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劉蘇梅 王翠萍
(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 安徽亳州 236800)
腦出血患者不安全因素評估及安全管理
賈靜 劉蘇梅 王翠萍
(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 安徽亳州 236800)
目的:對我院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方法:從我院近兩年住院患者中選取54例,通過隨機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并給予對照組常規管理,實驗組則根據不安全因素評估結果,給予其相應的安全管理對策,觀測兩組患者安全事件出現情況以及生活質量評估結果。結果:對照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為18.52%,實驗組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為7.41%;實驗組在提高生活質量上效果更為顯著。結論:根據腦出血臨床不安全因素評估,對應提出安全管理對策,可控制不安全事件。
腦出血;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
腦出血是一種較為多見的臨床疾病,該病可致患者出現肢體功能障礙,故患者多為肢體癱瘓狀態,這使得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極易造成各種不安全事件。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總結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情況,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從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腦出血患者中選取54例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3例,患者中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34歲,平均年齡(43.1±5.2)歲,所有患者均經由CT確診為腦出血;根據國際數字排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設置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患者27例,對比兩組患者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方法,而實驗組則主要通過對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對策,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2.1 不安全因素:①誤吸:誤吸主要是指患者在進食過程中,或者非進食情況下,進行吞咽活動時,固體食物或者液體不慎進入到聲門以下的氣道內,導致患者出現嗆咳現象,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嚴重情況下,甚至還可導致患者死亡。②墜床:腦出血患者不安全事件中,墜床是較為多見的一種。腦出血患者在發生墜床后,可導致其出現進行性頭暈、頭痛和嘔吐癥狀,并且還可致使患者出血加重、意識障礙等情況。③心理因素:由于腦出血極易導致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這就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夠完成,這無疑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給病情的治療和預后造成影響。由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在無能為力的情況,經常表現出暴躁情緒,強行將導尿管拔出的情況,致使尿道、皮膚等因此被撕裂[1]。④軀體因素:由于腦出血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中樞性高熱癥狀,故在護理中,經常會用到冰枕、冰帽等降溫處理物品,這非常容易使得患者出現意識障礙、凍傷等情況;由于患者長時間臥床休養,加之進食量較少,他們的神經系統反應非常遲鈍,同時腸蠕動減弱,故經常有大便干結或者泌尿道感染等情況。
1.2.2 安全管理對策:①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觀察評估,以和善的態度和友好的語言為患者解答各種疑惑,避免引起患者的情緒波動,同時通過為患者介紹成功治療案例,使患者能夠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②呼吸道護理:針對急性期患者,叮囑其多臥床休息,盡可能減少搬動;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需要加強口腔護理,每日必須進行2次護理,若有呼吸道分泌物、嘔吐時,須立即清理,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使其呼吸道能夠保持暢通;在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時,應根據吸痰相關規定進行操作,以免出現誤吸導致墜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針對持續吸氧的患者,應定期更換濕化瓶水以及鼻導管,同時定期對濕化瓶進行消毒處理。為了防止出現交叉感染,應定時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同時采用0.5%533消毒液對地板進行消毒處理。③肢體功能訓練:根據患者情況擬定早期康復治療計劃,運用Bobmh療法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若患者在腦出血后5天內病情穩定但無任何進展,則應給予相應的康復治療,每日進行2次,每次持續40分鐘。在康復治療中主要進行伸屈活動、上下關節活動等,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開展,訓練中必須由專人陪護,以免出現跌倒現象。④大小便護理: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排便方法。不得過度用力,這可能導致腹壓增加,進而致使再出血現象。在醫生的指導下,為患者提供果導片,幫助胃腸蠕動,若患者在3日內仍未排便,則需要運用開塞露來幫助通便。若患者表現為躁動不安,則需要控制患者手部,以免將皮膚抓傷或者將導尿管拔出,給尿道造成損傷。⑤墜床護理:為了避免患者墜床,應當安排專人陪護,必要情況下,可運用約束帶或者加床檔的方式來避免墜床現象。
對兩組患者出現不安全事件的情況進行分析,其中對照組共出現5例不安全事件,分別為2例嗆咳,2例再出血,1例骨折,發生率為18.52%;而實驗組則出現2例不安全事件,分別為1例嗆咳,1例再出血,發生率為7.41%。另采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進行評估,安全管理前,對照組評估結果為(33.46±8.39)分,實驗組評估結果為(34.15±7.54)分;經過3個月的安全管理后,對照組評估結果為(51.57±25.31)分,而實驗組評估結果為(75.49±22.06)分;實驗組在提高生活質量上效果更為顯著,P<0.05。
由于腦出血患者表現出肢體功能障礙,加之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出現抑郁、焦慮以及急躁等失控現象和心理疾病,使得患者出現墜床、誤吸等不安全情況[2]。為此,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結合以往腦出血住院患者的臨床表現,對不安全因素進行評估,并根據影響安全的各種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心理、身理等各個方面給予患者安全管理,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提高身體舒適度和肢體功能。
[1]張朝霞,曾國華.腦出血患者院內轉運的安全管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2):10-11.
[2]劉瓊.安全目標管理在肢體偏癱腦出血患者中應用效果評價[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6(11):1511-1512.
R722.15+1
A
1009-6019(2015)02-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