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厚
唐詩云:“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這首詩真切地說出了田家五月忙碌的情景。在我們廣大江淮地域,五月里可不光是收麥,還要忙著插秧,叫麥連秧。這段時間,可以用屁股不沾灰和失頭盼命來形容。插秧這種活為農民們最辛苦的一種活計。過去栽秧的第一天,稱開秧門,很熱鬧,家家放鞭炮,還敲鑼打鼓表示慶祝。插秧的時候還唱秧歌,依稀記得兩句:“大米好吃秧難栽,小曲好唱口難開,閨女漂亮人人愛,花兒美麗莫要采。”
端午節,我們單位放假三天,恰好去老家插幾畝地麥茬秧。下了一夜的中雨,天明時雨還沒有停止的跡象。惦記著家里的事,我只好冒雨上路。小雨爽爽的,那雨絲雖然很細,但是由于摩托車速度的原因,打在臉上感覺麻辣辣的;眼睛被雨水潑打的瞇成了一條線,勉強能夠看見路。從青岡大道上路,路途極少碰到行人和車輛。到家百十里路也就是個把小時的功夫。趕到家時,家人剛放下碗筷,我也就草草的扒了一口飯。妻子已披掛上陣,她用一個化肥袋的內膽,打底上掏個洞套出頭去,又將塑料皮紙左右鉆出兩個小洞伸出一雙手,便是一個好不錯的簡易雨具了。
頭一天,妻子就回家把秧苗拔齊,雖然我們知道“栽禾不要隔夜秧。”的道理。但是沒有人手,也只好這樣辦。可是,由于過節的原因,那個栽秧隊員卻沒有著落。秧田的水是我表兄煞費苦心從池河里干了一天一夜抽上來,秧也把好,若是坐地等栽秧隊來栽秧,恐怕是秧苗捂壞了不算,秧田的再水耗干了,那樣的損失就大了。對待眼下困難,我咬咬牙和妻子說:“咱們自己栽!”妻子巴不得我說這句話。面對四畝地水稻,她堅定地說:“對,自己栽。栽一棵少一棵,早栽一時早一時活棵。”可見她的決心比我大。
我兒子今年考取了中國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還沒有開學,我也讓他來助陣,體驗一下爸媽的辛苦。他拿了照相機說是要拍個視頻做留念。聽說要他下地栽秧,他到是很高興,卷手捋胳膊想試試。我前面說過,栽秧是農村最艱苦的一種農活。秧田里有齊腿肚子深的稀泥,水里面還有小蟲子在咬你的肉,甚至還有螞蝗在吸你的血。城里人說,別說下爛泥地里去栽秧了,就是聽講了螞蝗頭皮都發麻。可我們農村人見了那個小玩意之類習之為常。栽秧的時候,果然一條螞蝗叮著了我表兄的腿。他很平靜的抬起了腿,一巴掌呼下去,螞蝗掉落水里。可是他那腿上立馬就流出了鮮血。我說,要不要包扎一下?他一笑度之。螞蝗吸著了你,你無論如何是甩不掉也扯不下,唯獨巴掌管用。我對螞蝗咬也無所謂,就是傷口流血作癢而已,沒聽說螞蝗咬死過人,所以不怕;咱農村人怕也沒有。妻子穿了栽秧靴也不怕,我兒子看到了螞蝗,嚇得一聲尖叫,竄到了田埂之上,再也不敢下來了。她媽媽說他是公雞屙屎一個頭,純鬧呼玩著呢。
說句大實話,我干農活真是一罐子不響,半罐子叮當。栽秧老是留在別人的前面,要是割麥子又是落在了別人的后面。妻子栽秧是一個中等手式,一天輕巧可栽一畝地。我表兄栽秧那個快,可謂是一個一流競技高手。他要是不干雜活,一個人一天可栽二畝地。二畝地秧,數十萬株苗,要把它整齊的擺列成一幅畫,什么概念?我曾細細的觀察他,前腿弓,后腿伸,上身微微向前傾,退苗緊,抓苗準,雙手翻飛不消停。我敢自豪的說:“超秒速度。”我曾經贊嘆電視里一位銀行姑娘點錢速度超過了秒速度,那是她坐在空調屋里,平心靜氣而為。而一個淌著爛稀泥,還要倒著走的人,栽秧速度超了秒速度,二人相比,不知誰是小兒科了。我表兄說,他十二歲就練習栽秧,今年他58歲,整整練習了48年。可嘆世界吉尼斯記錄沒有設手工插秧賽,若不然他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半天里我磨磨唧唧只栽了頂多二分地,上田埂時腰都直不起了。我用拳頭擂著自己的腰部,嘴撇的像個褲腰大叫道:“哎喲我的媽呀,腰累斷了啊,這地下年不能種了。”我兒子也接過話題和稀泥說:“對對,干脆不種了。”我妻子白了我們爺兩人說:“你們吃了燈草,說的輕巧。不種地你不要錢了?”她看著兒子。緊接著又問我:“你一個月拿了多少錢?”
回到小山村,家家廚房都飄溢著撲鼻的香味,不大的小村子,已有部分人家拉開了桌子,擺上了大碗肉和魚,開始喝起了老酒;也還有幾家正在門口點鞭炮準備過節。我們趕到哥嫂家,他們早已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我們和哥嫂多年沒有在節日相聚了。中午那菜特豐盛,大白鵝,老公雞,全用大鐵鍋炒,用老海碗盛上,那個香勁,在城里很難品嘗到。說句丟丑的話,一桌豐盛的菜肴,被我們一家子一小會風卷殘云了。我平時的高血壓和高血脂這時候統統見鬼去了。
端午節,我們的身體雖然疲憊,可精神卻很樂觀,我們把白茫茫的田地穿上了綠衣,那綠衣為千萬株禾苗而織錦。“朝讀云霞晚讀窗,田為素稿字為秧。”我們播下了辛勤的種子,留得下一份渺小的期盼。端午節,有更多的人,優哉游哉,中午吃幾兩小酒,再睡個午覺,下午精神飽滿,去找同伴聊聊天吹吹牛,或者麻將場上一展英雄。同是一個節日,因社會分工不同,過法卻千差萬別。不知道艱苦的人,就沒有真正的幸福生活。渡過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貴,受過痛苦折磨的人,才知道真正的幸福。我們農民的幸福期望指數就是一家子在一起過個節日和每天都能走在茫茫的田野上看著自己心愛的莊稼。我自信:汗水流在地頭,幸福來到了家里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人只要投了緣,氣氛濃烈,不論節日在哪里過,都一樣的開心;我們灑下滿田汗水,閃閃發光的糧食一定會呈在我們眼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