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魯守琳 孫成龍 鄭世賓
(山東省莒南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6600)
引言:在普通外科手術中,感染是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手術切口感染和手術部位或器官感染。在胃腸外科手術中,手術部位的感染會對患者術后的康復造成負面的影響。相關資料表明,胃腸手術患者中,結直腸手術術后感染率約為1.19%,胃手術后感染率約為2.84%,感染導致的死亡率方面,結直腸術后感染致死率約為24.50%,胃手術后感染致死率約為33.12%。因此,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須重視對胃腸外科手術相關感染的預防,并在感染后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主要對醫院的788 例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統計,并對部分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感染的診斷標準為2001 年原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手術切口出現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產生。
(2)手術深部切口出現膿液或經穿刺抽出膿液。
(3)再次手術探查、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發現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證據。
(4)結合臨床診斷基礎,依據病原學診斷,分泌物培養呈陽性。
通過對788 例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調查,共有41 例患者在手術后發生了感染,感染率為5.20%;其中影響感染發生的主要因素是手術類型、切口類型、患者年齡與手術時間等。其主要的病原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占50%以上。所有感染者在手術后的3 -5 日內體溫均達38℃或以上,其中37 例為切口感染,4 例為手術部位深部間隙感染。
胃腸外科手術感染的影響因素很多,與之密切相關的是醫院的手術環境和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同時還有各種外界因素如術后的護理質量等。此外,在患者手術后發生感染,病原菌的種類十分多樣,而且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耐藥菌也越來越多,這不僅會導致患者術后手術切口、手術部位間隙及全身性多器官的繼發性感染而給患者生理上增加負擔,更會從心理上對患者造成巨大的壓力,這對患者的康復過程是十分不利的。
首先,手術醫師的操作熟練程度會對手術切口產生重要影響,胃腸惡性腸腫瘤根治手術操作時間較長、病灶范圍較廣、術中出血量較多,對醫師的要求較為嚴格,加上手術切口長、創傷大,所以很容易受病原菌的感染,致術后發生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其次是手術前的準備與手術中的環境因素,若患者術前準備不夠充分,則很有可能在消毒及無菌環境的操作上出現失誤或缺陷,從而導致細菌滋生,此類情況導致手術后發生感染的概率高達11%,同時,由于胃腸手術內源性感染的特點,切口是否清潔也對患者切口會不會發生感染有著重要的影響;最后,調查發現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也與患者手術后感染相關,手術時間越長,造成手術部位感染的幾率就越大,患者恢復的時間也就越慢,容易引起病原菌的感染,這就對手術醫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高效的完成手術,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
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須重視對胃腸外科手術期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并在感染后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首先,胃腸外科手術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對患者手術部位皮膚進行清潔,做好備皮工作,胃腸手術患者術前服用抗菌藥物以對腸道細菌抑制或殺滅。在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控,對切口嚴格消毒,徹底止血,避免血腫殘留,同時手術醫師應嚴格控制手術指征,仔細操作、及時止血、注意對脂肪等重要組織的保護、術后傷口縫合松緊適中,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要求手術醫師盡快完成操作,以便減少手術部位在外面暴露的時間,降低發生感染的幾率。手術后要重視患者住院環境的清潔,注意患者的個人衛生及傷口的護理,配合藥物治療,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抗菌藥物在外科手術感染的防治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減少胃腸外科手術后發生的感染,除需要嚴格的無菌環境、手術條件、護理條件的控制外,還需要輔以抗菌藥物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手術前,為預防傷口感染和感染擴散應及時進行抗菌藥物靜脈注射。
②當局部感染、病灶可以通過手術徹底清除時,在術前、術中預防性地應用抗菌藥物,若不能徹底清除,則在術后繼續使用。
③對于輕度感染的情況,需要輔以抗菌藥物治療。
④嚴重的腹腔感染所致細菌性腹膜炎、膿毒癥及感染性休克等,在手術處理的同時,需聯合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
[1] 張衛東,袁嬡,范秋萍等;手術切口醫院感染危險因素暴露率長期趨勢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10):1113 -1115.
[2] 《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撰寫協作組.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草案)V - -胃腸外科感染的治療[J].中華外科雜志,2003,41(10):3.
[3] 張懷明.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38 -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