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璐 康婷 趙蘊華 火少曄 張蕾
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知曉情況及營養需求的質性研究
姚曉璐 康婷 趙蘊華 火少曄 張蕾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對營養知識的知曉情況及營養需求,為有針對性地為患者進行營養服務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對13例住院患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并運用Colaizzi現象學7步法對錄音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經過分析提煉出4個主題: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知曉情況不佳;多數患者日常飲食結構不合理;平時缺乏體育運動;對營養有需求,渴望獲得營養幫助。結論 應加強營養師與醫護人員的交流協作,共同提高住院患者合理營養的意識,并提供相應的營養支持服務,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況,最終提高整體醫療服務質量。
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營養需求;質性研究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素質,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指標[1]。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與之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隨之增加,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突出問題[2-5]。本研究通過現象學方法,深入研究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知曉情況及營養需求,以期有針對性地為患者進行營養服務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2013年5~7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住院的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齡22~73歲;體重指數(BMI):16.23~28.69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中專3例,大專及以上6例;職業:教師1例,學生1例,職員7例,退休4例;城市居民9例,農村居民4例;內科6例,外科7例。入選患者均能進行正確交流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及意愿,并愿意接受訪談。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法,通過面對面、半結構型深度訪淡方式收集資料。根據事先擬定的訪談提綱進行訪談,訪談的主要問題包括: 您是否聽說過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您對其中的具體內容是否了解;您平時的飲食習慣和指南的建議最主要的差別是什么;了解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后您會照此去做嗎,為什么;您在疾病治療方面已尋求了哪些幫助,現在最需要的營養幫助是什么。訪談時應充分、有效地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說出本人想法、做法和感受。訪談時間20~40min。訪談前與患者說明訪談的目的、內容和時間,在訪淡過程中認真傾聽,仔細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對有疑問的內容進行澄清和確認。訪談內容全程錄音,訪談結束后及時錄入電腦并打印成文字,通過反復閱讀訪問記錄,進行編碼、分類和提煉主題的方法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資料分析采用Colaizzi[6]關于現象學資料7步分析法。
2.1 主題一: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知曉情況不佳 在問及是否聽說過膳食指南和膳食寶塔時,13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對此一點也不了解,患者A:“沒聽說過”;患者C:“不知道”;僅有4例患者一提到名字就能反映過來;患者E:“知道,居委里發過宣傳冊子的。”患者B:“知道,電視里看到過某某教授在講。”3例患者在看過圖片后想起家中的冰箱貼。
2.1.1 女性比男性更關注營養 4例患者一提到膳食指南就知道是什么的患者全部都是女性。患者D:“家里買(菜)洗(菜)燒(菜)都是我負責的,這個(膳食指南)對我日常飲食是有幫助的。”男性患者對營養關注較少。
2.1.2 老年患者較青年患者更關注營養 老年患者B:“平時會關心看一些養生的書籍和電視節目,現在外面的食品安全很成問題,我基本都很少出去吃,為了家里人的健康,我情愿累一點自己燒,所以我會很注重營養、色澤、口味的搭配。”老年患者E:“平時在家就很喜歡看名醫大會診……老年報上的養生也會經常摘錄。”青年人一方面覺得自己還年輕,疾病離自己還很遠,不重視營養保健,另一方面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喜食快餐。患者G:“小時候,媽媽經常會以吃肯德基作為獎勵……現在我知道那是垃圾食品,吃的少很多了,但是還是偶爾嘴饞會吃,感覺已經融入我的生命里了,(不吃快餐)很難很難……”。
2.1.3 農村患者對營養不夠重視 農村患者基于傳統觀念、教育、經濟等因素,對營養不夠重視。患者C:“我現在到上海打工,每個月除去房租,水電等開銷沒剩多少,還要省錢寄回老家,吃飯基本湊合,能吃飽就行,沒想過什么營不營養。”
2.1.4 文化程度越高不等于營養知識越多 通常認為,文化程度越高,知識面越廣,營養知識越豐富,飲食越合理,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患者K(研究生在讀):“沒有聽說過這個。”在給予提示后表示:“看到過,但是從來沒有具體看過其中的具體內容。”K母親:“她平時讀書也比較忙,在學校食堂吃的一般,回家就想好好給她補一補。吃什么基本都是我定的。”患者E(退休、初中文化):“平時在家就很喜歡看名醫大會診……老年報上的養生也會經常摘錄。”
2.1.5 慢性病患者相對急病癥患者更注重營養 慢性腎臟病患者A:“醫生說我的病要限制蛋白質、鈉的攝入量,我平時很注意,葷的吃一點,鹽和醬油都吃的不多。”肋骨骨折患者J:“沒聽說過(膳食指南、膳食寶塔),……我知道的(營養),骨折么就是要多吃骨頭湯長骨頭啊。”
2.2 主題二:多數住院患者日常飲食結構不合理 患者L:“主食量能做到,但是蔬菜量肯定不夠,估計(推薦量)一半吧,基本不吃水果和奶制品……這是女人吃的。”患者K:“本來就很喜歡吃水果,有時不高興去食堂吃飯,就吃水果……可以吃很多,當飯吃,估計一兩斤吧,蔬菜量不足,估計100~200克吧。”患者J:“中午公司沒有提供伙食,要么自己帶菜,要么到以附近的小吃店吃,葷素基本都有,就是素菜量很少,估計也就二兩左右了,偶爾也會去吃快餐。”患者F:“年紀大了牙不好,咬不動,菜吃的少,……精肉咬不動。”
2.3 主題三:住院患者平時缺乏體育運動,青年患者尤甚住院患者對每日適宜的運動量沒有具體的概念 在了解后,多數患者表示平時達不到此運動量,青年患者尤甚。患者J:“我每天走路很少,上下班開車,上班也基本坐著。我老婆也拉我一起飯后散步,但是堅持不了幾天。”患者G:“工作很忙,回家就不想動了。”老年患者相對注重運動,患者E:“每天兒子走后,我開始做家務……晚上只要不下雨我基本上每天都和小區里的朋友一起跳操或是繞操場快走一個多小時。”
2.4 主題四:對營養有需求,渴望獲得營養幫助
2.4.1 疾病防治的營養需求 住院患者普遍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合理營養來促進疾病恢復。患者E:“我們都知道營養很重要,我媽媽現在每天都給我煮骨頭湯、黑魚湯什么的,但是我看了就難過,就是吃不下,我媽急,我也急,怎么辦。”患者A:“醫生說我的病要限制蛋白質、鈉的攝入量,我平時很注意,葷的吃一點,鹽和醬油都吃的不多,但具體吃哪些食物,吃多少我有些模棱兩可。”患者E:“我有高血壓,我母親也有,我就怕將來我兒子也會有遺傳,我想知道是不是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來預防(高血壓)。”
2.4.2 正確營養知識獲取的需求 隨著人們對營養的日趨重視,住院患者平時獲取營養知識的渠道很多,但是同時缺少權威、正確的營養知識。患者G:“現在養生類的節目太多了,動動什么專家教授在那講,有時兩個專家將的東西正好相反,不知道該相信誰。”患者L:“增加營養么,就是多吃點水果咯。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要變化,與之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突出問題。在改善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的關鍵時期,適時干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發現,住院患者營養知識知曉情況不佳;特別是男性患者、年輕患者、農村患者以及急病癥患者。多數患者日常飲食結構不合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主食量不足、蔬菜量不足、特別是綠葉菜、葷菜量超標很多、奶類及奶制品攝入量不足、油鹽過多;平時缺乏體育運動;對營養有需求,渴望獲得營養幫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已推出長達十幾年,同時上海市政府攜手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聯合印制宣傳圖冊配合控鹽勺和控油瓶向市民免費發放,可是此次對作為城市居民縮影的住院患者研究顯示其在居民中的普及度遠遠不足。上海作為沿海大城市,健康教育走在全國前列,效果尚且如此,可想我國在健康教育這塊任重而道遠。
合理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營養的根本途徑。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條目并參照膳食寶塔的內容來安排日常飲食和身體活動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7]。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希望他們“德、智、體、美、勞”五育均衡發展,但是從小到大,學校從未教過孩子們什么是營養、怎么吃是營養的。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果。應用平衡膳食寶塔需要自幼年開始,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并堅持不懈,才能充分體現其對健康的重大效益。我們應該像日本學習,全民從小普及營養健康常識。
醫院是健康教育最直接、最重要和最佳的場所,醫院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通過門診、宣傳欄、宣傳冊、定期開展營養知識講座、在病區開設健身房等措施,向住院患者普及營養健康知識,改變不合理的觀念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對住院患者宣教營養知識是營養師的日常工作,但現在根據衛生部要求營養師與床位數之比為1∶200,采用這種方式,如何實現1名營養師服務200名患者是營養師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臨床醫護人員在住院期間與患者接觸最頻繁,也最受患者的信任,醫護人員承擔著向患者傳遞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的責任,但國內調查顯示有些醫務人員本身飲食不合理,缺乏正確的營養觀念[8-9],對患者營養支持不過重視。營養師可以通過經常性地與臨床醫護人員進行講課交流,創建或加入醫療支持小組,就能夠實現一名營養師服務200名患者的目標。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住院患者合理營養的意識,提供相應的營養支持服務,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況,最終提高整體醫療服務質量。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S].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2] 于曉薇,胡宏偉,吳振華.我國城市居民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151-156.
[3]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5.
[4] 翟鳳英,楊曉光.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二——2002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 楊曉光,翟鳳英.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三——2002居民體質與營養狀況[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6] 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M].New York:0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71.
[7] 葛可佑,楊曉光,程義勇.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5):58-61.
[8] 尤榮,朱紅芳,吳淑榮.基層醫院護士膳食營養調查研究[J].飲食與營養,2008(15):72-74.
[9] 曾華,李金鳳,陳冬鳳,等.廣州某醫院助理護士膳食營養狀況調查[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4):825-826.
Objective To know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awareness of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their nutritional needs, and provide targeted nutrition services for them. Methods 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13 patients for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by using the Colaizzi analysis data of 7 step learning. Results The results include four themes: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is poor; the majorit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daily diet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hospitalized patients usually lack of sports; they eager to obtain nutrition help. Conclusion Nutritionists and medical staff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jointly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inpatients with proper nutrition, and provide nutritional support services, improve mal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Inpati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Nutritional needs; Qualitative research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01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青年基金項目 (2011WYQJ07)
上海 200240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姚曉璐 康婷趙蘊華 火少曄 張蕾)
姚曉璐 E-mail:xiaolu58201@126.com