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修超 田夢晨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9)
2014 年6 月中旬收治。
許某,男,51 歲,左肩關節粉碎性骨折,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外固定支架術,臂叢麻醉后仰臥,C 形臂下手術[1]。大體復位后,在肱骨的外側,各定兩點于骨折遠近端的適當部位。近折端選外側進針,切開皮膚0.5 -0.8cm,復位滿意后安裝外固定架,最后矯正殘留移位或成角畸形[2]。
診斷:左肩外展43 度,前屈75 度,后伸13 度。于是在科室做常規組套治療。治療到10 次時進行康復評定,外展86 度,前屈98 度,后伸20度。從第10 次往后便進入瓶頸期,外展很難達到90 度,被動外展到90度時患者肩峰處疼痛,前屈也停在98 度,被動增加角度時患者依然肩峰處疼痛,到第15 次時評定結果,外展依然沒能達到90 度,前屈也沒能達到100 度。患者拍X 片,片中顯示肱骨頭與肩峰距離過近,且肱骨頭上緣有一長約3 毫米骨性突出物,遂推斷外展90 度時肩峰處疼痛是由此骨性突出物與肩峰擠壓造成,于是針對骨性卡壓調整治療方案[3],根據人體的韌帶有6% -8%變形范圍,而腱的應變范圍達10% -15%,所以調整成外展近90 度時,由原來的關節松動術長軸牽引與關節牽引改成定向牽引,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疼痛,手法之前加入溫熱理療與磁療,且由原來的40 分鐘手法操作調整為15 +10 +15 模式,即關節松動技術里面只做牽引,中間10 分鐘再加入溫熱理療與磁療,針對骨性卡壓治療方案初步制成,并在此患者身上取得突破性進步,治療到18 次時外展已超過92 度,前屈超過103 度[4],且患者未出現明顯疼痛,第20 次患者由于工作,治療中斷,出科評定,外展已達96 度,前屈107 度。這是針對骨性卡壓制定的方案初步治療初步療效。下面看看近斷時間對第二個患者的治療效果。
康復治療:因為骨折患者伴隨肌腱韌帶損傷,且肌腱韌帶由成纖維細胞完成修復,腱周細胞增殖最為活躍,修復后3 -4 天便開始發生,因此減少肌腱外周組織長入,加速肌腱本身愈合能力可以減少肌腱粘連[4],目前我們科室開設的是組套治療,即手法治療配套理療[5]以促進療效。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手法治療里面的關節松動技術[6]以及配套的理療,關節松動技術是目前康復科較成熟康復手法,關節松動技術包括松動術和徒手操作術,松動術可以減少關節疼痛和增加關節活動度,徒手操作術可以牽拉關節,撕裂粘連帶從而恢復全關節活動度。而關于配套的理療有緩解疼痛,加速膠原合成與組織修復生長,改善血液循環,軟化瘢痕和促進骨折愈合作用。在神經松解手術后及時進行功能鍛煉,避免肌腱或者神經的進一步粘連,可以進行局部熱敷,理療,按摩等到治療。關節松動技術是目前康復科較成熟康復手法,關節松動技術包括松動術和徒手操作術,松動術可以減少關節疼痛和增加關節活動度,徒手操作術可以牽拉關節,撕裂粘連帶從而恢復全關節活動度。而關于配套的理療有緩解疼痛,加速膠原合成與組織修復生長,改善血液循環,軟化瘢痕和促進骨折愈合作用,在神經松解手術后及時進行功能鍛煉,避免肌腱或者神經的進一步粘連,可以進行局部熱敷,理療,按摩等到治療。
康復效果:在康復過程進行中隨時根據病情需要塑形,并指導患者行主動功能鍛煉,該例患者自第三天起炎癥及滲血情況消退后行被動功能訓練,研究指標:分別于一周、兩周、一個月及三個月進行功能評定(按評分標準分為四級:9 -10 分者為優,6 -8 分者為良,4 -5 分者為中,低于4分者為差),經過康復治療后,一周到一個月時,康復治療達到的效果為良,而到了三個月,康復治療達到的效果為優,粉碎性骨折術后恢復良好,康復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較好的結果;
骨性卡壓是手足外科常見,多發損傷[7]。骨折固定后,人體自身的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會去修復破碎的骨頭,但對于粉碎性骨折患者來說,由于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之間很難在短時間內平衡或其他因素影響,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其骨折處的骨頭常出現不規則形變,如果骨折在關節處及其周圍,則常會形成骨性卡壓,而骨性卡壓也常是關節活動度恢復的瓶頸[8]。綜上,針對骨性卡壓,新的治療模式可能更利于患者康復,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骨性卡壓患者接受這樣治療模式,也希望有機會與更多的治療師探討出更好的治療方案。
[1] 曾致魁.38 例肱骨干骨折手術方式的選擇和應用體會[J].交通醫學,2001,15(5):532 -533.
[2] 韓一生,趙廣躍,劉建,等.非擴髓型肱骨內鎖髓內釘的研制和臨床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1997,17(4):229 -232.
[3] 田興惠,黃麗芳,董曉斌.肱骨干骨折手術治療并發癥及其防治[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4,18(4):276 -278.
[4] 王亦璁,姜保國,骨與關節[M]2006 第五版56 -57
[5] 喬志恒.華桂茹,理療學[M]2006 第二版234 -235
[6] 紀樹榮,運動療法技術學[M]2009 第二版102 -104
[7] 王予彬,李國平.運動創傷外科臨床研究動態[J].中國臨床康復,2011 23(09)45 -46
[8] 韓瑞.綜合康復治療對偏癱患者手部功能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