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善 謝利
(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 云南 昆明 650118)
九里光加味治療濕疹300例
陳本善 謝利
(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 云南 昆明 650118)
目的:以中醫學理論基礎為指導,通過對"濕疹"的臨床分析和研究,探索該病的中醫治法。方法:通過對陳本善院長300例病例進行反復的臨床觀察。結果:以中藥九里光為主藥加味治療各類濕疹三百余例,療效確切。結論:九里光加味治療濕疹有一定的療效。
濕疹;九里光
濕疹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其病變特點主要是:皮損呈對稱性分布,多形損害,劇烈瘙癢,有濕潤傾向,癥狀反復發作,遷延日久,轉化為慢性濕疹,皮損處形成特征性的苔蘚樣改變,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棕紅色或略帶灰色,因劇烈瘙癢,局部可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皮損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此病雖非兇險之疾,能短時間致人于死,但是,外在的皮膚損害,內在的劇烈瘙癢則是長期的難以忍受的折磨,給患者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
濕疹的主要癥狀匯總起來不外乎瘙癢、濕潤、滲出。然而癢關乎風,正所謂無風不作癢,而治癢關乎血,正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濕潤、滲出關乎濕,濕為水源于機體水液代謝,經云:飲入于胃,下屬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機體正常的水液代謝通過上述途徑得于正常運行,內養臟腑,外潤皮肉,然而當正常的水液代謝途徑受阻,那么其則不能正常運行,而化生痰濕,痰濕有形,一則阻礙精、氣、血之運行;二則化生水毒,內浸淫臟腑,肌肉,外毒害皮膚;三則濕聚生熱,濕于熱協同為害,狼狽為奸,其害更甚。
通過以上分析,濕疹的治療,其本主要在于濕與風,其次在于血與熱,其標在與毒。其治療方法則主要在于,祛風除濕則首當其沖地貫穿于疾病治療的始終,養血清熱則隨癥而用,有是癥、用是藥,解毒則兼而有之以除其標,祛其勢。
陳本善院長,精于中醫,他在中醫臨床實踐中以中藥九里光為主藥加味治療各類濕疹三百余例,療效確切。陳院長處方如下:九里光 白茅根苦參白鮮皮丹皮。加減變化如下:口干者加葛根,濕疹不透加升麻,血虛者加當歸。全方結構緊湊,布局合理,隨癥加減可治療各類濕疹。方中主要九里光,又名千里光,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等功效。為瘡科圣藥,諺語:有人識得千里光,一生一世不生瘡,豈有清熱解毒,收濕斂瘡之功效,兼而有止癢之功,為濕疹之要藥;苦參,性寒味苦有清熱燥濕之功,白鮮皮,性寒味苦,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功,兩藥合用,相互協同,燥濕祛風,解毒而止癢。白茅根,性寒味甘,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且《本草求原》:白茅根,和上下之陽,清脾胃伏熱,生肺津以涼血,為熱血妄行上下諸失血之要藥,《本草正義》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干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丹皮,性寒,味苦辛,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之功,兩藥協同,清血分之熱而又散其瘀,即達到涼血的目的而又無致瘀血之患。全方共湊清熱除濕,涼血祛風,兼以解毒止癢,標本兼顧,面面俱到,隨證加減,僅需臨證辨別濕、熱、風、毒之多寡,僅在用藥分量上略作斟酌,即有顯著療效。
同時,針對相關兼癥,如,患者若出現口干癥狀,則以葛根升清陽,生津液以處理;濕疹不透,則以升麻升舉陽氣,以助透疹;血虛者,因正氣不足,驅邪無力,病癥遷延,則以當歸速補其血,既扶助正氣,驅邪外出,又潤養肌膚,加速愈合。
臨床上用本方加減,通過對三百余例各型濕疹患者進行跟蹤治療,療效確切。
R758.23
B
1009-6019(2015)13-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