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雁軍
改革開放以來,醫學技術發展很快,由低水平醫療保障,達到了國際水平,人們在享受高技術帶來醫療保障的同時,希望醫院提供技術精湛和收費低廉的服務。近年來醫院沒有財政補充,也需要增加收益保持發展,因而出現許多矛盾。如何做好物價管理工作,是一個新的課題。
1.1 市場化導致物價管理難度大 醫院物價管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被不斷推向市場而越來越重要。人們健康需求的增長,要求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對外市場的開放,在國內可以使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醫藥及器械產品,醫療服務成本和運營成本越來越高,這部分耗損沒有財政補充來源,醫院只能通過增加醫療收入來解決發展困難,物價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與院方及科室間、科室與患者間出現矛盾[1],物價管理難度加大。
1.2 認知不同導致物價管理難度大 有些單位對物價管理認識不夠,只關心醫院的經濟利益,沒有認識到高醫療收費加大患者負擔,對全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缺乏對高收費和掛靠高標準收費的有效監督。有些單位重視物價管理,對收費計價監管嚴格,這樣又會帶來醫院之間、同行之間收費差異,院方和科室甚至抱怨物價管理阻礙了科室技術發展。
1.3 政策滯后導致物價管理難度大 物價政策滯后也是導致不規范產生原因之一[2]。北京市醫療機構收費主要依據1999年版物價收費標準,期間僅增加了926項收費項目,其中,120項是材料收費,200多項需備案,400多項屬非醫保報銷或限醫院報銷。2010年后沒有增加新的診療技術項目,醫院只能不收費或掛靠收費,造成不合理收費,也影響醫學技術發展。還有一些收費項目僅限個別醫院,如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靜脈動脈化等許多手術治療項目。還有新的醫學理論,如醫院感染控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許多原先消毒后反復使用的耗材及物品,現在都要求一次性使用,而且數量龐大,物價不允許收費,出現掛靠收費或不合規收費。
1.4 掌握政策水平不高導致物價管理難度大
1.4.1 物價項目涵括復雜 物價工作涉及面廣、項目多且內涵復雜,收費目錄中許多項目范圍界定和內涵規定不明確,日常收費工作量較大且名目繁多,大到掌握政策法規,小到每支注射器、縫合針線是否可收費,尤其是許多高值耗材,在某個手術或治療費中可以收費,在同類手術另一個術式或治療中又不能收費,科室人員收費員經常混淆[3-4],而且這些項目內涵界定說明又分散在各時期下發的文件中,查找文件困難,遇到問題又不及時與物價辦溝通,隨意收費和靠收費。
1.4.2 醫保支付政策影響 物價收費與北京市醫保政策緊密相關,在物價允許范圍內,醫保政策還有許多支付限制,一些物價允許收費項目,但醫保不支付,且支付政策時常調整,臨床科室人員難以掌握,科室有時迫于患者壓力,而掛靠醫保項目收費,一旦出現拒付,與物價醫保管理人員產生矛盾。
1.4.3 科室不重視立項和價格備案工作 有些收費項目需在發改委備案或立項批復后才可以錄入收費庫,科室認為臨床需要就應該收費,在購進新儀器設備時,不履行新技術申報程序,也不咨詢物價部門收費依據,計價時掛靠收費。另外,請外院專家進行手術時自帶耗材,或是在進行一些手術時,廠商臨時推薦新產品無法及時備案,這些都造成無法及時計價而出現矛盾。另外,備案檢查治療項目均為自費項目,科室申報不積極,計價時掛靠醫保內項目收費。
2.1 加強“兩個認識”
2.1.1 加強對物價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要認識到公立醫院物價收費管理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只看到北京市物價收費政策的滯后,它的架構體系和主要內容是合理的,具有法規性和強制性,是醫院合法收費的基礎。醫院收費工作要遵循物價政策規定,醫院要分析把握政策導向,靈活運用政策,引導科室合理收費,為醫院發展提供合理合法收費依據[4]。
2.1.2 加強“提高內涵質量,實現雙效益增長”認識 醫院發展的根本是要依靠內涵質量的提高,首先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加強質量內涵建設,優化醫院就診流程,健全內部物價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獎金分配機制,改變單純以收入核算獎勵的方案,引導科室進行合理醫療,加強物價系統信息管理,方便科室準確計價。各科室提高診療水平,加強醫療核心質量管理,通過提高診療水平和質量水平,縮短患者非有效住院日,加快周轉,提高科室效率效益,依靠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醫院和患者雙獲益,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
2.2 精細化培訓,解決收費源頭問題 北京市物價政策實施十多年了,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抓好深入細致的培訓是提高素質的唯一途徑。通過學習和培訓,讓計價員準確掌握物價管理規范及本科收費項目涵括要求,才能從源頭上解決收費中存在的問題,為規范管理奠定基礎。
2.2.1 精細編寫培訓內容 物價工作政策性很強,涉及面廣、項目繁雜內涵界定復雜,同時又與北京市醫保政策緊密相關,經常出現醫保中心拒付費用。因此,物價管理人員要做好案頭工作,將物價和醫保政策學深學透,了解各專科業務知識,熟悉醫院各環節工作流程和收費程序,完成日常工作外,要及時了解科室醫療項目開展情況,要對每個科室收費情況進行監控檢查,整理分析每個科室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收費項目進行逐項疏理,將分散在不同時期文件內的項目具體內涵規定和排除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然后再與醫保政策文件進行對照整理,對每一項收費條目進行詳細的涵括說明解讀和標注,最后進行分類、分專業、分科室匯編形成“各科室收費項目手冊”,作為培訓基礎教材。
2.2.2 改變培訓方法 為獲得最好的培訓效果,采取針對性專科化的培訓和經常性指導模式,改變以往全院統一式的只進行政策原則培訓,培訓后科室人員對具體收費項目仍無所適從的現象。應先與各科主任溝通,使其重視收費工作,了解本科室存在的問題和經常被醫保拒付的原因,然后組織科室人員帶著問題參加培訓,物價員到每個科室逐條逐項為科室講解收費項目和發生錯誤的原因,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充分利用院公共信息平臺,及時將醫保支付政策和物價政策的變更以及在日常監控中發現問題和改進措施在信息平臺上公布,便于科室對照檢查。
2.2.3 培訓后效果跟蹤 培訓后,要經常檢查計價工作執行情況,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收費監控,將收費清單與患者病歷進行抽查核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將存在問題進行匯總,隨時向通報科室。
將需要備案的項目按專科進行分類,整理備案內容,分科室進行備案程序培訓,強化科室開展新項目、使用新儀器和高值耗材時備案意識,杜絕掛靠計價或患者快出院時才到醫工科和物價辦理申報程序。
科主任、護士長要全面負責收費工作,由高素質人員擔任科室物價員,專門負責日常計價工作和新項目申報備案工作,在計價中出現問題及時與物價辦溝通,全院僅靠一兩名專職物價員無法做好收費工作,只有各科物價員掌握收費政策,出現問題及時溝通,才能從源頭上做好物價工作。
政策和規定的制定要符合醫學發展規律,收費項目設立要考慮到治療技術不斷發展,還有一些技術項目多年來僅限于在某些醫院可以收費,或醫保僅限報A類醫院,造成醫療機構和患者不理解或掛靠收費,造成許多“不合理收費”現象,因此,不能單純認為醫院收費違規。醫院需要優質的醫療技術和規范化的質量管理,也需要合理的經濟補償和合理的收費體系,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1] 張蕾,邵霞,史淑文.淺談醫院物價管理[J].青海醫藥雜志,2010,40(8):90-92.
[2] 賀山.關于公立醫院解決看病貴問題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7):438-439.
[3] 廣少芬.醫院物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技術與市場,2013,20(9):164.
[4] 宋海民.對加強醫院物價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5(29):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