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王寶燦
(長春工業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長春130012)
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經濟合作組織的擴大與發展,使得經濟學者更加注重資本這一生產要素對國際經濟合作的影響。如何在保證國家經濟主權的前提下通過資本的跨國界流動來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成為了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國內外的文獻研究也證明資本這一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對區域經濟合作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資本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了探討和論述。張合平[1]從生態學上的共生理論出發來研究區域經濟合作和資本流動的關系,剖析了資本流動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各個國家利益分配的機制,得出了資本流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的結論。王皓[2]從社會經濟學角度的研究也發現資本這一生產要素不僅對區域經濟合作的建立有著重要作用,使得區域經濟合作主體彼此之間更加信任,也能使各個國家從綜合的角度來考量本國的經濟發展。胡曉東[3]等學者從國際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認為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相對于其對貿易的影響效應而言,它對國際資本的流動的影響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經驗研究方面都處于你追我趕的階段。他們認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程度的加深能夠促進資本的跨國界流動。通過以上學者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資本流動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我們會發現資本流動和區域經濟合作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定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歐盟是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本文正是通過歐盟這一區域一體化程度較高的經濟合作組織來研究區域經濟合作與資本流動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本文主要是利用歐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有關資本流動的數據進行研究,采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并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來研究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資本流動之間的具體關系,進而總結出一般規律,為后發展起來的區域經濟組織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經驗和建議。
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是指區域經濟相鄰或者相近的國家和地區出于共同的經濟目的而采取的合作行為。各個國家從各自角度出發都希望通過國際經濟合作為本國的經濟服務,并加強自己與相鄰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以使本國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國際區域經濟聯系程度是指各個國家在經濟合作、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事務中采取共同的話語來進行對外活動[4]。國際區域經濟聯系程度越強,說明各個經濟合作主體之間在國際事務中所采取的共同話語就越多。本文在借鑒以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區域經濟合作進行定量測量。
區域經濟合作的強度受區域經濟合作主體文化環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由于區域經濟合作強度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所以本文只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來進行分析。
區域經濟合作強度主要是受經濟合作主體的經濟指標影響,經濟增長率和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區域經濟聯系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區域經濟聯系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經濟增長率的高低一般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經濟增長率越高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越大。當然,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聯系雖然在信息交流、技術流、金融互動等方面的表現逐漸增強,但是這都只是經濟層面的具體表現,就區域經濟聯系度的內涵來看,這些具體方面都可以用經濟規?;蚪洕偭縼砀爬?。因此,本文用國內生產總值來代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也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越高,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就越高。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區域經濟活動的執行者。人口的數量和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本的狀況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所以說經濟合作主體國家的人口數量也是影響經濟合作強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根據引力模型可以看出,區域經濟合作主體國家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影響經濟合作強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區域間的資源共享度、區域內的資本流動也是影響區域經濟聯系度的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本文選取區域的人口數量、國內生產總值、空間距離、區域內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資源共享度和區內的資本流動等指標來衡量區域的經濟聯系強度。
國內外的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雖然都對區域經濟合作強度給出了自己的定義,但是無論從怎樣的角度研究,都說明了國際經濟合作強度和人口、經濟發展狀況等有關。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國際經濟合作的研究,我們基本上可以總結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與經濟合作主體國家之間的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國內生產總值)、經濟的發展潛力(經濟增長率)、人口數量、空間距離等相關。
本文在借鑒以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定量探討區域經濟合作的強度,同時運用經濟合作主體的經濟指標等宏觀經濟變量來探討資本流動和區域經濟合作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了如下的區域經濟聯系度模型。本文主要參考國際經濟合作主體的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國內生產總值)、經濟發展潛力(經濟增長率)、人口數量、空間距離等指標來衡量國際經濟合作強度。公式如下:

其中,Rij表示區域經濟合作強度;
Kij表示區域內的對外貿易依賴程度;
Pi、Pj表示兩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
Vi、Vj表示兩個區域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XWord表示區域內各個國家向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總值;
Dij表示區域內兩個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
以上這一測度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測量模型是建立在基本的經濟假設上面的,這些假設包括:區域內部各個國家的發展是均衡的,區域內部的人員是存在同質性的,經濟合作主體國家的聯系路徑是直線的,經濟合作主體國家的人口是同質的,經濟合作主體國家的合作路線是直線的。由于本文主要探討資本流動和區域經濟合作之間的關系,因此基本上可以通過經濟合作主體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地理空間距離、進出口總量等相關指標變量來衡量區域經濟合作的強度。
國際資本流動指的是由一國居民向另一國居民提供貸款、投資或購買財產所有權形成的金融資產的國際流動。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經濟體中,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動,這不僅是資本具有獲得最大邊際收益的趨利性的表現,也是資本這一生產要素尋求最大的經濟收益報酬所進行的套利活動,這種套利活動使得國際資本市場的各個國家的利率趨于相同。也就是說,如果資本市場的資本流動趨于完全流動狀態,那么資本市場中的各個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會使其利率趨于相同的狀態。Edwards 法通過分析國內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系,來進一步分析國際資本市場的市場利率是如何影響國內資本市場的[5],從而把國外資本市場和國內資本市場聯系起來。嚴格來講,這種方法僅僅是從資本市場的利率角度來探討資本的流動強度,雖然說這種測量的方法過于簡單,測量的方面也過于單一,但是通過對現有文獻的研究,我們發現這種研究方法不僅在理論層面而且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Edwards 法測度資本流動的模型為現在主流經濟學所采納和應用,并且是目前最科學和實用的方法。Edwards(1985)提出運用資本市場的市場利率這一指標體系來測量資本流動的強度[6]。Helmut(1993)對模型進行了發展。本文在Edwards 這一模型的基礎上分析兩個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的程度。我們知道,經濟合作主體的市場利率是受與之合作的經濟合作主體的資本市場利率的影響,國內資本市場的名義市場出清利率i 與i*所代表的相關合作國家資本市場的利率呈現一定的相關性[7];當資本賬戶完全封閉時,國內市場的出清利率i'的加權平均為:

通過公式可以看出,國內資本市場的市場利率不僅受本國市場的市場利率影響,而且也受到世界資本市場的市場利率影響,可以說國際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市場利率的高低水平是影響國內資本市場、國內金融市場市場利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體系。通過上式的建立可以非常直接地測度國內資本市場利率和國外資本市場利率的聯系,也可以測度出資本流動的強度。

通過測度i 和i*的相應值,不僅可以直接從實際的統計數據算出資本流動的強度,而且通過上面的總結還可以得出經濟合作主體國家之間的金融聯系強度。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與國外金融市場的聯系程度不僅受本國金融市場的影響,而且受國際經濟合作主體國家的資本市場利率的影響。所以本文在借鑒以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加入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一個國家的貨幣市場信貸規模來測度經濟合作主體之間的經濟聯系強度[8]。

其中,y 代表經濟合作主體國家之間的經濟產出,用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p 代表國內價格水平,本文主要采用一個國家的實際價格變量來代表這一經濟變量的變化程度;MD是對貨幣的需求。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實際利率變化不僅受本國資本市場利率的影響[9],而且也受國外資本市場利率的影響。經濟合作國家之間的貨幣政策也是影響兩個國家之間資本流動程度的因素,所以本文把經濟合作國家之間的貨幣量也加入到資本流動強度指標體系的測量之中。

通過經濟合作主體的統計數據可以知道經濟合作主體之間的市場利率。由于i'是滿足市場均衡條件下的資本市場利率,由(7)式,我們可以得到在資本賬戶封閉條件下一國的市場出清利率:

一國的貨幣供給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來表示:

在這里,為了使經濟測量更加切合實際,本文加入了國內市場的貨幣政策這一指標,將(8)式代入(4)式,得到i 的表達式,再將這一表達式代入(6)式整理得:

其中,π2=1-θ,π0=-α0(1-θ),π1=α1θ?0,0 ≤π2≤1。
通過上式可以直接測量出國際資本流動的強度[10]。上式中的國內信貸總量、國內資本市場利率都能在國內有關的統計網站上直接查到。因此,我們通過上式測度資本市場的資本流動強度,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證檢驗上都是可行的。雖然上式還存在一些基本的假設,而且這些基本假設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過于苛刻,并且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有時也并不存在,但是在經濟研究和實踐研究中這些基本假設條件還是和實際情況比較相符的??傊?,我們基本上可以憑借各個國家經濟統計網上的數據來測量經濟合作主體之間資本的流動強度,然后通過經濟計量模型來分析資本流動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強度之間的關系,為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和經濟合作主體國家之間如何進行區域經濟合作以及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因此通過對歐盟區域一體化的研究對世界上其他的經濟合作組織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正是基于此,本文選取歐盟區域經濟體的代表性國家德國和英國作為實證分析的落腳點。首先把統計數據代入到區域經濟聯系度和資本流動強度的模型(如表1、表2 所示)中,我們會得到10 組數據(本文的數據來源主要是世界銀行),然后把這10 組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線性回歸方程:
Y=1.814X1+0.658X2+1.85。
其中Y 代表區域經濟合作強度、區域經濟聯系度,X1 代表資本流動的強度。通過回歸方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資本流動強度每增加1 個單位,區域經濟強度就會增加1.814 個單位,這說明資本流動強度的增加會促進區域經濟聯系度的增加。

表1 模型匯總表

表2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統計數據表
通過模型的建立及檢驗發現,區域經濟合作與資本流動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模型的擬合程度比較好,模型的標準誤差也在經濟計量模型的合理的誤差范圍之內,說明了資本流動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通過模型可以發現,對外貿易依存度每提升1 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程度提升0.658 個百分點,而資本流動強度每提升1 個百分點,也能帶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提升1.814 個百分點,這說明國際資本流動對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帶動作用更大。通過上面的研究以及對實踐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資本流動程度的加深更加能夠帶動國際經濟合作的進行。
通過上文的研究與分析得到如下結論:資本流動影響國際區域經濟聯系度、區域經濟合作強度。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區域經濟的合作程度、合作的層次是比較低的,在這一階段區域內各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通過相互的對外貿易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的。但是隨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區域經濟合作主要是通過資本流動來帶動的,區域之間相互交流的程度不斷加大,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系,這種良好關系的建立會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程度的加深。通過這種國際區域經濟合作關系的建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主體之間的人員交流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這種良好關系的建立會促進區域經濟主體之間的資本流動,而資本流動的加強會帶動區域經濟聯系程度的進一步加強,反過來區域經濟聯系度的加強也會帶動區域之間資本流動的加強。這種相互響應、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動關系會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強度的進一步加深,從而實現經濟合作主體的共同發展。
在實踐的過程中,東北亞經濟體可以借鑒這種相互之間的作用,通過促進東北亞經濟主體之間的資本流動,帶動東北亞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東北亞地區的人員也會在更多的領域進行交流與合作。這種交流與合作不僅會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主體國家取得彼此的信任,也會使區域經濟合作主體國家通過各個國家的優勢互補來發展本國的經濟,經濟的發展也會反過來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之間的資本流動。這種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發展的方式,不僅會使東北亞各個國家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也會使各個國家的經濟交往更加密切,經濟合作領域更加廣闊,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1] 魯曉東,李榮林.區域經濟一體化、FDI 與國際生產轉移:一個自由資本模型[J].經濟學,2009(8):12-15.
[2] 王皓,趙俊.資本結構動態調整過程[J].經濟科學,2004(3):16-18.
[3] 胡曉東.正與負:資本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雙重作用[J].領導科學,2013(5):17-19.
[4] 王德忠,莊仁興.區域經濟聯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與蘇錫常地區經濟聯系為例[J].地理科學,1996(1):21-23.
[5] 鄒海波.國際短期資本流動模型的計量方法及其修正[J].財經視點,2009(8):24-26.
[6] 杜萌.國際資本流動理論綜述[J].金融教學研究,2011(5):14-16.
[7] 王琦.關于我國國際資本流動影響因素計量模型的構建和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6(6):12-15.
[8] 侯杰.對外開放度與我國國際資本流動的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0(34):14-15.
[9] 彭文斌.中國區域差距與資本流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縱橫,2014(3):34-36.
[10] 陳睿山.區域經濟聯系測度方法評述[J].人文地理,2013(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