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偉
(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宮頸糜爛屬中醫"帶下"病范疇。是慢性子宮炎病變過程中最常見的局部特征,由于受炎性分泌物浸漬,宮頸鱗狀上皮脫落,由宮頸管的柱狀上皮覆蓋代替,即表現為宮頸糜爛。是一種對患者影響比較大的婦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女性不孕,甚至會發生惡變。
癥狀:患宮頸糜爛后,會出現白帶增多、粘稠,外陰癢痛,偶爾也可能出現膿性、血性白帶,腰酸、腹痛及下腹部重墜感,性生活時可能接觸性出血,當炎癥波及膀胱三角區或膀胱周圍,可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粘稠的白帶不利于精子穿透,故嚴重的宮頸炎可引起不孕。
診斷標準:常規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必要時作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病因:不潔性生活,多次人工流產、性活動過早、性伴侶過多、性生活強度過大都是造成宮頸糜爛不可忽視的原因.
陳本善院長經數十年的臨床治療及總結,根據糜爛與濕熱之邪密切相關的致病特點,辨證施治,采用清利濕熱的治法,臨床治療觀察該病200余例,在宮頸糜爛治療中收效顯著,歸結為以下三型:
一、脾虛濕熱:因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脾氣受損,運化失職,水濕下注,傷及任脈而為帶下;也有因脾虛濕盛,反侮肝木,肝郁發熱,濕熱下注而致者,
二、腎虛濕熱:或因素體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因房勞過度,傷及腎元,使帶脈失約,任脈不固,遂致帶下。
三、濕熱濕毒:經行產后,胞脈空虛,或因手術創傷,濕毒之邪乘虛而入,損傷任帶二脈而為帶下。
分析:通過臨床觀察該病病機是下焦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損傷胞絡及帶脈,故帶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濕熱蘊蒸則質粘稠,有臭味;胞脈受損則下腹脹痛;濕熱內蘊,津液不得輸布則口干喜冷飲。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均為濕熱之候。
方劑:治糜方
功效:清熱利濕止帶
組方:黃柏、玉帶草、土茯苓、蛇床子、益母草、白鮮皮
用法: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三次服,連續服20 天為一療程.
方義分析:
黃柏:歸腎經、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具有抗真菌作用,對陰道毛滴蟲有抑制作用;
玉帶草:又名銅錘玉帶草《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瘀,除風利濕;土茯苓:清熱止帶,燥濕,祛風,殺蟲。對外陰濕疹,婦人陰道滴蟲性陰道炎效果良好。
蛇床子:別名野胡蘿卜子,被歷代醫家視為治療皮膚病、瘙癢癥的要藥。清代名醫陳士鐸在其《本革新編》中曾說:"蛇床子,功用頗奇,內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
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
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方中黃柏、土茯苓、白鮮皮、蛇床子功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玉帶草、白鮮皮利濕的同時又具祛風止癢之功效,玉帶草和益母草配伍可活血祛瘀促進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生成,全方從而達到標本兼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