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馬麗紅 李娟
(寧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改良型灌腸袋的制作與應用
陳利 馬麗紅 李娟
(寧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改良保留灌腸用具,應用于潰瘍性結腸炎病人藥物保留灌腸,方便護理技術操作,減輕病人痛苦,提高治療效果,保障了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
保留灌腸用具;改良制作;應用
藥物保留灌腸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治療手段,使用傳統灌腸袋操作時,遇到了病人反應痛苦、治療效果不佳、護理操作困難的難題[1]。為了解決難題,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我科對灌腸用具進行了改良,采用臨床常用的一次性用品組合,自行制作適合藥物小量保留灌腸的灌腸用品,操作方便,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大大提升了治療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灌腸容積袋部分用于儲存灌腸液,改用塑料質地鹽水液體瓶代替,通常藥物保留灌腸使用0.9%氯化鈉100ML作為溶媒。
1.2 肛管是插入部,改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
1.3 連接管用于連接儲液袋和肛管,用于傳送藥液,改用一次性輸液器代替。
首先將藥物溶解于輸液瓶中,浸泡熱水中加熱五分鐘,然后將輸液器末端頭皮針處去除連接一次性吸痰管,前端插入輸液瓶中。攜用物到病房,按保留灌腸的操作流程實施操作,操作過程中插入深度到達潰瘍面,并通過滑輪調節滴速,進行點滴式灌腸。
3.1 避免了傳統灌腸袋結構上的缺點,臨床上傳統的灌腸用具,第一種是一次性灌腸袋,其特點:儲液袋為敞口式且容量大,肛管粗而短,質地硬,調節器不能準確控制速度,適用于大量不保留灌腸;另外一種傳統灌腸筒,其特點:儲液鋼為搪瓷制品,容積大保溫效果差,肛管為橡膠管,質地硬,需反復消毒重復使用,目前為預防交叉感染,臨床很少使用[2]。
3.2 傳統灌腸袋灌腸,流速快,使腸腔內壓力迅速增加,液體反流至直腸內,便意感明顯,不利于藥液保留[1]。改良后可通過調節器控制滴速,藥液滴入腸腔,可在病變部位充分發揮作用。臨床證明:給藥后腸內存留時間長短與療效有密切關系,存留時間愈長療效愈佳[2]。
3.3 一次性吸痰管質地軟,長度足夠,藥液能到達病變部位同時減輕病人痛苦。
3.4 輸液瓶代替灌腸筒,容積適宜,密閉保溫,方便手搖防止藥液沉淀,減少管腔堵塞,解決了護理操作時的難題。
3.5 社會效益高,經濟費用低。潰瘍性結腸炎是反復發作,難以治愈的消化道疾病,通常藥物保留灌腸需7-14天一個療程,灌腸用品的改進創新是護理領域近年來的熱門話題。改良后每組用品3元材料費(一次性輸液器和一次性吸痰管),病人無需承擔過多的經濟費用卻能得到滿意的效果。
[1]張小平.對潰瘍性結腸炎保留灌腸時幾個問題的處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40.
[2]曹天順.影響肛門直腸給藥存留時間長短的因素[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0,20(9):27.
R-331
B
1009-6019(2015)13-02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