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旗
【摘要】定向式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之后,就會自覺地由課內走向課外,從而開闊視野、增大讀寫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促進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定向式閱讀;閱讀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定向式閱讀的概念界定
定向式閱讀——“定向”表達的是某種專一性,從閱讀的角度來講,它是一種有針對性的閱讀,它能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定向式閱讀中的定向主要體現為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是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途徑。在定向式閱讀過程中,學生從預先設立的目標出發,學會取舍,在繁雜的文字中找出有效信息。
二、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調動定向式閱讀的積極性
在定向式閱讀教學中,我們怎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激發學生興趣呢?
筆者認為這需要教師眼里有學生,去關心學生的需求,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努力去閱讀學生感興趣的作品,然后設計一些問題,在課堂上,以討論甚至辯論的方式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這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觀點、閱讀層次和表達能力,而且又給學生一種親近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閱讀是被尊重的,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動機和渴望。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喜歡閱讀的學生多數只是看一些玄幻小說或者是低層次的漫畫雜志,看經典作品的人很少,還有不少人課外幾乎不閱讀。問及原因,說是學習緊張,看這些東西比較輕松,利于調節大腦,或者說沒有時間。顯然大量的各科作業占去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使他們無暇接觸經典的作品。因此,在閱讀課堂上,我就會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作品,如《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簡·愛》等,或講述故事梗概,或朗讀精彩片段。學生們就被精彩的情節和小說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但是限于課堂時間,往往意猶未盡,課后就會主動去圖書室找到相應的作品來閱讀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采用這些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定向式閱讀有了動力,有了方向。當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他就會以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去閱讀,讀通了、讀透了,對作品的把握就會更準確,就能達到學習的預定效果。
(二)粗細兼顧——把握定向式閱讀的整體性
這里說的整體是指一篇完整的文章,部分是指構成一篇文章的詞、句、段。人們閱讀一篇文章總是從整體感知開始,學生讀課文時也總是首先想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教師在教學一篇文章時,就必須按照唯物辯證法關于整體與部分統一的原理,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在定向式閱讀的教學中,筆者一般采取這樣的操作步驟:
首先,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認識,即要求學生通過粗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以大概了解作者的思路、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整篇文章就容易理解了;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為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對于各部分的細微之處以及部分之間的各種關系可留到深入閱讀分析課文時再掌握。
其次,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到讀通文本,解決生字難詞。然后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文本作深入細致的分析,讓學生摘抄文本當中精美的或者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做好評點、寫出感悟。當然在理解時切忌把詞、句、段分割開,孤立地進行教學,忽視與全篇的聯系。這個環節可以很好地檢測學生對作品的欣賞水平、理解程度以及自己的思想能否被完整、清楚、準確地表達出來。寫完后或由學生以四人小組的方式交流、推薦代表作全班交流,或者由教師作好批閱、對表述較好的同學的內容以PPT的形式作公開展示,及時表揚,尤其是那些基礎較弱、能夠去努力思考表達的人更要做好及時而真誠的鼓勵,當然對存在的不足也及時指出和糾正。
最后,在學生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后,教師讓學生來小結,角度可以是內容、情感、構思、手法等,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加強了整體的感知,從而更好地把握了文本。
(三)質疑問難——發掘定向式閱讀的縱深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定向式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發展思維的多向性、質疑性,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定向式閱讀教學中,我就做了如下嘗試:
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對文本中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數量不限,然后以作業的形式上交。起初幾次,收到的問題少得可憐,很多學生把不會讀的字詞作為任務來應付,但是我沒有批評他們偷懶,而是肯定這些人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并在課堂上給予解答。有了老師的鼓勵,即便當初真的只是應付也會被老師的真誠打動,于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提問題的同學也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高。而且有價值的問題我都在課前整理出來,把它們投影在PPT上,后面署上提問者的名字,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而隨后提問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學生在學習《炮獸》時,就提出了很多問題:
①“侏儒俘虜了雷電”是什么意思?(這是語意的理解)
②那犯了失誤的炮手最后也可以說已經彌補了失誤,結束一場斗爭,可為什么他最后還是得死?這未免太無情了,請問作者以此結尾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人情與理智的問題,關涉小說的人物)
③“一種陰郁的靜寂籠罩著全船。遠遠的颶風在呼嘯。”這句話有什么作用?(這是環境描寫的作用,涉及單元話題“場景”)
④將軍是小說的主人公之一,為何前面還花那么大篇幅寫炮獸肆虐和人獸大戰的場景呢?(這是結構處理與表達技巧問題)
……
(四)規范解題——加強定向式閱讀的實踐性
閱讀試題是高考語文試卷的重頭戲,它是對考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種考查。因此,不妨在定向式閱讀中來點“功利”,加強閱讀題的訓練及解題指導。契訶夫的《胖子和瘦子》是課外的延伸材料,筆者讓學生限時閱讀,完成文后的四個題目,然后收閱批改,對學生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作了統計,主要有:endprint
1.隔靴搔癢。如第四段中的“愉快的驚奇”是指什么?學生的回答普遍是“看到了幼時的玩伴、好友”, “驚奇”如何顯示呢?這顯然跟問題所需要的理解有落差,學生看似明白了,其實沒有真正理解題意。
2.張冠李戴。問題“在得知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瘦子為什么要喋喋不休地介紹自己的情況?有好些學生回答是“瘦子希望能從老同學那里得到幫助”,這很明顯學生沒有抓住“之前”這一信息,所以答非所問。
3.偷工減料。問題“小說中的瘦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分析”,結果學生的答案普遍是“自我吹噓”“阿諛奉承”“好表現自己”,看似抓住了要點,其實沒有規范表述,像這類問題,應該表述為“誰是一個……的人”;“請簡要分析”這一點,是需要學生結合文章的具體信息來回答,可是,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都沒有在試卷上作出回答,顯然,學生忽視了。
針對以上的問題,筆者在錯題歸類的基礎上作了分析,通過比較和教師的點撥,讓學生作出修正。通過這樣的規范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了“閱讀——審題——表達”的解題技巧。
(五)持之以恒——確保定向式閱讀的延續性
定向式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語文基本能力之一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是自覺閱讀的習慣。如課前主動預習的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等等。這些需要教師的督促和學生的毅力。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筆者堅持引導學生掌握定向式閱讀的方法,并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學生自己也感覺到通過定向式閱讀訓練,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搜索信息更準確,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到位,表達更加規范。
因此,良好的讀書習慣能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成為他們在語文閱讀活動中的一種心理需要和行為定勢。經過一段時間的定向式閱讀的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迎頭趕上來。
三、實施定向式閱讀的兩點體會
1.學生改變了觀念,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對語文的態度從原來“可讀可不讀”到現在的“每天盡量擠時間讀”,有的甚至感覺“一天不閱讀,心里空落落的”。學生中有好的作品,他們也能共享,因為他們已認識到語文學與不學是大不一樣的。
2.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了,知識面擴展了。課堂教學中一旦涉及課外的知識,我所任教班級連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基本上能夠說出個一二三四,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中“學生一問三不知、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同時學生在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
定向式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之后,就會自覺地由課內走向課外,從而開闊視野,增大讀寫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促進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莉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實現語文教學目標[J].山西:語文教學通訊,2007(12).
(編輯:陳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