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強
(浙江省義烏市廿三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義烏 322000)
肺源性心臟病又稱為肺心病,是由于患者的支氣管、胸廓、肺部、肺動脈出現了慢性病變,增加了循環的阻力,從而引發右心室擴大、右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的心臟疾病[1]。該病與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患者需要長期的治療,而且死亡率較高[2]。在本次研究中,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采用了社區綜合性治療的方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期間,在廿三里社區醫院接受治療的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共72 例,其中,男37 例,女35 例;年齡在65 歲-8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2 ±6.3)歲。根據NYHA 分級,19 例患者心功能為Ⅱ級,40 例患者心功能為Ⅲ級,13 例患者心功能為Ⅳ級。有34 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29 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6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被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36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包括鎮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治療,及時幫助患者排痰,并使用擴血管的藥物。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社區綜合性治療,具體的治療過程如下:
1.2.1 吸氧療法。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如果不吸氧,動脈當中的血氧分壓會低于60mmHg,因此對患者應進行低濃度、長時間的氧氣治療,將氧氣的濃度控制在24%左右,流量控制在1L/min 或2L/min,治療時間應持續15 小時以上,從而有效降低患者肺動脈的壓力,增強心臟排出量,緩解患者的癥狀,并改善預后。
1.2.2 呼吸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包括腹式呼吸:患者挺直腰部,自然地放松胸部和肩部,用鼻子呼吸,吸氣時腹部鼓起,而呼氣時收腹,這樣能夠促進氣體的交換,增加患者的呼吸效能。縮唇呼吸: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將口唇閉攏,按照節律進行,這樣能夠增加氣道內的壓力,排除肺部中的殘氣,并提高呼吸的效率。吹哨式呼吸:患者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做到深吸慢呼。這樣能夠加強支氣管中的壓力,同時預防支氣管的萎縮。
1.2.3 心理護理。由于病程較長,且病情遷延反復不愈,大部分的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都會出現緊張、焦慮、害怕等不良情緒,增加治療的難度。護理人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識,緩解他們的不良心理,提高他們對治療的積極性,樹立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1.2.4 飲食護理和運動指導。囑咐患者要注意飲食的清淡和營養的均衡,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攝入維生素C 和E。應少吃多餐,不吃生冷的食物和甜食。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通過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注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以有氧運動為主,時間在30 分鐘左右,避免運動過量造成心肺的負擔。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顯效標準:患者的咳嗽徹底消失,胸悶氣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每日的痰量在30mL 以下,且痰液易咳出,并呈白色的泡沫樣,心肺功能的改善達到了二級;有效標準:患者的咳嗽明顯減少,胸悶氣短有所改善,每日的痰量在50mL 以下,痰液呈膿性黏液,心肺功能的改善到達了一級;無效標準:患者的主要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出現加重。
本研究數據以SPSS18.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以t 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0.6%(29/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50.0%(18/36)的治療有效率,P <0.05。
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基礎疾病對患者支氣管、肺氣管、肺部、胸廓結構、心功能造成了損害而引發的疾病,通常患者的肺功能會持續惡化,導致生活質量和運動耐力的不斷下降,該病具有易反復、病程長且預后差等特點[3]。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了社區綜合性治療的方式,研究的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綜合性治療當中,通過健康宣教、氧氣治療、呼吸鍛煉、飲食護理和運動指導等治療和護理的綜合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糾正了他們錯誤的呼吸方式,提高了肺泡通氣量、增加了肺活量和潮氣量,干預了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使肺源性心臟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和控制。此外,治療中還根據患者的藥敏實驗和痰培養結果來選擇治療時使用的抗生素,保證抗生素使用的足量、適量和足療程。可以看出,社區綜合性治療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充分地體現了"以患者為根本,以疾病為中心"的治療原則,從而有效的降低了肺源性心臟病急性期的發病率,預防了相關的并發癥,降低了醫療的成本[4]。
綜上所述,在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社區綜合性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 黃斌,張曉云,王筠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合并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23):372 -373,411.
[2] 桂曉?.心脈隆注射液治療重癥肺源性心臟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8):53 -54.
[3] 楊巧玲.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社區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36):8004.
[4] 張鴻立,崔莉,周莉妤等.100 例肺心病患者社區門診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04(11):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