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
(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電集團職工在醫院心電圖室 山西 太原 030053)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動態血壓及動態心電圖監測在臨床上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意義。其具有無創、經濟及操作方便的優勢,且病人容易接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1]。但是,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在臨床上的應用還比較少。為此,筆者對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的臨床意義進行了探討,以促進其應用,現將結果做如下報道。
本組研究資料選取在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壓病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相關診斷標準,本次研究均經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8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7 例,女性患者39 例,年齡在30 歲-85 歲之間在,平均年齡為(57.5 ±12.5)歲;病程在1 年-22 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5 ±7.4)年;原發性的高血壓病人有61 例,繼發性的高血壓病人有25 例。除高血壓以外病人還有不同程度電解質出現紊亂、心肌梗死及心絞痛癥狀。
首先,動態心電圖的監測使用TLC4000 型12 導聯的全信息動態心電圖儀,對病人實施24 小時的同步監測記錄,并叮囑病人詳細、認真的記錄自己的生活日志。動態心電圖監測及診斷心肌缺血的標準為:(1)ST 段出現明顯的位移現象,且持續時間在1min 以上。(2)基線ST 段均在等電位之上,J 點之后60ms - 8ms 測量ST 段呈下斜型或者水平型下降在0.1mV 及其以上,持續時間在1min 以上。(3)病人心肌缺血的發作間隔時間在5min 及其以上。如果和病人的生活日志進行對照之后,發現病人沒有心絞痛的臨床癥狀,則將其定義為陽性無心肌缺血臨床癥狀。
其次,動態血壓的監測使用英國產生的OXFORD 動態血壓監測器進行24 小時血壓監測,將袖帶束縛到病人的的左上臂,袖帶的下邊緣離肘窩2cm 為宜,袖帶的松緊程度以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每隔半小時測量1次血壓,當讀取有效的監測值在80%以上時即為測量成功[2]。在血壓監測的過程中倘若病人出現胸悶以及頭暈的癥狀,可以自己進行血壓的加測。
經觀察發現,動態心電圖監測到病人心電圖的改變和血壓的波動有關32 例,動態心電圖的改變主要表現為ST 段出現壓低或者抬高、傳導阻值以及心律失常的現象。17 例病人在心電圖明顯變化的時候出現顯著的血壓波動情況(ST 段出現壓低現象15 例,占46.87%,抬高2 例,占6.25%),心律失常10 例,占31.25%,傳導阻滯2 例,占6.25%,心律失常和ST 段壓低同時出現病人有3 例,占9.38%。
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主要表現為降低或者升高,在心電圖發生改變時出現血壓升高病人25 例,占78.13%,降低4 例,占12.5%,當病人出現臨床癥狀時有3 例(占9.37%)患者的血壓顯著降低,在心電動態血壓看見心率增快的情況。
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是臨床上兩種常見的監測項目,對病人實施動態心電圖的監測,能夠有效發現常規的心電圖難以監測到的異常心電圖情況,實施動態血壓監測能夠及時、有效的掌握病人的血壓情況,從而為醫務人員采取應對措施提供基本依據。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可以幫助醫務人員發現臨床癥狀、血壓異常和心電圖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要根據實際需要對病人進行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以為臨床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依據。有研究顯示,血壓晨峰的程度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3]。心絞痛、心臟型猝死、腦卒中以及心肌梗死在上午及清晨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在本次研究中,在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波動較為明顯的時候,病人的心電圖不僅出現ST 段的改變,還會出現心律失常現象,這表明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不穩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有17 例病人在心電圖明顯變化的時候出現顯著的血壓波動情況,其中ST 段出現壓低現象15 例,出現抬高現象2 例,這說明病人的心臟病變會導致其出現血壓波動,同時進一步說明對病人進行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在醫護人員分析血壓與心電圖關系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同時實施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的監測還能為病人癥狀出現原因的查找提供依據[4]。有的時候單獨使用一種監測方式容易出現記錄情況與病人自覺癥狀不相符的現象,本組研究中有4 例老年患者經常感到心悸及頭暈,但是動態心電圖的監測卻未出現異常,只顯示出心率加快情況,而同時實施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的監測之后,病人臨床癥狀明顯時血壓得到了顯著降,這表明對老年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綜上所述,對病人進行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能夠較好的觀察病人癥狀表現、血壓和心電圖間發生的關系,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相應的臨床參考依據,從而提高疾病治療的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1] 林榕.動態心電圖和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4):44 -45.
[2] 呂建瓊.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同時監測的臨床意義探討[J].臨床薈萃,2012,27(23):2077.
[3] 虞曉武,易興陽,顏志欽,池麗芬,宋南海,周鵬.高血壓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動態血壓與動態心電圖同步監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生,2012,50(25):47.
[4] 周春,秦丕效.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臨床意義[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9,18(3):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