面則多采用中醫辨證施護法筆者所在醫院對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中醫辨證施護進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就此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乳腺癌女性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年齡為30歲至78歲,平均54.5歲。其中,有31例肝氣郁結型患者、20例毒熱蘊結型患者、24例沖任失調型患者以及17例氣血虧虛型患者.
1.2 辨證分型
1.2.1 肝氣郁結型:肝氣郁結型乳腺癌患者表現為患者肝郁氣滯導致兩脅脹痛,伴有易躁易怒的情緒,其乳房往往結塊如石,而舌苔出現薄黃或者薄白的情形,同時舌紅有瘀點。
1.2.2 毒熱蘊結型:毒熱蘊結型乳腺癌患者臨床表現為患者身體發熱,乳房結塊并迅速變大、潰破,乳房形狀為山巖狀、蓮蓬形,其中乳頭內陷。
1.2.3 沖任失調型:沖任失調型患者在臨床上多表現為患者乳房堅硬如石頭、推之不動,同時出現腰膝酸軟、舌淡無苔等癥狀,時常月經不調,并伴有五心煩熱的情緒。
1.2.4 氣血虧虛型:氣血虧虛型患者臨床癥狀多為身體消瘦、臉色蒼白、舌絳無苔并伴有耳鳴頭暈等癥狀,夜晚睡眠不安,同時乳房潰爛流膿、顏色多為紫黯色并有惡臭。
1.3 方法
1.3.1 一般護理:良好舒適的環境往往對于身處其中的乳腺癌患者具有積極的作用,適宜的濕度與溫度、良好的采光與通風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有鑒于此,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一般護理時,必須為患者營造良好、舒適、整潔、安靜的治療環境,護理人員要督促術后患者多休息,同時確保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做好手術敷料的清潔干燥工作;叮囑放療患者保持創面清潔,并按時給其換藥以避免出現感染。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乳腺癌患者的脈象、創面、意識等,妥善安置引流管避免患者出現因體位變化而出現的引流管扭曲、牽拉而觸動刺激傷口,加重患者疼痛或者傷勢,針對疼痛劇烈的患者給予其止痛藥,并隨時觀察效果,積極幫助患者減輕疼痛。
1.3.2 情志護理:患者如果情志正常將對其積極適應環境、氣候、增強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與之相反,如果患者情志異常將會出現精神內傷、氣血紊亂、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在必須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護理,為患者介紹其他成功的乳腺癌治療經驗,消除其懼怕、悲觀、失望的負面心理,增強患者治療乳腺癌的信心。對于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患者,必須采取中醫辨證施護,尤其是針對肝氣郁結型患者,首要在于消除其情志傷害、對其多加開導,鼓勵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治療,保持身心放松。而對于產生絕望情緒甚至出現輕生想法的乳腺癌患者,護理人員務必要以真誠、懇摯、主動的態度去對待和照顧患者,引導患者說出內心想法,幫助患者排解苦悶及抑郁,使患者充分認識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貴,積極地接受治療及護理。
1.3.3 飲食調護:除了一般護理以及情志護理外,針對乳腺癌患者的飲食調護也必不可少。在辨證配膳的理論指導下,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身體健康狀況、過往病史情況充分了解并分析,具體結合患者年齡、季節、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為不同分型的患者制定對應的飲食方案。具體而言,針對毒熱蘊結型及肝郁氣滯型乳腺癌患者多進乳類、新鮮瓜果、蛋類等食物,忌豬頭肉、蟹等油膩肥厚食物;針對氣血兩虛型及沖任失調型乳腺癌患者則多進甲魚、木耳、紅棗等滋陰類以及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同時可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可增強抵抗力的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根據不同癥候的乳腺癌患者制定不同飲食方案,使患者補精益氣,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最終使得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1.3.4 健康教育:乳腺癌作為一種較易復發的疾病,護理人員必須督促乳腺癌患者定期進行復查,確保治療過程的持續性及徹底性。患者在出院前,護理人員要對其發放量身定制的護理計劃單,叮囑其養成良好生活作用的習慣,切忌熬夜,注意休息,避免感冒受涼,在飲食方面多以富含蛋白、維生素的食物為佳,積極增強自身免疫力。針對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護理人員要叮囑其盡量避免使用患肢,確保每月至少一次的乳房自檢,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必須及時就醫;此外術后三年內禁止妊娠,在生活中保持身心放松,多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保持良好情志。
通過對不同分型額乳腺癌患者進行中醫辯證施護,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緩解,癥狀有所減輕,大大提升了生活質量,在飲食、情志、免疫力等方面都狀態良好。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近年來有愈加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上許多乳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出現遠處轉移,而治療后一些患者依舊會出現復發的情況。中醫辨證施護是基于傳統中醫理論結合后人臨床經驗而不斷完善形成的針對乳腺癌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施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及客觀性。中醫辨證施護將乳腺癌患者辨證分型,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體現了一定的辨證唯物觀點,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1]張琦,常華.中醫心理學在辨證施護中的作用[J].遼寧中醫雜志.2011(10)
[2]陳宏,任敏,吳愛勤等.乳腺癌與乳腺良性腫瘤患者術前心理社會因素的對比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1(05)
[3]唐漢鈞,高尚璞,鄭勇等.中醫藥治療乳腺癌術后患者288例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03)
R737.9
A
1009-6019(2015)02-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