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飛
(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6)
·試題研究·
重視基礎 突顯素質 彰顯本質
——2015年江蘇高考物理試題特點及啟示
張小飛
(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226406)
2015年高考在人們的期盼中落下了帷幕,江蘇省高考物理試卷避免了“偏、怪、難”的試題.試卷從學科整體知識結構和思想體系的高度設計試題,體現了“起點低、層次多、應用廣、區分好”的命題特點和“重視基礎、突顯素質、彰顯本質”的命題特色,全面深入地考查了高中物理基礎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了學生物理素養和潛能,對高中物理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當2015年高考塵埃落定之時,一線物理教師有必要認真研究試卷,從試卷透視的信息和特點,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科學、更有效果.
1.1 回歸基礎 突出本質
實現新課標下的自主命題把基礎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考查作為首要的考查內容,這一命題原則在2015年的江蘇高考物理試卷中體現得較為充分.試卷在全面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核.許多題目取材于課本的基礎題,充分體現了高考物理試題“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課本”的命題原則,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即便是綜合題也是由若干個基礎題整理和加工而成.如第1、2、3、4、6、7、8、10、12(選修部分)、13等小題都是來源于課本,或從課本中的例題、習題直接改編過來,許多試題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處命題,內容覆蓋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重點知識重點考查.

圖1
例1(第7題):一個帶正電的小球向右水平拋入范圍足夠大的勻強電場,電場方向水平向左,如圖1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 ).
A. 做直線運動__________B. 做曲線運動
C. 速率先減小后增大 D. 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本試題情景很簡單、學生很熟悉,但知識上考查了電場力的大小和方向、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條件、功的定義和功的正負判斷、動能定理等基本內容,方法上考查了力的分析、運動的分解等基本思想方法.是一個來自于課本內容改編的新穎的小綜合題.
1.2 體現差異,甄別思維
試卷關注考生的差異,體現人文關懷.有“起點低、層次多、應用廣、區分好”的特色,能使基礎較薄弱的考生考出信心,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發揮,又能考查抽象概括、推理、理性思辨等能力,有利于區分尖子生.如1、2、3、4、6、7、10、12(選修部分)小題等都是題型常規、難度一般試題,但5、8、9、11、14、15等小題內涵豐富、涉及知識點多,這些充滿思辨性的試題突出了對考生思維品質的考查,充分體現了以知識為載體,以方法為依托,以能力考查為考試目的的新課程觀.

圖2
例2(第9題):如圖2所示,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套在粗糙豎直固定桿A處的圓環相連,彈簧水平且處于原長.圓環從A處由靜止開始下滑,經過B處的速度最大,到達C處的速度為零,AC=h,圓環在C處獲得一豎直向上的速度,恰好能回到A,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為g.則圓環( ).
A. 下滑過程中,加速度一直減小

D. 上滑經過B的速度大于下滑經過B的速度
本題是一道以彈簧帶動圓環運動為背景,集運動狀態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應用的綜合題,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推理、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許多考生面對此題無從下手,原因有:一是讀不懂題意,當圓環在B處時加速度為零;二是圓環運動的過程比較多,考生在使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題時,不會正確選取過程.此題可以區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好的甄別、選撥功能.
1.3 淡化技巧,強化思想
許多試題以學生熟知的某些知識點為背景,給學生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學生感覺到題目“慈眉善目”,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順利展開.同時命題者將物理思想方法作為考查的重點,學生物理素養的考查在2015年的江蘇高考物理試卷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提高了試題的層次和品質.
試卷注重了物理思想方法、本質的考查.如第1題的理想變壓器、第3題的天體的勻速圓周運動、第12A題的理想氣體等理想化物理模型、第4題的等效法、第7題的運動分解法、第8題的矢量合成法、第14題臨界問題的處理方法、第15題的分析、綜合的思想.實驗題中圖像、表格處理數據的方法,誤差的分析方法,探究結論的歸納方法等.此外,還有數據的有效數字、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在試卷中均有很好的體現.全卷題目的解答不需要特殊技巧,注重考查考生對物理基本概念、規律的理解,一般的常規方法都能獲得求解,即使壓軸題也是如此.
1.4 聯系實際,注重應用
江蘇省普通高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中指出: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物理學科與技術、社會的聯系,關注物理知識在現代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試卷與《說明》要求符合得很好,如第1題的電器中的變壓器、第4題的電流天平、第6題的電梯中的超失重現象、第12A包裝袋的密封性的檢測、第12C的核電站發電、第13題的估算感應電流對肌肉組織的影響等體現了物理基本知識的應用.如第2題與物理學史的聯系、第3題與科技的聯系、第5題與身邊的游戲相聯系.這些試題要求考生對知識有全面、深入、準確的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獲取信息,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1.5 考查潛能,適度創新
試卷編制立意新穎而問題的解決所需的知識學生均熟知.如第8題兩個相同的負電荷和一個正電荷組成的系統,比較電勢高低和場強大小,第11題探究小磁鐵在銅管中下落時受電磁阻尼作用的運動規律.這兩題要求考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方法,遷移、推理而得出結論,體現了對考生學習潛能的考查.
今年江蘇物理試卷在保持往年試題風格的基礎上對試題做了一些調整,選擇題和實驗題的難度有所下降,縱觀全卷,雖然試題知識內涵豐富、思想方法多樣,但給考生的感覺很有親和力,對穩定考生情緒,正常發揮水平是有益的.
命題設計盡可能地從現實問題出發,編制出素材樸實、內涵豐富的試題,充分體現了物理的內在實質,試題處處閃現著問題解決的智慧,這種加強概念規律、突出能力的考查方式,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習的功夫花在理解和感悟上.
2.1 重視概念的構建,理解物理本質
高考中許多考生因為對概念的一知半解而影響了解題,這與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著“輕概念、重訓練,輕過程、重結果”現象不無關系,許多老師在新課教學中概念一帶而過,在學生不理解概念的情況下就進入訓練,學生對概念“囫圇吞棗”.因此,夯實基礎(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是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一是要引導學生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從整體上把握物理的主干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構建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網絡.抓住知識的主干線和比較各部分知識的區別與聯系,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二是要重現重要知識的產生過程,注重揭示概念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明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將抽象的概念和規律與具體的物理現象、物理模型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具體化和形象化.應在把基礎知識打牢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知識的靈活運用,注重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思維能力的培養.三是挖掘教材例題、習題的潛在價值,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物理學科是一門要求學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學,否則就是“入寶山而空返”.
2.2 培養思維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以知識為依托,考查思維能力,使被動學習者、題海戰術者在高考中力不從心、難有大作為,這是江蘇物理高考的風向標.研讀今年的江蘇高考物理試卷,發現充滿著思辨性的、與現實各類科學相聯系的試題比往年多,體現了“多考點,怎么想,怎么用”,突出了對考生思維品質、物理素養的考查.
在當前的高中物理解題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就題論題,上課就講,課后學生模仿練習,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降,只會做一些陳題,面對高考時的新題就傻眼了.基于此,筆者認為在今后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上做文章.一是對習題要經過精心選擇后,才能讓學生去做.把復習與教學定位在面向大多數學生上.重視中低檔題解題之后的反思,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使學生收益最大.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一題多解、多解一題、條件變化等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展提供廣闊的空間,用開放的情境啟發學生,在無盡的想象中使創新思維得到訓練.鼓勵學生勇于提出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在質疑中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三是對解題中涉及的知識、解題方法、暴露出的問題、易錯點要進行歸納總結,及時歸納總結解題方法,學生出錯不怕,就怕教師沒有處理錯誤的辦法.使學生不僅懂得怎樣解題,更重要的是學會一種物理思維,一種對物理精神的領悟.
2.3 注重實際應用,強化實驗教學
翻開今年的江蘇高考物理試卷,到處充滿著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這些應用題考查的雖是基礎知識,但題目的最大特點是比較靈活,重點考查知識的運用,即如何利用學科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物理知識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所以在復習時應重視那些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要學習運用學科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要注意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未來.強調學以致用,培養究物窮理,善于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物理現象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遷移和活化的能力,加強物理過程與方法的訓練.聯系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收集一些聯系前沿科技的信息讓學生分析,以幫助學生學會從新情景中獲取足夠的信息,熟悉新情景所提供的模型,學會認真審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解題,對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在實際物理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物理實驗和探究教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物理實驗,多創造一些探究機會,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善于模仿科學家進行科學的探究.要注意從實驗的基本原理、設計思想和基本方法入手,以實驗目的和方法為出發點,結合相應的物理規律,確定要測的物理量及選用的器材.使學生會記錄、處理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評價、引導他們去觸及物理的某些本質的東西,以臻通誘之悟.能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的過程應當有懸念,有波瀾,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痛苦,并從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良好的解題習慣和縝密的思維品質的培養及訓練要大力加強.應該認識到,高考試題“會做”和“做對”是兩碼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數字運算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有一些“眼高手低”的學生,對于看起來會做的題目,隨便做做,甚至不屑去做,看起來不會做的題目有懶得去做,結果便無題可做,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教育和引導.
筆者相信,只要教師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智慧,教給了學生靈活的知識、多樣化的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