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閣
(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由于起效快、便利等優點,門急診輸液已經成為了大多數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但是因為在高峰時段,門急診輸液室的患者及家屬多、環境嘈雜、護理人員的工作繁重等原因,使門急診輸液治療中有許多潛在的風險[1]。而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在門急診輸液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運用,但是引發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相關報道也很多,有的患者甚至出現了休克死亡[2]。因此,如何降低門急診輸液患者出現中藥注射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急診醫療服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將對60例在門急診輸液中出現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門急診輸液過程中出現中藥注射劑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在2 -7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 ±7.2)歲。60例患者均在門急診輸液中接受了中藥注射劑的治療,并發生了不良反應,其中痰熱清注射液和雙黃連注射液引發不良反應的比例最高。
對60例在門急診輸液中出現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的臨床表現,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措施,
2.1 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的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包括了:發熱反應,具體表現為煩躁不安、心慌心悸、全身不適以及寒顫發冷等;過敏反應,具體表現為喉頭水腫、干咳、呼吸困難、惡心、胸悶等,嚴重者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消化道反應,具體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肝損害等;泌尿系統反應,具體表現為夜尿頻多、腎功能不全、排尿困難等;心血管系統反應,具體表現為血壓驟降或驟升、心悸、胸悶等;皮膚與附件的反應,具體表現為面部潮紅、局部皮疹、彌漫性出血、注射處紅腫、瘙癢等。
2.2 護理對策
2.2.1 規范中藥注射劑的炮制和配伍方法。將中藥注射劑的炮制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降低或者消除藥物中的毒性和烈性。在配置輸液劑時,護理人員應該詳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準確掌握藥理作用以及相關的用量、不良反應以及禁忌等,避免中西藥搭配出現的不合理性。
2.2.2 耐心細致,仔細核對。護理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在患者輸液前要嚴格執行相關的藥品查對制度,并進行無菌操作,對藥品的顏色和有效期進行觀察,并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如果患者有藥物或者植物花粉的過敏史,或者家族中有過敏史人員,那么在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密切的觀察,一旦患者出現了過敏現象,必須立即終止給藥,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2.2.3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輸液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告知藥物的藥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這樣能夠有助于消除患者在出現了不良反應時的緊張、驚恐的情緒,并通過耐心細致的交流,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藥物靜脈滴注是目前普遍應用的治療方式之一。在門急診室中,由于藥物品種多、輸液量大等因素,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最多[3]。而隨著中藥注射劑藥物在靜脈滴注當中的廣泛應用,相關的不良反應也必須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在門急診輸液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監測和細致的護理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關鍵[4]。因此在患者輸液前,必須了解患者的過敏史以及藥物可能會引發的不良反應,在輸液過程中通過來回巡視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了過敏等不良反應,應立即遵照醫囑進行搶救,并通過心理護理降低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
綜上所述,在患者進行門急診輸液時,護理人員要及時預防可能出現的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通過對患者進行細致觀察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 鐘美香,蘇芬麗.門急診輸液病人中藥注射劑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02(6):47 -48.
[2] 黃春娥.藥物不良反應原因分析與臨床護理干預措施[C].江西省中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332 -336.
[3] 徐德洲.靜脈輸液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藥,2011,06(10):1245 -1246.
[4] 盧秀英,余燕.護理干預在門急診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5):691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