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維雷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街道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寧波 315200)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致使患者出現高血糖現象,進而影響到患者的各種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屬于代謝性疾病。該病癥治療過程中主要以控制血糖含量為主,并加以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加強對該病癥的治療問題進行探究,以提高治療效果。本次試驗研究中從藥物控糖的角度分析其治療狀況,先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老年社區從2012 年3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并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隨機性抽取100 例進行探析,患者均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對比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標的變化以及采用二甲雙胍的副作用發生率。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通過了《老年糖尿病診斷和治療標準》確診為該病癥,排除了神經性、消化系統和肝功能受損等影響因素,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患者年齡區間在58 -79 歲,平均年齡為63.2 ±2.9 歲,男性患者有57 例,女性患者有43 例。所有抽取的病例在年齡、性別、病癥類型、疾病嚴重程度、生活習慣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顯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首先要控制患者的飲食狀況,同時要保證營養供給,在服用磺脲類藥物的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治療。前一周的治療過程中每天在飯前服用二甲雙胍500mg,第二周開始根據患者自身血糖變化狀況適當調整二甲雙胍的劑量,若效果不是很好,則需要每天增加1000mg 的二甲雙胍治療,待血糖控制良好后將藥量降低。第三周需要根據患者第二周的血糖控制情況來調整藥量,避免藥量過大或過小,治療周期為半年,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特點。
治療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情況,記錄和分析治療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情況,并觀察或者詢問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 值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值檢驗,數據之間差異性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研究價值。
2.1 患者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療前患者空腹血糖含量10.3 ±1.5mmol/L,糖化血紅蛋白(14.3±2.2)%;治療之后1 個月,空腹血糖含量8.2 ±1.2mmol/L,糖化血紅蛋白(12.5 ±1.7)%,治療3 個月后,空腹血糖含量7.3 ±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10.7 ±1.4)%,治療后半年,空腹血糖含量6.3 ±1.4mmol/L,糖化血紅蛋白(9.2 ±2.1)%.
2.2 血脂在治療前后的變化
通過該方法治療后,患者LDL、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HDL 的變化明顯,跟治療前對照存在明顯差異(P <0.05)。
2.3 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
應用二甲雙胍治療后,27%的患者出現了輕微的惡心,23%的患者出現了味覺減退等癥狀,但不良反應等都在患者的承受范圍內,未產生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現象。
老年糖尿病是近幾年老年性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類型,該病癥的誘導因素較多,治療過程中存在其特殊性,增加了糖尿病的治療困難,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低密度脂肪蛋白、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肪蛋白的影響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臨床上針對該病癥的治療主要是采用磺脲類藥物和雙胍類藥物進行降糖處理,進而起到治療的效果。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的降糖藥,主要是通過胰島素跟受體的結合而加強對葡糖糖的利用,促進胰島素介導的活性,減輕患者的體重并降低胰島素的抵抗,避免對胰島細胞的刺激而產生過多分泌。本次試驗研究中從社區抽取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分析,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等水平明顯降低,跟治療前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小,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小,均在患者的承受范圍之內,且不會損傷到患者的臟器官等,患者對其治療的滿意度較高。通過二甲雙胍治療后,不但副作用較小,而且沒有出現一例心血管疾病,有效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產生。總而言之,臨床上針對老年社區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采用二甲雙胍降糖治療,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中應用。
[1] 辛月,祝練.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對比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24:2063-2066.
[2] 李建華,龍恩武.羅格列酮和二甲雙胍治療2 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0,12:61 -62.
[3] 陳敏.北京市部分社區2 型糖尿病患者國家基本降糖藥物覆蓋率及達標治療藥品費用比較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2013.
[4] 李紹建.有機鍺聯合二甲雙胍對2 型糖尿病大鼠治療增敏作用的實驗研究及初步機制探討[D].第二軍醫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