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芳
【關鍵詞】 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狀分
析;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3—0029—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的希望。”如今學生體質監測數據結果表明: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學生的身高、體重、營養等狀況均呈提高和改善態勢,但學生的速度、耐力、爆發力、柔韌等體能素質和肺活量水平持續下降;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下降。本文試圖從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研究查找影響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因素,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發展趨勢
根據隴南市武都區2011年及2013年《國家學生體質與健康標準測試的數據》及2011至2013年征兵中《應征青年體格檢查》圖表分析顯示,隴南市武都區青少年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呈下降的趨勢。如,學生速度、力量等體能指標下降,超重肥胖、體弱多病的兒童明顯增多。
二、影響學生體質與健康發展的因素
1. 學校因素對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首先,體育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學校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重嚴重失調。這樣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尤其城區問題更為突出。其次,體育教師職稱評定不占優勢,評優選先機會不多,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
2. 家庭因素對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首先,家長的體育鍛煉意識薄弱,重視智育、輕視體育的觀念影響學生體質與健康的發展。其次,學生的空余時間少,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最后,家長缺乏相關的營養知識,日常膳食搭配不合理。由于學生的營養不均衡,出現兩極分化,一些學生營養過剩,導致肥胖比例上升,另外有部分學生營養不良,缺鈣、缺鐵性貧血等疾病普遍發生。
3. 社會因素對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影響。首先,“應試教育”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及格率,自覺不自覺地將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分數”上來,無形中給各科任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次,生活環境惡化的影響。自然環境受廢氣、廢水、粉塵、噪音等污染,全球變暖,極端氣候頻頻出現,導致生活中各種公害性問題接踵而至,直接威脅到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
三、對策
1.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體育健身意識。 學生體質下降并不是偶然現象,家長、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是重要原因之一,要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定要改變社會傳統上對體育認識的偏差和誤區,形成體育鍛煉有益于學習,健康體魄才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障的體育價值觀。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學校體育法規落到實處創設良好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首先要加強家長體育健身的意識,提高家庭成員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數,這也是社會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利條件。其次要提高學生對體質健康內涵及其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學生對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緊迫感。
2. 加強體育鍛煉。(1)明確鍛煉目標。每個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具體目標是不盡相同的,而不同的目的和目標對鍛煉內容、方法的選擇和運動負荷的安排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因此,在制訂鍛煉方案時,首先要明確鍛煉的目的,確定出一個切合實際的鍛煉目標,這樣可以克服鍛煉的盲目性,提高鍛煉的積極性。(2)合理安排鍛煉時間。根據學校特點,在制訂學生鍛煉計劃時,一般是以一學年或一學期為鍛煉周期,以此來確定每周課外的鍛煉次數及每次鍛煉的時間。學生每天在校應保證有1小時或再多一些的體育鍛煉時間,除了按時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早操、課間操、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外,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下午課后,還應自行安排鍛煉,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
3. 積極組織各類兼職體育教師培訓,加大體育教師評優選先、職稱評定力度,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要合理計算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除上課外,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課間操、體質健康測試、運動隊訓練等的工作量要給予計算。
4. 通過加大政府主管部門招考力度,提高招考名額,逐步緩解專業體育教師緊缺問題,逐步替換非專業體育教師,使體育師資結構達到相應的國家標準。逐步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媒體要加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學校體育活動納入各級教育部門、學校考核,逐步加大其比重。同時,相關部門修訂完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文件,進一步明確校園傷害的責任界限。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