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修建國
(長春市南關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吉林 長春 130041)
醫療衛生監督是國家的相關行政部門基于國家制定的衛生法律法規,向相關醫療機構進行監督、執法的行政手段,有助于促進醫療服務市場的正常運行,并且可以約束醫療機構的不當行為。可以說,醫療衛生監督行為的落實,可以預防和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并能進一步維護公民的醫療衛生權利。醫療衛生監督,代表了一種社會公信力。醫療衛生監督的若能發揮出最大功效,將會在社會范圍內樹立起正面的公眾形象。
醫療衛生監督的實行依據是衛生法律法規,無論是監督行為還是處理方法,都不能由相關部門自行決定,而要依法行事。數年來,我國制定了許多相關法律法規作為醫療衛生監督的指導性文件。經過多年的實施,醫療服務市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規范化和標準化,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得到了更好的維護。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法律與實踐存在的諸多矛盾都逐漸浮出水面,醫療衛生監督過程中的法律問題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醫療機構種類眾多,行為多種多樣,所歸屬的范疇非常廣,技術的專業性極高,這導致當前的衛生法律制度存在著許多空白和漏洞。許多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都沒有兼顧義務與責任。
一些管理條例僅僅強調了醫療機構若遇到某種情況時,應該怎么做,而沒有指明具體的處理措施。另一些管理條例,如與醫院感染有關的管理規范,雖然強調了醫療器械必須要消毒,但對于將要報廢的醫療器械,是否還要消毒,沒有明確的規定。另外,醫療衛生監督在非法行醫問題上也存在著極大的漏洞[1]。新聞報答汝州市小屯鎮朝川村一名11 歲男孩因咽喉腫痛到鄰村診所就醫卻遭割喉而死亡。該診所沒有從有關部門獲得醫療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可以被定性為無證行醫。但若是一名醫師獲得了執業許可證,卻未按照《執業醫師法》在注冊的地點執業其注冊的診療類別和診療范圍,這又算不算非法行醫呢?若發生醫療事故,責任又歸屬于誰?現行的法律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此外,關于醫療科目的分級也不是非常明確,醫療機構填報科目名錄時,按照相關文件,應填報一、二級科目,沒有則只填一級科目。現實中造成:小診所沒填二級科目且無資格開展其他其他科目,反而能自由開展未填的二級科目診療,而填報二級科目的大型醫療機構,受限于相關文件的規定,卻無法開展力所能及的二級科目診療。這種現實情況,給日常的醫療衛生監督,帶來了很多困難。
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衛生監督的規章制度數量很多,它們并不是同時頒布的,而是人們根據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逐漸總結、反饋、制定、頒布出來的。它們中的一些,由于頒布較早,雖然適用于當時的情況,但時間跨度大,無法適用于目前的情況,這些法律法規的滯后性使其與現實發生沖突。
以《醫療衛生條例(1994)》為例,當時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均為非盈利性質,而現今醫療機構分為營利與非營利性質兩種,《條例(1994)》中沒有相關的劃分依據。哪些醫療信息應該被公之于眾,《條例(1994)》中也沒有標明判定依據。還有關于衛生技術人員的判斷標準,也與《執業醫師法(1999)》相混淆,醫學專科畢業生是否可以視為衛生技術人員?若視為衛生技術人員應怎樣約束其執業行為?若因非執業行為引起醫療事故,法律責任歸誰?《條例(1994)》都沒有相關依據。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醫療機構及對其進行監督的衛生機構,都要受到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政府相關行政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諸多部門要在自身職權范圍內對醫療廢物進行監管。然而各部門管理范圍沒有明確,導致的結果要么是多部門重復監管,要么是沒人監管,衛生監管很難落實到實處。
衛生法律法規頒布已久,按當時經濟水平制定的罰款標準與當前經濟水平相距甚遠[2]。《條例(1994)》在頒布時依據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規定了非法行醫罰款的最高上限為3000 元。而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就目前人們的收入而言,3000 元的罰款對于一些醫療機構或個人非法行醫所獲得的數萬或數十萬的不法收入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滄海一粟",處罰力度嚴重缺乏剛性,弱到幾乎可以被忽視。再如,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條例規定的罰款上限為500 -2000 元,過低的罰款上限使得相關法律缺乏震懾性。
有關醫療衛生監督的法律法規要及時更新、與時俱進,對于其中存在分歧的部分要及時修訂,對于不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條目要刪改,對于某些在法律法規中仍然是一片空白的概念要進行補充,針對特別情況可以適時下發一些文件,隨時為醫療衛生系統打上"補丁"。
當前的醫療衛生監督因各部門職能混淆而存在多方管理、交叉執法、落實力度差的問題。為了避免重復監管或無人監管現象,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權限,使醫療衛生監督更加規范化。
醫療衛生監督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去執行,因此人員的培養和隊伍的建設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強相關執法人員對醫學及法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其業務素質水平,并根據地區的需要,為衛生監督隊伍配比數量不等的醫學人才、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
衛生監督部門可以對醫療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考核,從醫療機構內部推進醫療衛生監督。衛生監督部門還可以借助社會輿論,采取公示制度,鼓勵公眾進行舉報[3]。
醫療衛生監督在法律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被解決,為了促進醫療服務市場的規范發展,本文對相關問題做了闡述,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起到參考意義。
[1] 曹軼峰.淺談基層醫療衛生監督的法律適用[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3(02).
[2] 趙莉,何中臣,陳國強,唐貴忠.對醫療衛生監督中相關法律問題的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09(14).
[3] 杜陽陽,黃涯.醫療衛生監督執法的困惑和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